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5-03-26 19:36 | 來源:中國好人網(wǎng) | 查看:4393次
?。ㄖ袊萌司W(wǎng)訊 通訊員肖金)2015年3月15日,中國好人網(wǎng)甘肅金昌協(xié)會的志愿行者們發(fā)起了以跨國治沙為主題的??顚S弥紊尘G化活動,25名志愿者參加了本次活動,同“治沙英雄”王天昌、全國道德模范王銀吉父子一起在離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不到40公里、地處騰格里沙漠西南緣的長城鄉(xiāng)紅水村,種植梭梭3畝,紅柳1畝。
去年7月,中國好人網(wǎng)發(fā)起主辦、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廣東省崇善樂慈善基金會聯(lián)合主辦、廣東省文明辦協(xié)辦的全國第三屆“幫好人萬里行”代表團從廣州專門前往甘肅武威看望慰問了“治沙英雄”王天昌、王銀吉父子,并贈送了一萬元慰問金。這次中國好人網(wǎng)志愿者,現(xiàn)居美國紐約的陳沛專女士得知中國好人網(wǎng)甘肅金昌協(xié)會在騰格里沙漠腹地風沙口植樹造林的消息后,她在和中國好人網(wǎng)總部商量后專門為甘肅建設好人棗樹園捐款1800元,其中1200元樹苗費、400元用于樹苗后期維護費、200元用于慰問“治沙英雄”王天昌老人;中國好人網(wǎng)廣州分會志愿者王薇星女士與陳沛專進行愛心接力,也積極捐款2000元用于好人棗樹園建設。
志愿者正在植樹
種活一片梭梭林,就能阻擋很大面積的沙漠前移,中國好人網(wǎng)甘肅金昌協(xié)會志愿者們驅車150公里,不怕辛勞來到騰格里沙漠腹地風沙口植樹造林,通過中國好人網(wǎng)志愿者的行動讓更多人關注民勤,關注民勤的生態(tài),關注防風固沙任重道遠的意義,他們植樹的意義已遠遠超過了事情本身。
志愿者與“治沙英雄”王天昌老人(中)合影
志愿者與“治沙英雄”王天昌老人(前排左1)合影
附:“治沙英雄”王天昌、王銀吉父子資料:王天昌、王銀吉的家在甘肅金昌涼州區(qū)長城鄉(xiāng)紅水村9組。1999年春節(jié)過后,王天昌、王銀吉父子便進駐騰格里沙漠腹地,住進了一個叫“廟爾灘”的地方,開始壓沙植樹,并且這一干就是12年。治沙12年,王天昌、王銀吉父子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治沙、壓沙和栽種植物的辦法。1999年剛開始治沙,當時由于沒有經(jīng)驗,樹木的成活率還不到1%。為了保證剛栽植的小樹苗能夠得到水的滋潤,家里買了兩峰駱駝,不停地到附近去馱水,一趟馱4桶水,來回3個小時,一家人用勺給樺棒、梭梭、毛條、拐皂澆水,一次一勺。下次將水馱來,再澆一勺。樹倒了,再栽;苗枯了,再補。今天一家人積累的經(jīng)驗是:樹苗不能栽在陽光直照的地方,也不能種在風口上;栽種樹苗不能用人們常用的鐵鍬,鐵鍬挖掘面積大,地下的水份流失較快。
摸索經(jīng)驗過程中,王天昌、王銀吉發(fā)明了“掘木”,可以保質保量讓樹苗的成活率達到85%。原來,王家父子最初是用木棍打穴的辦法栽種苗木,結果發(fā)現(xiàn),這樣栽種的樹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又易受到大風的侵襲。于是,他們發(fā)明了鐵“掘木”,既消除了因挑樹溝造成的沙土層松軟水份流失的弊端,又節(jié)省了挑溝挖坑的勞力,從根本上保證了植物的成活率。12年來,王家父子共栽植各類沙生苗木4000多萬株。其中,樺棒200萬株、梭梭10萬株、毛條40萬株、沙棗數(shù)萬棵、榆樹20萬株、紅柳2000株、白楊500棵。正因為有了這些植物,當?shù)氐纳巢辉倨?,沙丘不再移動?2年來,王天昌、王銀吉父子投資近30多萬元,在騰格里沙漠腹地風沙口營造了南北長3500米、東西長4000米的大型防風阻沙林帶;用水封育泥界樁封育自然沙生植被2萬畝;栽植各類喬灌木4000萬株;壓草方格用去麥草約1000噸;集中治沙面積達7000多畝……以前的荒漠,如今變得喬木林立、鳥鳴狐飛。每年五六月份,這里的沙棗花飄香,景色格外迷人。
“治沙英雄”王天昌、王銀吉父子的事跡被收錄在中國好人網(wǎng)創(chuàng)辦人、總干事、華南師范大學教授談方主編的中國第一部好人文化專著、國家出版基金重點資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雙百”出版工程的重點出版物《中國好人》一書。
(責任編輯:曹子敏)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