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05-19 17:02 | 來源:青海文明網 2016-03-31 09:42:51 | 查看:785次
青海新聞網訊 現(xiàn)任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燈塔鄉(xiāng)班前村黨支部書記的尕瑪求,是一個憨厚樸實、耿直的藏族漢子,經過歲月的洗禮,從他黝黑的臉上可以看出老人堅毅的性格。
如今的班前村已徹底擺脫了“出門靠騎馬、拉運靠牦?!钡男罅r代,闊步邁進到“出行有摩托、運輸有汽車、通信有電話、看病報藥費、上學有學校、致富靠組織”的嶄新時代。藏式特色的碉樓依山而建,充滿生機,是草原上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文明村。這一切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也離不開尕瑪求這個和群眾心貼心的好干部,發(fā)家致富的“帶路人”。
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艱辛的付出,尕瑪求2009年被評為青海省勞動模范,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然而,30年前的班前村是遠近聞名的特困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牧民群眾過著日出而牧日落而息的生活。
這一切的改變開始于1994年尕瑪求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他就下定決心要挖掉班前村的窮根?!耙驗閺男∩钤谶@里,我對班前村的實際情況很熟悉。針對我們村群眾從事運輸業(yè)積極性較高的實際,組織群眾在原有的運輸隊基礎上籌資成立了農牧業(yè)農機生產合作社,不僅擴大了原運輸隊的規(guī)模,也使全村農牧民群眾走上了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span>
尕瑪求深刻認識到,光靠自然放牧、小塊農業(yè)是挖不掉窮根的,要從根本上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必須從思想根源上找突破口。經過深思熟慮,黨支部一班人主動走出去,學習借鑒其他地方的致富經驗,依托當?shù)亓謽I(yè)產業(yè),嘗試著邁出了發(fā)展林下經濟的第一步,使牧民增收千元。
在此基礎上,黨支部在尕瑪求的帶領下,放開手腳,進一步解放思想,開始學著做生意、搞運輸、種植中藏藥材,多途徑增加群眾收入。
“在民族地區(qū)搞發(fā)展,首先要搞好民族團結工作,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干成事干大事。”尕瑪求堅定地說。
尕瑪求始終把民族政策納入村兩委班子學習計劃,堅持不懈地開展民族政策的學習,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全面正確地理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強了班子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每年八月的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尕瑪求堅持把經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結合起來,以活動為載體,力爭做到年年有新的內容,年年有新的辦法,年年有新的成效。利用橫幅、宣傳標語、黑板報等宣傳工具,廣泛地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使本村群眾和周邊群眾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受到了民族團結教育,為本村的民族團結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沒有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就沒有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黨的惠民政策就難以真正落實到位。
為此,尕瑪求和黨支部一班人在班前村建立健全了巡山護畜隊、治保會、聯(lián)防隊、義務消防和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組織,并由黨支部成員分別負責、經常性開展工作。為了提高群眾的法制意識,每年定期邀請司法部門懂藏漢雙語的同志給黨員和群眾講解法律知識。黨支部也充分利用村級活動場所、電教設備向牧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印發(fā)藏文法制宣傳提綱,從而使群眾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在黨支部的帶領下,近年來,全村未發(fā)生過一起治安、刑事案件和群體性事件。
尕瑪求同志就是這樣一個為班前村發(fā)展和民族團結添磚加瓦、一心為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平凡人,他把心中所有的溫情化作無數(shù)份愛心奉獻給群眾,把全部的心血都澆灌在班前村發(fā)展的沃土上,用自己心中對黨的忠誠、對事業(yè)的熱愛鑄就民族團結情,使民族團結之花在班前村更加絢麗多彩。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