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9-05-18 14:39 | 來源:新華網(wǎng) 2009年05月10日 18:05:56 | 查看:1972次
新華社記者王艷明
為癱瘓在床的爸爸擦洗身體,給臥病在床的奶奶端水送藥,和年邁的爺爺下地干活,為一家人做飯洗衣,學習上還不能落下……一雙小手能干什么,13歲的李芳蕊正在用自強不息證明著一切,家庭不幸,屢遭磨難,汶川大地震后,她用一雙小手撐起了一個苦難的家。
畫在墻上的小手印
李芳蕊的家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橋頭鄉(xiāng)新舍村,汶川地震中,她家的房屋全部倒塌,在當?shù)卣膸椭?,新修了三間正房,兩間廚房。春節(jié)前,一家人搬入了新居。在這個新家里,房間內沒有什么像樣的家具,連臺電視機也沒有。正房東屋內躺著臥病在床的奶奶,廚房東面的床上躺著癱瘓在床的爸爸,一個年邁的爺爺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不停地嘆氣。
走進這樣的家庭,不用介紹就知道有多不幸。但一個跑出跑進朝氣十足的小姑娘和一雙畫在墻上的美麗小手印卻告訴人們,這個家依然充滿著希望。
“人的一生要用自己的雙手才能創(chuàng)造,地震雖然又給我?guī)砹诵睦砩系耐纯?,但我不怕,因為我是家里的指望?!保保硽q李芳蕊面對陌生人沒有絲毫的羞澀。
“小手印是搬入新房后的一天晚上,我把自己的手貼在墻上畫的,下面的字是鄉(xiāng)上包村的一位叔叔看到手印后寫下的?!崩罘既镎f。
這是一雙用藍色粉筆描畫的小手印,畫在正房西屋床頭邊的墻壁上,掌心向上,圓潤而靈巧,下面用鉛筆寫的一行字“托起一片藍天”。
“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會默默地注視一會這雙小手,期盼它快快長大?!?李芳蕊說。
同齡孩子的手纖細而白嫩,李芳蕊的手又黑又粗,甚至沒有畫在墻上的小手美麗,但她相信,這雙手一定能托起這個不幸的家庭,改變自己的人生。
每天與時間賽跑
汶川地震前,李芳蕊的家已經(jīng)屢遭不幸,2歲時媽媽病逝,6歲時父親受傷癱瘓,從此臥床不起。在親戚、鄰居的幫助下,用父親工傷賠償修的新房,2006年就被發(fā)生在文縣的“6·21”地震搖成了危房。剛維修好不到一年,又被搖成了廢墟。
汶川地震的驚嚇和生活的憂愁,讓72歲的奶奶從此臥床不起,73歲的爺爺身體也越來越差,一個四口之家的擔子,落到了年少的李芳蕊身上。為了讓這個屢遭不幸的家能像其他人家一樣,正常的生活和運轉,李芳蕊每天只能起早貪黑,與時間賽跑。
別人家的孩子上學只背個書包,她卻還要背個水桶。每天下午放學,要從學校附近的泉水邊背上一桶水回家,生火做飯,喂豬洗衣。從家到學校有1公里的山路,背上50斤的水要走半個小時,她從沒有叫過累。她唯一抱怨的是:“我老是感覺時間不夠用?!?
從早晨5點半起床到晚上近12點睡覺,李芳蕊很少有玩得工夫。放學后幾乎包攬了一切家務,除了給一家人做飯、洗衣外,還要為癱瘓在床的爸爸擦洗身體,給臥病在床的奶奶端水送藥,和年邁的爺爺下地干活。
干不完的家務和繁忙的學習讓李芳蕊有些黑瘦,但在學習上,她卻從不輸給別人。“她的考試成績總在班里前三名,地震后,像是變了個人,更加勤奮和頑強?!崩罘既锏陌嘀魅卫钍篮暾f。
家庭貧困,多年來,李芳蕊沒有穿過一件新衣服。汶川地震后,她卻把自己挖藥材賣的60元錢,捐給了四川災區(qū)。
“雖然我家的房子倒塌了,但我沒有失去親人,他們不但房子倒塌了,還失去了親人?!便氪ǖ卣?,讓李芳蕊知道了還有比她更不幸的人。
“困難面前,大家要互相幫助,更要學會堅強,只有這樣,才能渡過難關?!崩罘既镎f。
四口之家的13歲“家長”
今年13歲的李芳蕊正在鄰村的新寺小學讀6年級。家里種了幾畝地,還有多少糧,她比爺爺還清楚。就連搬入新居后貼在門上的對聯(lián),都是她自己寫的。在這個四口之家,她實際就是“家長”。
春節(jié)前,為了感謝當?shù)卣诮ǚ可辖o予的巨大幫助,李芳蕊帶了幾斤豬肉,代表全家到文縣縣城給縣長拜了年,做了一件讓全村小孩子都羨慕的事。
“這是我自己喂的豬,只是一份心意,沒有政府的關心和幫助,我們可能還住在帳篷里?!钡卣鹱尷罘既飳W會了堅強,也懂得了感恩。
“幫助我們的人很多,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痹趯W校,李芳蕊會珍惜每一分鐘時間,回到家后,干完家務她就拿起書本,一直學習到深夜。
對于一個弱小的女孩子來說,擔當一個四口之家的“家長”,并不容易,一個現(xiàn)實的困難又擺在了面前。
讀完小學,今年秋季開學后,李芳蕊要到鄉(xiāng)上的中學去讀書,周末和假期才能回家。
每天的飯怎么辦?臥床的奶奶、爸爸的生活誰來照料?愁得爺爺直嘆氣。面對愛嘮叨的爺爺,李芳蕊倔強地說:“你不要吵,總會有辦法的!”
“只要給爸爸弄輛輪椅,他能爬起來,就好辦了,也希望奶奶的病能好轉,這樣周末我回家多干點活,多做些吃的,就不會挨餓?!?李芳蕊說。
面對困難,李芳蕊很少低頭。她相信,只要多想辦法,一切總會解決。
(責任編輯:周仙姿)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