發(fā)布時間:2017-12-15 20:49 |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7年12月13日 A09版 | 查看:1057次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公祭日 多名專家和歷史學者用事實揭露日右翼竭力編造的謊言
過往的市民在“和平許愿墻”上鄭重地寫下發(fā)自內心的和平寄語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
80年前的那個寒冬,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后,燒殺奸淫,無惡不作,殺害中國軍民30萬人,慘絕人寰,震驚世界。在日本國內,尤其是近年來,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行再度甚囂塵上,且手段更加多樣。記者日前走訪了多名有代表性的南京大屠殺問題專家和歷史學者,他們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和論證,戳穿了日本右翼勢力竭力編造和散布的五個主要謊言。
謊言一
“南京大屠殺是捏造出來的”
日軍侵華戰(zhàn)爭歷史學者森正孝:東京審判中,有11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出庭作證,還有來自“難民區(qū)”(國際安全區(qū))的“第三者”作證,如美國牧師馬吉、醫(yī)生威爾、金陵大學教授貝茨等。除出庭作證者的證言外,還有眾多證人的宣誓證詞,以及來自“難民區(qū)”的資料、法院尸檢報告、慈善團體埋葬記錄、猶太教拉比的書狀等,證據(jù)充分。
東京審判中國檢察官向哲濬之子、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向隆萬:東京審判強調人證物證,被告人也享有充分的權利,檢方和辯方人員都是國際化的。審判中,有關南京大屠殺的人證物證數(shù)量眾多,其中外國人的證詞尤具說服力。
謊言二
“大屠殺都是后來編出來的”
歷史學家、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石井明:事實上,南京大屠殺經(jīng)當時留在南京城內的外國媒體記者報道,引起了國際社會對日本的譴責。問題是,在日本國內,由于輿論受到嚴厲管制,日本媒體對事件真相完全沒有報道,所以當時日本民眾對日軍的殘暴行徑完全不知情。
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學者胡卓然:最新發(fā)現(xiàn)的史料顯示,時任美國海軍部長諾克斯1943年已對大屠殺表達了國際反法西斯陣營的共同憤慨,還將其與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并列。這證明,南京大屠殺在發(fā)生后就已成為中外公認的日軍嚴重暴行。
謊言三
“被害人數(shù)不可能有30萬”
南京大屠殺歷史學者、日本銘心會會長松岡環(huán):所謂只有20萬人其實是指南京的“難民區(qū)”(國際安全區(qū))。右翼分子談及這點時卻絲毫不提“難民區(qū)”這回事。其實“難民區(qū)”只是南京城的一小部分,并不能代表整個南京。
森正孝:當時處理尸體的崇善堂和紅萬字會的記錄顯示,僅這兩個團體就處理過約15萬具尸體??紤]到大量集體屠殺都在長江邊進行,許多尸體被拋入江中無從統(tǒng)計,最終受害人數(shù)近30萬人。
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學會副會長朱成山:日軍南京屠城30萬人的暴行是經(jīng)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日本戰(zhàn)犯軍事法庭認定的法定事實。根據(jù)后來發(fā)現(xiàn)的各種資料,大屠殺遇難者肯定超過30萬,而且“只會多,不會少”。
謊言四
“‘百人斬’是日本媒體杜撰的”
松岡環(huán):不僅當時媒體有報道,兩名當事人回國后也曾親口告訴家人,自己“在戰(zhàn)斗中殺了超過百人”。根據(jù)我多年探訪日本侵華老兵獲得的信息,當時日軍雖然也在戰(zhàn)斗中用刀殺死過中國軍人,但更多情況下,所謂“戰(zhàn)斗中殺敵”其實是抓當?shù)剞r民“試刀”的殘忍暴行。
朱成山:南京審判日本戰(zhàn)犯軍事法庭對“百人斬”的判決具有法定的嚴肅性、有效性和正義性。日本法院判決戰(zhàn)犯遺屬敗訴,使日本右翼為侵略歷史翻案的圖謀未能得逞。
謊言五
“殺害的是軍人不違反國際法”
一橋大學歷史學教授吉田裕:學界對“便衣兵”的說法其實早有定論。當時日軍僅憑“眼神兇惡”等所謂特征甄別“便衣兵”。但當時軍紀規(guī)定,如果懷疑敵軍偽裝成平民,要經(jīng)過軍事法庭程序才能作出判定。
森正孝:當時有一些棄軍裝換便服的士兵,但其目的不是為戰(zhàn)斗,而是為逃過日軍的暴虐處置。這些人已經(jīng)喪失反抗能力,被日軍俘虜。當時日軍對俘虜不留活口,會立刻處死,其中多數(shù)人在長江邊被屠殺。有關這方面的記錄、證言數(shù)不勝數(shù)。日本當時已加入《海牙公約》,其中明確規(guī)定對俘虜應給予人道待遇,日軍的做法完全違反了這一公約。
石井明:有史料證實,日軍曾闖入當時由歐美管理的國際安全區(qū),抓走并殺害了很多士兵和平民。在南京城區(qū),日軍也無差別地殺害了很多士兵和平民。國際法規(guī)定不能殺害俘虜和平民。日方聲稱殺的是偽裝成平民的便衣士兵,這完全是為逃避責任而進行的狡辯。
朱成山:根據(jù)《海牙公約》,當時中國軍人只要放下武器就應被視為俘虜,不管其是否換成便裝。尤其是,國際安全區(qū)是不允許攜帶武器者進入的,因此日軍在那里抓走并殺害所謂“便衣兵”是完全違反國際法的。
文/新華社 供圖/東方IC
相關新聞
南京大屠殺 最年長幸存者辭世
今年已有9位幸存老人離世 目前在世的幸存者已不足百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最年長的幸存者管光鏡卻沒有等到這一天,管光鏡于12月10日凌晨離世,享年100歲。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既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又是歷史的“活證”。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登記在冊的幸存者已經(jīng)不足百人。
最年長的百歲幸存者辭世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過去了80年。最近一兩年,很多老人都陸續(xù)走了……
12月10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發(fā)布消息,當日凌晨2時,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管光鏡老人與世長辭,享年100歲。
管光鏡老人出生于1917年4月18日,南京溧水人。管光鏡老人作為幸存者之一,在2016年出版的《鐵證如山——侵華日軍溧水大轟炸實錄》中口述證言。
據(jù)悉,管光鏡老人生前是一名箍桶匠,生活十分節(jié)省,經(jīng)常幫助別人,在當?shù)乜诒芎?,曾獲得“鎮(zhèn)文明戶”、“江蘇省‘樂天’健康老人”稱號。在老人90歲時,他曾悄悄排隊進入紀念館展廳參觀、悼念遇難同胞。老人生前十分喜歡一把印有十大元帥的扇子,他曾說,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離不開這些革命前輩。管老家人將這把扇子、手表、茶壺等物品捐贈給紀念館。
躲過轟炸和屠殺生還
1937年11月29日,侵華日軍飛機轟炸南京溧水,據(jù)事后不完全統(tǒng)計,共有1200余人遇難,此次轟炸是抗戰(zhàn)期間江蘇境內造成遇難同胞最多的侵華日軍單次空襲。
當時,年僅20歲的管光鏡在溧水東河沿邊目睹日軍飛機來襲轟炸,眼看著一戶姓孫的四代人被日軍炸死。據(jù)管光鏡生前所述,“日軍飛機轟炸溧水縣,在縣醫(yī)院投了兩枚炸彈,地洞里100多人都被炸死”,而管光鏡老人是躲在大石底下才僥幸生還。
管光鏡老人在溧水大轟炸中得以幸存。隨之而來的南京大屠殺,他又在日軍燒殺搶掠中東躲西藏才再次幸免于難。南京淪陷后,管光鏡又多次目擊日軍在南京郊區(qū)屠殺當?shù)責o辜百姓。
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目前,登記在冊、健在的幸存者都已經(jīng)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了,他們記憶正變得模糊。
專家表示,幸存者們承載了民族苦難的記憶,是歷史最重要的證人,在幸存者的口述實錄面前,任何企圖歪曲歷史的言論都會顯得蒼白無力。這些幸存者也是最需要關愛的特殊群體,他們以個體生命歷程傳達出比宏觀敘事的歷史事實更加震撼的感受,喚醒人們反對戰(zhàn)爭、珍愛和平的認同。
據(jù)統(tǒng)計,2016年12月,在冊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為108人,2017年,共有包括管光鏡(享年100歲)、楊明貞(享年86歲)、舍子清(享年83歲)、王學余(享年89歲)、梅秀英(享年91歲)、季培生(享年86歲)、林玉紅(享年90歲)、李素芬(享年94歲)、夏瑞榮(享年95歲)在內的9位幸存者離世,截至2017年12月13日,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人數(shù)已不足百人。
據(jù)了解,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對征集幸存者、登記遺屬信息等方面的工作從未停止過。紀念館副館長凌曦透露,從2018年起,紀念館還將進一步加大力度進行幸存者普查、登記工作,盡可能地搶救歷史證言。紀念館也希望知情人能積極提供線索。
文/本報記者 王天琪 綜合新華社等媒體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