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9-02-22 08:00 | 來源:新浪網(wǎng) 2008年12月16日02:27 | 查看:2276次
張愛清
20天的婚姻 12年的愛
本報記者 涂明 王浩志 游慶輝 文/圖
感動緣起:
1996年夏天,她的第一任丈夫因車禍身亡,這一天具體是幾月幾日,她記不得了,但她清楚地記得,前夫亡故時,離他們辦下婚宴正好20天。
前夫留下一雙體弱多病的老人,以及一個8歲大的孩子,孩子不是她的。那年,她23歲。
她的名字叫“張愛清”,與“愛情”諧音。她的故事,也與愛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她用12年的執(zhí)著,詮釋著僅僅20天的婚姻生活。
人物檔案
張愛清,原籍閩侯縣大湖鄉(xiāng),現(xiàn)年35歲。12年前,她的第一任丈夫在與她結婚20天后,因車禍去世。這個女人留在前夫家中,照顧患哮喘病的婆婆、癱瘓在床的公公,還將前夫留下的一個8歲大的女兒——前夫與別的女人所生的孩子拉扯大,付出了自己12年的青春。
為了全家過得更好,她改嫁了,條件是男方要住在前夫家,照顧和養(yǎng)育其父母和女兒,連自己與現(xiàn)在丈夫所生的兒子都跟前夫姓。這12年,這個女人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為了前夫的親人。外人看來很不理解,張愛清說:“想給死去的前夫有個交代?!蓖瑫r,她表示出對現(xiàn)任丈夫深深的愧疚,“下半輩子,努力報答他”。
新婚20天 丈夫車禍身亡
12年前的一個下午,對張愛清來說,一生難忘?!半y過得不想活了?!彼f。
那天,張愛清接到一個電話,劉天明出車禍了,住進了醫(yī)院。而就在20天前,張愛清剛剛與劉天明在金峰華陽村的祠堂里舉行了婚禮。
怎么面對這場僅僅20天的婚姻,怎么面對這個家?人生重要的一個選擇題,擺在張愛清面前。那年,她剛滿23歲。
劉天明走了。這個張愛清的第一個男人、與之相戀兩年剛結婚的丈夫,走得匆忙,還沒來得及辦結婚證,還沒來得及跟妻子生個孩子。張愛清說,那時自己難過得不想活了,腦子里全是劉天明的臉,每天眼淚流不停,又怕兩個老人看見更傷心,只好一個人躲著哭。這時,親友的建議是,趁年輕又沒孩子,趕緊去尋門好親事;娘家人也給她張羅了好幾個對象,條件都不錯,但張愛清總是以丈夫剛去世為由推掉,一個也沒去見。
一年過去后,張愛清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她可以冷靜地面對這場婚姻時,她做出了一個決定:留下!“劉天明走了,但整個家不能垮,只有我來替他撐這個家?!?/P>
種地做零工 獨自撐起四口之家
為了這場婚姻做出這樣的抉擇是艱難的,但更艱難的是,履行婚姻的承諾更艱難。
前夫一家原先的生活還算殷實,然而,當前夫去世后,婆婆的哮喘病越發(fā)厲害,公公也因病行動困難,前夫的女兒梅梅(化名)還需要人照顧,全家人只好回到華陽村生活。
為養(yǎng)活一家子,張愛清在家里打工:從金峰紡織廠拿些材料回來做蚊帳,在家中做起計件工人,一個月賺幾百元。這點錢遠遠不夠,于是這個女人又扛起了鋤頭,幫人種地。收獲的地瓜、苦瓜和青菜,除了夠全家人吃,還能賣點錢。這樣一來,她還可以在家中照顧老小。
婆婆說她“比兒子勤快多了”。那幾年,一大早,張愛清與婆婆一起將早飯弄好后,就送梅梅去上學。一回來,她就下地干活。到了中午,她又要接孩子、做午飯、洗全家的衣服。下午又下地干活。到了晚上就開始織蚊帳,一直要忙到深夜……有一年,日子清苦到要靠娘家人救濟才渡過難關。
梅梅對張愛清來說,是個安慰。這個小女孩自8歲起就跟在她身邊,做飯時幫忙洗菜,織蚊帳時陪在身邊。在梅梅眼中,這個“姨”就是她的媽媽。
而每年清明、冬至和祭日,張愛清都會到亡夫劉天明的墳上去燒上幾炷香,對著墳墓談談家中的近況?!拔易屗谀沁叿判?,我能把全家照顧好”。
苛刻的“改嫁誓約”卻打動莊稼漢
張愛清,她可以改嫁,但男方必須符合她提出的幾個苛刻的條件:結婚后,男方要住在前夫家中,與女方一起贍養(yǎng)照顧前夫的父母,供梅梅讀書;婚后若生育子女,跟前夫姓劉。按農(nóng)村風俗,如果男方這樣就等于入贅,也就是做“上門女婿”。
許多人被這樣的條件嚇跑了,但還真有人被張愛清的堅貞打動,他就是閩侯南嶼的農(nóng)民羅友強。前夫去世4年后,張愛清與他結婚了。
婚后,張愛清問羅友強:“這種‘不平等條約’你怎么會答應?”羅友強回答說:“你丈夫死了這么多年你都沒改嫁,我覺得你是個好人,其他的都不重要。”
羅友強的到來,讓張愛清的負擔小了很多,只需要在家里織蚊帳,做些家務。很快,張愛清生下了一個兒子。她問丈夫,兒子姓什么。羅友強出乎意料地回答,按當時說的,讓孩子就跟你前夫姓劉,圓了兩個老人的心愿吧。張愛清被感動得熱淚盈眶,緊緊抱著丈夫。公公婆婆則感動地說:“兒子死了,媳婦又幫我們找了個兒子,還生了個孫子,這下劉家有后了……”
夫婦聯(lián)手照顧癱瘓公公
這個新組合的家庭,和睦美滿,讓村里人刮目相看。不久,不幸又一次降臨到這個家,仿佛要考驗張愛清和羅友強的決心。
2003年,70多歲的公公劉連官突然中風倒地,半身癱瘓。此后,張愛清和丈夫羅友強把生活的重點放在這個癱瘓的老人身上。上洗手間,要兩個一起扶;吃飯,張愛清得一口一口喂他吃。后來,劉連官大小便開始失禁,張愛清來洗臟了的衣物、被褥,羅友強則幫老人洗澡。
12月13日,記者第二次來到這個家采訪時,張愛清正要扶著公公到門外曬太陽。為了給老人治病,羅友強已經(jīng)前往外地一家鋼鐵廠打工。每月的1500元工資,他總會寄1100元回家。春節(jié)期間如果看廠,能得到2000元獎金,羅友強就留在廠里,已有幾年沒回家過年了。
張愛清笑著說,現(xiàn)在梅梅長大了,在福州一家服裝店工作,每月工資1000元。孩子常常寄錢回家,還給她買衣服。她說,自己這個發(fā)型,就是梅梅帶她到發(fā)廊做的,很漂亮。
孩子長大了,張愛清覺得,站在前夫的墳前,她沒有遺憾,因為“你沒做的事我?guī)湍阕隽?,總算對得起你……”。但是,讓她揮之不去的,是她現(xiàn)在善良的丈夫羅友強,當她為自己的前一樁婚姻付出最美好時光的同時,也讓現(xiàn)今這樁婚姻擔著不能承受之重。她說,如今,她完成了第一樁婚姻的責任,之后將用她的余生,好好經(jīng)營與老羅的這樁婚姻。
?。ㄘ熑尉庉嫞褐芟勺耍?/P>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