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11-11 15:50 | 來源:人民日報 2017-11-07 24版 | 查看:928次
何冀平
曾經(jīng)冷門的編劇行當,如今熱鬧非常,許多年輕人都向往一劇成名。做到熟手工匠,可以靠技巧;寫下一兩部傳世之作,要靠生命的求索
今年是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成立65周年,《天下第一樓》的第514場作為院慶經(jīng)典劇目進行公演?!短煜碌谝粯恰肥羌兇獾闹袊适?,被翻譯成5種語言,走過世界10個國家和地區(qū),牽動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心。在黨的十九大期間,參與報道的中外記者共同觀看了這部戲。
此劇劇本由我寫于29年前,彼時于是之先生任北京人藝第一副院長兼劇本組組長。劇院知道戲劇要做好,基礎(chǔ)在劇本,當我報寫作計劃時,于是之先生有點遲疑。我要寫的北京飲食界,俗稱三教九流“五子行”中的勤行,離我太遠,他不知道我會寫出什么來。為了不打擊我的熱情,“違心”地說了贊同的話。我年輕膽大,不知深淺,體驗生活,搜集資料,找不熟悉的行內(nèi)人采訪,一頭扎進飲食這片海洋,眼花繚亂,饑不擇食,小本子上記了很多,心里卻覺得茫然。我去看書,發(fā)現(xiàn)吃中自有文化。中國烹飪?nèi)衷E:一火,二調(diào),三新,這是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古時稱宰相為“鼎輔”,其意是調(diào)和五味的廚師,“鹽梅金鼎美調(diào)和”即把宰相比喻為廚子,吃里有治國做人的道理。我從“堂、柜、廚”中走出來,為“五子行”感到不平,將盤中五味上升到人生五味,烤鴨和餐館的民俗故事中生出一股潛流,作品風格也隨之明確:我要按照調(diào)和五味熔于一爐的方法,做一道酸、甜、苦、辣、咸的“中國菜”。至此,好看好玩,還有點哲理,可以成戲了。
作家這一行,拼生活、拼技術(shù),拼到最后,是作家的修養(yǎng)和對人生的感悟?!短煜碌谝粯恰纷铍y寫的是結(jié)尾,結(jié)尾之難,在于它是戲的立意和高度所在,是一出戲的精華,結(jié)得漂亮,可以給人無限回味和感嘆;結(jié)得愚拙,會使全劇失色。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一副對聯(lián)“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三間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風”,立即被它吸引,上聯(lián)是康熙皇帝所題,下聯(lián)是紀曉嵐的屬對。首先是“樓”,劇中人從沒有樓到蓋起樓,再到這座樓金碧輝煌,突出的是以樓象征的事業(yè),“?!币卜蟿≈械呐d衰成敗。更打動我的是這句“誰是主人誰是客”,劇中人物盧孟實、常貴、修鼎新……他們自以為是命運的主人,一輩子迎來送往,竟不知自己是主是客。能感受這種人生況味的,何止一個嘔心瀝血壯志難酬的盧孟實、一個含淚強笑終不甘而死的常貴、一個看透世事憤世嫉俗的修鼎新?這副對聯(lián)突破表意,直取人生,歷經(jīng)滄桑的可謂感喟,不甘于心的可做吶喊,人生的蒼涼、命運的撥弄,盡在其中。
我找到了苦苦追尋的戲核,轉(zhuǎn)回頭重新結(jié)構(gòu),突出“樓”,一條主線清楚鮮明,結(jié)尾有了,劇名也有了。得到好劇本,全院像過年一樣。于是之先生半躬著身,雙手接過我的劇本說,感謝劇作家,這些用筆支撐著劇院的人。曹禺院長親筆題了劇名,寫下長詩。他握著我的手,追問這副對聯(lián)的原意:“你年紀尚輕,哪來的如此人生感悟?”彼時30多歲的我,雖插過隊當過工人,但人生經(jīng)歷還是單純。
《天下第一樓》公演翌年我赴香港定居,處境有如云泥之別,在連語言都不通的異鄉(xiāng)異地,我要像盧孟實一樣,一手一腳一字一筆,從頭做起,建造自己的“樓”?!罢l是主人誰是客”?1993年此劇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到臺灣公演的話劇,引起極大反響。1992年在香港演出,導演徐克看完戲到處找我,拿出一張寫有300余字的紙:這是《新龍門客?!返某醪皆O(shè)想。一個月我完成劇本,從此走進香港商業(yè)電影圈。近30年來,寫作不停,甘苦盡嘗。
一部戲,不僅凝聚著角色的人生,也映印著作者的命運,帶給我榮辱窮通,讓我理解到人生的給予和索取、規(guī)律和無常,以及曹禺院長問我的,蒼涼與感悟。
29年前,為了便于傳播和觀眾理解,劇院要我以最簡要的文字概括全劇,我寫下:桌前推杯換盞,盤中五味俱全,人道京師美饌,誰解苦辣酸甜?曾經(jīng)冷門的編劇行當,如今熱鬧非常,許多年輕人都向往一劇成名,名利雙收,埋頭緊寫,不論春秋。年輕人更容易被日益發(fā)展的技術(shù)征服而忽略傳統(tǒng),而傳統(tǒng)是要用心用情,要付出艱辛的。做到熟手工匠,可以靠技巧;寫下一兩部可以傳世的作品,要靠生命的求索。
何冀平,1951年出生于北京,現(xiàn)居香港。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畢業(yè),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榮譽編劇,曾榮獲北京市勞動模范、香港“六藝”杰出女性。主要作品:話劇《天下第一樓》《甲子園》《德齡與慈禧》,電影《新龍門客棧》《龍門飛甲》《投名狀》,京劇《曙色紫禁城》等。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