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03-31 16:13 | 來源:大小新聞 2017-03-27 13:03:57 | 查看:1277次
1
東漢的第四任皇帝劉肇,最近遇上了一件驚奇的事。
句章縣石臺鄉(xiāng)發(fā)生了一起殺人案。
殺死辱母者,叫董黯。
2
董黯家里的條件很不好。
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黃氏,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
有人說,董黯的人生,估計就和他的名字一樣黯淡。
然而,這個世界上,名字不能說明什么。叫歡的人未必歡,叫黯的人也未必黯。
雖然只能砍柴為生,考不上名牌大學,董黯卻正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因為董黯是個大孝子。孝到感天動地。
董黯家所在的石臺鄉(xiāng),有一個問題。
流經(jīng)鄉(xiāng)里的小河,水的含堿量太高,既咸又苦澀。
平時大家也就湊活著喝唄,就像空氣一樣,有錢沒錢,都同命運共呼吸。
但偏偏董母生病了,就想喝一口家鄉(xiāng)的純凈水。
而董母的家鄉(xiāng)在大隱溪的上游,叫永昌潭。離此10里,都是崎嶇的山路。
董黯不生產(chǎn)水,但為了母親,他決定做大自然的搬運工。
每天,他來回二十里,去大隱溪永昌潭挑水給母親喝。
而且,挑水的時候,他的扁擔從不換肩!
為什么?誰都知道,換肩更省力、更舒服啊。
董黯說,不能換。我走路的時候,草鞋帶起的灰塵會飄進扁擔后面那桶水里,這桶不干凈的水,我喝。
扁擔前面那桶真正純凈的水,給母親喝。
董黯就是這樣的一名孝子。
說也奇怪,喝了董黯挑的水,母親的病,慢慢痊愈了。而且,身體越來越棒,吃嘛嘛香。
然而,有一天,孝子董黯的母親,卻被人辱罵氣死了。
3
侮辱董母的,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叫王寄。
隔壁老王家很有錢,王寄算是村里的富二代。
但王寄的母親,卻感覺并不幸福。因為王寄并不能算是個孝順的兒子。
王母和董母經(jīng)常聊天,兩位老太太能聊什么?除了街長里短八卦,就是比兒子。
董黯,就是王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有一次,王母問董母,為什么我家比你家有錢,你的身體看著卻比我硬朗結(jié)實呢?
董母驕傲的說,因為我們家董黯孝順啊。更重要的是,我心情舒暢,笑一笑十年少??!
于是,和很多父母一樣,王母每次回家,看到王寄就來氣,張口閉口就是你看看人家阿姨那氣色,你看看人家董黯。
王寄此時的心情其實完全可以理解,誰小時候沒被父母這么說過呢?誰不是把別人家的孩子恨的牙癢癢呢?
但是王寄的心理跟我們不同,他比較變態(tài)——成天被媽媽和隔壁家的董黯比,他居然不嫉妒董黯,卻恨上了董母。
或者,他根本就是個欺軟怕硬的人,知道嬌生慣養(yǎng)的自己,不是董黯的對手。
所以,他選擇了最下三濫的手段。
有一天,趁著董黯出門,王寄沖到了董家,對著董母又打又罵。
從后來的事情看,也許罵的比打的更厲害。
等董黯回家,董母已經(jīng)不行了。不久之后,一氣之下就去世了。
氣死而不是打死,這也許是六扇門并沒有出動的原因。
但在董黯看來,氣死還是打死、官府管還是不管,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辱母之仇,不共戴天!
這個仇,我一定要親手報。
明知殺人犯法,我這把刀也一定要捅出去。
4
然而董黯并沒有馬上動手。
殺了王寄,我給他抵命,但我死了,誰給母親守墳?
接下來三年的每個晚上,他都睡在母親的墳墓邊。而他的枕頭,就是一把斧子。
這幾年,除了他的哭聲,大家沒聽到董黯說過話。只有墳頭的烏鴉,每天伴著他哀鳴。
直到守喪期滿,可以動手了吧?
董黯說,再考慮考慮。
王母還活著,殺了王寄,誰給王母行孝?這不等于殺了人家的媽媽嗎?那我豈不是和王寄一樣?
所以,現(xiàn)在還不能動手。
事后看來,這一次考慮實在太重要了。
幾年后,王母也生病去世了。
王母落葬之日,就是王寄人頭掉落之時。終于等到了這一天。
這一天,董黯砍下了王寄的腦袋,到母親的墳前祭奠,他寫下《殲仇告母文》:
人子酬德,孝為至先。
鞠我育我,誠然信然。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今已殺寄,祭于墓前。
昔仇已報,更無后冤。
然后他叫人把自己綁起來,去官府自首。
5
官府是怎么判的呢?
沒敢判。
講真,很糾結(jié)。
因為這就是一個好人、孝子復仇的事件?!按笃鋸统?,義其錫類,而殺人者死,國有常憲,持兩不能決”。
為父母報仇,是天經(jīng)地義的倫常。
但殺人償命,是國家法律的條文。
當倫常和條款沖突的時候,官府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正確處理沖突,持兩不能決。
但他們做到了一件事,不能決的情況下,不亂決。
官府決定一層層上報朝廷。
6
劉肇,是不折不扣的四爺。
9歲那年他登基,成為東漢第四個皇帝。他生于建初四年,是漢章帝的第四個兒子。永元四年,13歲的他一舉摧毀竇氏戚族而獲得親政大權(quán)。
歷史上,能夠在位期間親自從權(quán)臣手中奪權(quán)成功的小皇帝,一個是康熙,一個是劉肇。
但比起這樣驕人的功績,劉肇的這一次判斷,才是他人生的頂點。
當在一堆奏章中看到一層層遞報上來的董黯為母復仇一案時,他只有一種心情。
感動。
他看到了董黯的孝行,看到了董黯復仇的正義,也看到了董黯對王母的憐憫。
動刀的,未必都是為了殺人。
殺人的,未必都是壞人。
在這個世界上,誰都沒有無故奪去他人生命和尊嚴的權(quán)力。一千多年后廢除人殉的明英宗是這么做的,一千多年前的劉肇也是這么做的。
他下詔,董黯無罪。
不僅無罪,還要“旌異行,召拜郎官。”
不僅讓全天下都知道你的故事,都要以你為表率,使孝子“海內(nèi)聞名,昭然千秋”。
而且還要讓你做官。
7
劉肇謚號為孝和皇帝,所以大家都叫他漢和帝。
謚法曰:“不剛不柔曰和”。
至少,在剛性的判決和柔性的道德之間,漢和帝找到了一次平衡點。
劉肇最后只活了27歲,但他開創(chuàng)了東漢歷史上最輝煌、最強盛的時代,史稱“永元之隆”。
巧的是,董黯的六世祖,正是讓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董仲舒。
漢武帝,是西漢的第四個皇帝,在“文景之治”后,把西漢帶向了最高峰。
而漢和帝,是東漢第四個皇帝,在“明章之治”后,把東漢帶向了最頂端。
不過,漢武帝有東并朝鮮、北破匈奴,奠定領(lǐng)土的基本范圍,開辟絲綢之路等等的豐功偉績。
相比之下,漢和帝似乎沒有那么多的文治武功。
但也有人說,實際上,漢和帝比漢武帝要牛那么一點。
8
董黯被無罪釋放了。
他并沒有答應漢和帝去當官,而是選擇在母親的家鄉(xiāng)隱居,一輩子陪伴在母親身邊,直到壽終。
但他的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
很多年后,為了紀念慈母孝子,人們把董黯擔水的那條大隱溪改了個名字——
慈溪。
到了唐開元年間,縣令房琯將“句章縣”改名為“慈溪縣”。
9
三國時東吳的虞翻曾寫過《孝子董公贊》。
這篇文章,現(xiàn)如今只存下八句32個字。
盡心色養(yǎng),喪致其哀。
單身林野,鳥獸歸懷。
憤親之辱,白日報仇。
海內(nèi)聞名,昭然光著。
“憤親之辱,白日報仇?!笔裁匆馑寄??
所謂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殺人放火干壞事的總要掩人耳目。
而董黯的辱母之仇,卻是在青天化日之下、朗朗乾坤之中報的。
因為在他看來,這就是光明又正當?shù)男袨椤?/span>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