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09-30 18:32 | 來源:光明日報 2012-07-15 05版 | 查看:837次
近日,三聯(lián)韜奮圖書中心地下一層,面對著熱心的讀者,錢寧談著他的新書《新論語》。身后的背板上,寫著“為什么重編《論語》”,下面的一行小字,是學者葛劍雄對《新論語》的評價:“不加一字,不減一字,編而不作,《論語》一新?!?/span>
對葛先生的話信與不信,要讀過書再回答。
做重編《論語》這件事,錢寧說是因為自己膽子大:“兩千多年來,《論語》作為經(jīng)典一直沒有被改動過,當然,歷史文獻永遠有存在的價值。但我認為,重編《論語》早晚有人要做,這點我深信不疑。我只不過膽子大,所以先做了,也許后面的人會再做?!缎抡撜Z》作為一本輔助讀物它應該可以成立?!卞X寧對此充滿自信。
錢寧重編《論語》的想法,由來已久。大學時重溫《論語》,他印象最深的是《論語》中幾乎都是充滿生命力的名言,被人們在生活中大量運用。十年前,錢寧開始認真閱讀《論語》,寫了一部以孔子生平事跡為題材的歷史小說《圣人》,后來還參與拍攝了由此改編的電視劇《孔子》?!啊墩撜Z》讀多了,章句越來越熟,但整體的印象仍是‘雜亂無章’?!墩撜Z》其實是一部未經(jīng)整理的古老課堂筆記,除了孔子之語,還有早期弟子的載錄,也有后期弟子的記聞,這‘合編’顯然缺乏深思。正是在反復閱讀中,我突然有了‘重編’的想法。《論語》需要一次解構(gòu),一次系統(tǒng)的分拆,然后重構(gòu),并在其中展現(xiàn)文本原有的意義、內(nèi)涵和邏輯?!?/span>
在一團亂麻中,錢寧找到線頭,而這線頭就是“仁”。他在《新論語》中將《論語》原有的二十篇體例完全打破,從“仁”的定義和內(nèi)涵出發(fā),以孔子的思想脈絡重新結(jié)構(gòu)原文文本,使其核心思想和主要觀點有機地融為一體。《新論語》分為內(nèi)編與外編,內(nèi)編收錄了所有“子曰”之語,弟子之言和其他輯錄一律放在外編,這樣做保證了孔子言論的準確性與純粹性。內(nèi)編為核心篇、路徑篇、實踐篇、例證篇和哲思篇。以“仁”為核心,將“孝”、“悌”、“信”視為其呈現(xiàn)形態(tài),“禮”為其外化形式,學習和修身是求取的途徑,治國和處世是實踐的方式,例證再現(xiàn)“授課現(xiàn)場”,展現(xiàn)孔子學說中最高深的部分。外編則分為評價篇、記憶篇與闡釋篇3篇,從孔子的學生及同時代人對他的議論中豐富孔子的形象,進一步闡釋他的思想。
錢寧說,實際上有重編《論語》想法的人不少,《論語》也被以各種方式編輯過,有按主題分類編的,也有試圖以孔子的編年把《論語》整理成新版本的,還有更大膽的把《論語》改成四言詩。《新論語》是一次革命性“重編”,實際上是用了解構(gòu)的方法,借用西方文學理論的概念,在分拆和組合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新含義?!啊缎抡撜Z》有主題,有論證,有展開、有層次,有案例,你無需太多煩瑣的注釋,也可以看懂,是現(xiàn)代人以西方的邏輯仍然可以看懂的書。它是一部新經(jīng)典,所以我把它稱為《新論語》?!?/span>
“以孔子內(nèi)在的思想為邏輯,重新解構(gòu)孔子的《論語》,是《新論語》想要做的。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但做著做著我發(fā)現(xiàn),《論語》中的句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很多前后結(jié)構(gòu)不清的‘子曰’都出現(xiàn)了新意。重新編排的過程中好像見證奇跡一樣,漫山遍野都是散兵游勇,你找到了主帥,號令之下,三軍成陣,整個《論語》呈現(xiàn)出新的面貌。由此,人們可以看到一個新的孔子。”
“把600多句的《論語》編成有體系性的東西,你從一開始就有信心編成這樣的書從而建立這樣的體系嗎?”面對這樣的提問,錢寧說,“開始感覺這種想法也是太異想天開了,但好在《論語》不是太長。做到后來,豁然開朗。做到三四百句的時候,我開始堅信這本書能夠編成?!?/span>
對“改動”經(jīng)典作品可能引起的爭議,錢寧堅信《新論語》有它出世的價值,他說:“每個時代對《論語》都有自己的解讀,兩千年來,解讀以各種方式存在,宋代朱熹理學是對《論語》的解讀,明代心學也是對《論語》的一種解讀。我認為‘五四’是對《論語》的另一種解讀。我們這個時代應該做出我們的解讀,我希望《新論語》被視為我們這代人解讀的一種努力。我們生活在一個重建的時代,重新追尋傳統(tǒng),走向創(chuàng)新?!逅摹鹆丝准业?,現(xiàn)在我們完全沒必要重建,但可以返修,用的是舊磚瓦,但蓋的是新房子,這就是我認為《新論語》所具有的新意義。希望這本書讓更多人讀懂孔子。”
錢寧努力去做了,三聯(lián)書店幫助了他。本報記者 莊 建
《孔子講學圖》 資料圖片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