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9-11 22:49 | 來源:新京報 2016年09月10日 星期六 | 查看:1060次
央視采訪張欣的視頻截圖。
張欣為白銀案通緝犯畫的三幅畫像。
■ 對話人物
張欣
56歲,上海鐵路公安局刑事技術高級工程師,公安部首批八大特邀刑偵專家,從事模擬畫像34年,他把模擬畫像當做手藝活兒打磨,在刑偵界有“神筆馬良”之稱。
在“白銀連環(huán)強奸殺人案”中,2002年,張欣作為公安部組織的專家,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了模擬畫像。近日網上流傳的三張嫌疑人畫像,便出自張欣之手。
據媒體報道,2001年春節(jié),白銀一廠區(qū)下夜班女工回家時發(fā)現有人尾隨。女工開門進屋時反應敏捷,轉身把尾隨男子推出門外,卻發(fā)現此人在窗口沖著她笑。直至女工丈夫回家,該男子仍在窗口怪笑。這起未遂案件被白銀當地警方重點分析,三張嫌疑人畫像也從僅有的幾位目擊者口中被描摹出。
“白銀案最終靠的是現代科技,兇犯要是放到現在,是逃不了這么多年的?!睆埿勒f,現代技術將監(jiān)控攝像頭普及到了大街小巷,模擬畫像作為傳統(tǒng)刑偵手段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他有時會失落。但比起自己的手藝活兒,他更愿意看到技術進步帶來破案率的提高。
“看完三麻袋案卷,心都涼了”
新京報:你如何加入到白銀連環(huán)殺人案偵破中的?
張欣:2002年4月初,我被公安部調去青海西寧協助辦案,當地發(fā)生了系列強奸殺人案。兩個?。ㄇ嗪:透拭C)離得近,白銀位處中間,西寧案子辦完后白銀的專案組也叫我去畫像。
新京報:到白銀之后是什么情況?
張欣:案子的情況不好,比較艱難。我讓專案組把調查訪問卷、現場勘查卷給我看。一看我就傻了,整整三麻袋裝得滿滿的。我本想從這里面得到關于嫌疑人的身高、年齡等信息,哪怕蛛絲馬跡也行,結果看下來心都涼了,幾乎沒有目擊者。
新京報:那怎么畫像?
張欣:當地專案組梳理類似未遂案子,有一宗案子與白銀案可能是同一人作案。他們之前請心理學專家做測試、走訪過目擊者,進行分析,最后心理學專家得出結論是“不能排除、不敢認定”。
由于沒有其他線索,專案組就讓我畫一下。我問為什么隔了一年多才讓我畫?原來那會兒信息不暢通,白銀辦案條件也不好,他們想到過畫像,請了當地一個比較好的美術教授畫。
“我不是神仙,沒有辦法”
新京報:網上流傳的那三張畫像當時怎么畫的?
張欣:先參考一年前目擊者描述的文字記錄,又把目擊者找來問,時間隔了1年多,目擊者記憶都模糊了。
畫之前,我就覺得不好。事發(fā)3天之內畫像是最理想的,目擊證人記憶新鮮而且沒有受過干擾。警察問的次數越多,目擊者不由自主思路就會變化。
形象用語言描述是很難的,比如臉型,我準備了100張照片分類后讓目擊者找第一眼的感覺。當時畫了3天。
新京報:當時你有多大把握?
張欣:按照這種程序走出來,目擊者不是主動配合,或者主動脫口而出的東西,可信度會很差。我當時沒有把握,三個目擊者單獨進來認像后,只說有點兒意思了。最后那個下夜班的女工和我說,大哥我們真想不起來了,她說你不知道這一年我們是怎么過的,天天有人問。
新京報:最后三張嫌疑人肖像圖警方為何沒有公開發(fā)布?
張欣:沒有,只是內部參考。不成熟就不能向社會公布。摸排時看到相似的,可以去采血。
新京報:嫌犯高承勇照片傳出后,不少人質疑肖像圖不像,你怎么看?
張欣:正常。有個前提,這3張圖建立在一起未遂案件上,現在仍不確定是否同一人所為。其次,目擊者只能記到這個程度,我不是神仙,沒有辦法。當初沒公布,也是因為不像,沒有把握。
“最怕聽到,怎么又來個畫像的”
新京報:做模擬畫像哪些要素比較重要?
張欣:理解接觸的對象。目擊者也好,罪犯也好,都要理解。要從他們的角色去思考,對方需要什么、可能在想什么。
比如目擊者記了6分,就不能強行畫出7分。畫不能超出他記憶本身的范圍,而且要理解他。
另外還需要大量的基礎信息,還要分析目擊者講的是不是真話。一次一位女護士被強奸,找到她描述罪犯時,她說那個人很兇,那眼睛瞪得老圓老圓的。但不管我怎么畫,她就說不圓。我實在沒辦法,拿了一塊錢的鋼镚兒,問比這個圓嗎?那女孩跟我說了句,師傅,比這個還要圓。
這是目擊者作為受害人高度緊張,夸張了。
新京報:你擔心過畫不準而影響辦案嗎?
張欣:如果沒有把握,就不會對外公布。我的行當比較巧妙,幾乎完全取決于目擊人,它不像法醫(yī)、痕跡等專業(yè)。畫的像不像,只有目擊者能判斷,畫像只是幫著偵查、縮小范圍的手段。
新京報:畫像時你最擔心什么?
張欣:我最怕聽到一句話:怎么又來個畫像的。目擊者這么說,我就知道慘了--這代表著市局畫過了、省局畫過了,離案發(fā)時間起碼有一陣,而且目擊者思維也受了一次次影響。
新京報:可以分享一件你用畫像破案的案例嗎?
張欣:前些年山西太原一家農行運鈔車被四人當街持槍搶劫,事發(fā)下班時候,目擊者多。我畫出來幾幅后,旁邊管刑偵的副局長就開玩笑說,畫的前幾幅還不錯,但其中3號對象畫的,怎么有些像防暴隊的徐某某。他順手一指,那個小伙子正在給我們倒開水,確實有些像。
后來該案一號嫌犯落網,說了句“有你們內部人”。審查后,果然是那個倒水的徐某某。
被現代技術改變的模擬畫像
新京報:白銀殺人案宣布告破時你意外嗎?
張欣:不,公安部宣布重啟調查時我就猜到有戲,而且科技發(fā)展到這一步了,案子破了是正常的。
新京報:科技進步對你們這個行業(yè)的沖擊大嗎?
張欣:80年代初到2005年,我基本上地市一級的跑遍了。但2005年之后就越來越少了,攝像探頭上來了,它就不需要畫像了。原來我一年能辦280多起,現在也就一年20起,還都是根據視頻畫像。
新京報:作為傳統(tǒng)偵查的重要手段,模擬畫像會被淘汰嗎?
張欣:只能說是改變,現在根據視頻畫。山西一起爆炸案,晚上紅外線拍攝不清楚,只是個模糊人影。從走路姿勢來看是老年人,身形瘦削。攝像頭俯拍到腦門心和鼻尖,隱隱感覺有顴骨,判斷是個瓜子臉或者瘦臉。根據這些在可疑對象中篩查,一天后破案了。
新京報:你兒子也是刑警,他破案和你路子一樣嗎?
張欣:他不跟我學畫像,覺得沒太大意義。還總勸我歇歇吧,有了高科技,破案率高了。
但他也有請我?guī)兔Φ臅r候,去年上海有個強奸案,他說他們單位請我去畫像。我說不是有監(jiān)控嗎?他說老爸,不行,停電了。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