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07-02 22:54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2-07-26 | 查看:1180次
“五一”勞動節(jié)臨近,和平區(qū)環(huán)衛(wèi)局清除隊外活班的掏糞工人們更加忙碌。日前,記者在30個小時里,零距離感受了當代掏糞工的辛苦與付出。
下井掏糞得戴呼吸機
4月22日凌晨5:00,上早班的掏糞工人們早早來到隊里,報修電話響了,反映和平區(qū)中心小學附近下水道堵塞,導致污水跑冒。56歲的梁勝利忙帶隊員趕到現(xiàn)場。5:43,化糞井現(xiàn)場周邊臭不可聞,梁勝利掀起井蓋,將吸糞車上的管子插進化糞井中。吸了10分鐘,不能解決問題,他決定下井掏糞。小分隊拿出鼓風機、排風扇等設(shè)備先為井下?lián)Q氣?!熬露际羌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下井時還得戴呼吸機。”梁勝利告訴記者。
6:25,梁勝利拿著鐵锨和水桶被送下井。伴隨著昏暗的燈光,但見他熟練地揮舞著鐵锨,不一會兒就挖滿了一桶穢物,并先后清理出63桶。11:35,“噗”的一聲,下水道被疏通了,正在井中的梁勝利沒來得及躲閃,被濺了一身穢物。
回到地面上的梁勝利滿身污痕,臉、手、頭發(fā)都沾滿了糞便,他卻憨笑道:“沒事,回去一洗就好了……”記者問:“這是您第幾次下井啦?”他說:“記不清了”。類似的維修任務(wù),每天至少五六次,從事掏糞工作已30年的梁勝利早已習以為常。
一連幾天吃住在公廁
為保障關(guān)鍵部門的正常工作和居民群眾生活不受影響,外活班組織了一支雷鋒應(yīng)急小分隊,在夜間進行掏糞、疏通工作。4月22日傍晚,記者來到漢口東道與柳州路交口的公廁,這里是應(yīng)急小分隊骨干成員之一王慶華的“家”。班長季來發(fā)說:“王慶華54歲,是位老掏糞工人,干了近30年,為方便晚上出班,他常一連幾天吃住在公廁保潔室?!?/span>
22:15,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附近某小區(qū)一孤老戶家中下水管道堵塞。王慶華立刻趕到現(xiàn)場,這一折騰就到了半夜12點多。本來應(yīng)當收取勞務(wù)費的,但這次出工他們沒要一分錢,這是外活班的傳統(tǒng)。王慶華的愛人說:“數(shù)不清多少回了,他半夜出門,凌晨回來,我跟孩子早習慣了。”王慶華說:“誰家碰上這事不著急?越早解決越好啊!”
干這一行加班是家常飯
外活班的另一項工作就是管理和平區(qū)53座公廁的糞便吸排。和平區(qū)地域狹小人口眾多,公廁十分密集,工作量很大。4月23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泰安道附近的公廁,剛巧遇到吸糞車司機曹雨祿。今年54歲的他,正手捧著吸糞管子給公廁吸糞。曹師傅說:“這是第三個公廁了,吸完這個正好可以去送一趟”。原來,每吸滿一車糞便,曹師傅都要驅(qū)車二十幾公里,將糞便送到指定地點,這條路他走了20年。他開的是8噸的重型運輸車,最多時每天要拉兩、三趟。
曹師傅說:“干公廁清潔的,加班是家常飯,一座公廁不吸,轉(zhuǎn)天就用不了??嗍强嗔它c,但為了城市整潔,這是我們分內(nèi)該做的?!?/span>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