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5-02-28 11:29 | 來源:鳳凰網(wǎng) 2009年12月16日 09:51 | 查看:1435次
毛澤東應約為《中國青年》“學習雷鋒”專輯書寫的題詞
《中國青年》揭秘:如何將雷鋒推向全中國?
王江云
每年的3月5日,全國無數(shù)的青少年都要走向社會,“學雷鋒”;2000年的3月5日更是被定為“青年志愿者服務日”。這一切,都是因為3月5日被定為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紀念日。也是因為毛澤東的這一題詞以及隨之幾十年持續(xù)開展的學雷鋒活動,雷鋒作為“好人”的象征永遠活在了人們的心里,雷鋒精神作為—種人生理想和崇高憧憬激勵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較少有人知道,毛澤東的這一題詞并非是在3月5日,而是在2月22日,毛澤東為什么要提這個詞?為什么3月5日成了“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的紀念日呢?故事得從《中國青年》編輯出版的一期“學習雷鋒”專輯說起……
1962年8月15日,22歲的雷鋒在遼寧撫順因公殉職,結(jié)束了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他所在部隊的戰(zhàn)友們?yōu)樗椒捕呱械膶嶋H所感動,最先在軍營里掀起了學習他的活動。之后,他的事跡走出了軍營,在遼寧全省青少年中傳揚開來。1963年2月初,首都幾家大報也先后刊登了他的日記摘抄。雷鋒日記語言樸實,繼續(xù)簡短,但字里行間所透露的精神卻令人讀之感動。當時,《中國青年》編輯部的編輯也大多是青年,大家同樣被雷鋒精神所感染,并認為雷鋒這樣突出的一個人物,即使其他報紙已經(jīng)渲染過,我們?nèi)匀挥斜匾獙⑺?、更完整地介紹給讀者,讓他的精神在更大的范圍內(nèi)給人們以教育和啟迪。經(jīng)過反復思考和討論,編委會最后決定:編輯出版一本“學習雷鋒”專輯。由于其實國家還沒有完全度過困難時期,報紙非常緊張,此前的《中國青年》不得不由每期32頁改為24頁。而24頁的篇幅要做一本“學習雷鋒”專輯還是顯得太“輕”,為了使這本專輯夠分量,編委會決定將5,6兩期合刊,出48頁。
根據(jù)編委會的決定,從各編輯部抽調(diào)骨干力量,專門組成一個“學習雷鋒”專輯編輯組,具體討論編輯計劃和組織落實。那時,我在《中國青年》思想教育組當副組長,被抽調(diào)到了這個編輯組。在討論編輯計劃時,我們主要討論如何在其他報刊已經(jīng)宣傳的基礎(chǔ)上做到后來居上,但今天的話說,就是“如何打好第二點”,大家都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就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忽然想到了毛主席為劉胡蘭題詞的事,“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正是毛主席的這一題詞,使劉胡蘭的事跡廣為人之并激勵了億萬青年,現(xiàn)在出了雷鋒這樣一個新時代的英雄,如果毛主席能題詞,那將會是多么巨大的號召力啊!于是,我說出了請毛主席題詞的想法。大家一聽都很興奮地表示贊同:“對,請毛主席題詞。”可是,一想到毛主席工作那么忙,大家又有些猶豫了。這時,有位同事說,毛主席一向關(guān)心青年,關(guān)心《中國青年》雜志,對雷鋒這樣一個值得青年學習的榜樣,說不定會答應題詞的。就這樣,我們抱著希望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毛主席發(fā)出了請他題詞的信函。
給毛主席的信不長,大約三四百字,內(nèi)容主要是說雷鋒同志的實際非常感人,他處處為人做好事,體現(xiàn)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chǎn)主義精神,是一個偉大處于平凡的好榜樣,值得推薦這個典型,因此,貿(mào)然給主席寫信,請予與題詞。這封信是由當時任思想教育研究組組長的黎勤起草的。黎勤起草好信稿后,找到了毛筆字寫得好的編輯丁有和,讓他用毛筆抄寫在信紙上。丁有和后來有一篇文章里回憶此事時寫到:“接受這個任務,我感到光榮,很用心的給抄了出來,是用中國老式的豎行信紙寫的,總共也不過兩頁。寫完以后,大家認為很滿意,就寄出去了?!边@封信的信封也是丁有和寫的,只寫了這樣幾個字:中南海,呈毛主席。
《中國青年》刊發(fā)的“雷鋒日記手稿”
發(fā)出這封信的時間大約是1963年2月16日或17日。時任毛澤東秘書的林克在一篇文章里詳細地回憶了毛澤東從看到《中國青年》的信到題詞的全過程。由于這篇文章所披露的細節(jié)特殊而又重要,用別的方式轉(zhuǎn)述可能導致失真,現(xiàn)將其照抄如下:
記得大約在1963年2月中旬的某一天,《中國青年》雜志準備出版一期學習雷鋒專輯,該雜志編輯部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請他為學雷鋒題詞。在我收到這封信時,毛主席正在北京,住在中南海豐澤園里的菊香書院內(nèi)。這是一個古老的四合院、四面各有5間房、院落中間有幾顆柏樹。毛主席的我是就在北屋東頭的兩間房,說是兩間,其實是一間,因為中間沒有隔扇隔開。這間20多平方米的房間,說是臥室,其實也是他的辦公室、餐廳兼會客室。因為他在菊香書屋居住地大部分時間就是在這間臥室讀書看報、批閱文章、會客和用餐。為了工作方便,我的辦公室兼臥室就在菊香書院的東院里,這個院種了一些花木,是毛主席平時散步的地方。我住的地方離毛主席的寢室只有幾十米之遙,這樣有事可以隨時找到。
當天,值班警衛(wèi)打電話告訴我,毛主席已經(jīng)醒了。根據(jù)多年的習慣,他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要秘書把最新收到的文件、資料送給他。因此,在接到電話后,我立即拿出已選好要送給批辦和閱處的文件和資料,其中有《中國青年》雜志請毛主席題詞的信,來到毛主席寢室。這時,只見他已穿好睡袍,身上仍蓋著毛巾被,半躺半坐地斜倚在床背上看當日的報紙。見我走進屋來,他把報紙隨手放在左邊床上堆得有兩尺多高的書堆上。我把文件資料放在他的床頭的長桌上。床的左方緊挨著長桌有一張方形的藤桌,桌上也堆滿了文件和資料。我在藤桌西邊一張椅子上坐下來,面對著毛主席,向他匯報了需要批閱的文件、重大的國際新聞、也提到了《中國青年》雜志請他題詞的信。隨后,我便離開他的寢室。
大約過了兩三天,《中國青年》雜志編輯部的同志打電話到毛主席辦公室,詢問主席是否已經(jīng)答應寫題詞。當時,我了解毛主席已經(jīng)看過《中國青年》雜志的信,但未作什么表示,我便如實地轉(zhuǎn)告。他們說,《中國青年》雜志在3月1日出版,能否請主席在2月25日前寫好,因為印刷還需要一周的時間。我將他們的要求報告了毛主席。毛主席讓我先擬幾個題詞供他參考。我回辦公室,思索了一番,擬好了十來個題詞,立即送給他。我現(xiàn)在還可以回憶起幾個題詞的大致內(nèi)容。如:“學習雷鋒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學習雷鋒同志鮮明的階級立場”、“學習雷鋒同志艱苦樸素的作風”、“學習雷鋒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優(yōu)良品德”,“學習雷鋒同志勤奮好學的精神”等等。
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后,值班警衛(wèi)員打電話告訴我,毛主席讓我去一下。我?guī)е孪冗x好的文件、資料匆匆來到毛主席的寢室。毛主席正穿著睡衣斜倚在床欄上看文件。看見我到了身旁,便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我隨即將新文件放在他床頭的長桌上。他示意我坐下。這時,毛主席從他身旁左邊床的書堆上拿起了一張信紙遞給我。我一看,他已在紙上用毛筆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7個瀟灑蒼勁的行草字。我為他擬的十來個題詞,他—個也沒用。這時,他還吸了一口香煙,從客地帶著詢問的目光問道:“你看行嗎?”我爽朗的回答說:“寫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泵飨孟褚忉尀槭裁礇]有采用我擬的題詞這一疑問似的,接著說道,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兩件先進事跡,也不是學他的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而是要學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學習他長期一貫地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學習他一些從人民利益出發(f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當然,學雷鋒要實事求是,扎扎實實,講究實效,不搞形式注意。不但普通干部、群眾要學雷鋒,領(lǐng)導干部要帶頭學,才能形成好風氣?,F(xiàn)在看來,毛主席的這番話不僅指出了學習雷鋒的方法,而且指明了雷鋒身上最本質(zhì)的東西,特別是指出了學雷鋒的方向。毛主席談完之后,我便回到我的辦公室,打電話給《中國青年》雜志編輯部,告訴他們毛主席的題詞已經(jīng)寫好了,請他們到中南海西門來取。應當指出,毛主席在題詞之前,就閱讀了報紙上有關(guān)雷鋒的報道,了解了雷鋒的故事。他曾對當時的軍委秘書長羅瑞卿說過,“雷鋒值得學習”。 編輯部接到林克的電話后,立即派劉全聚(時任雜志社公務員,后成為攝影家——編者注)騎摩托車直奔中南海。20分鐘后,當毛主席的“向雷鋒同志學習”幾個剛勁有力的字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整個編輯部沸騰了。大家凝望著題詞,歡呼跳躍。隨即,毛澤東的題詞被復制為插圖,刊登在1963年3月2日出版的《中國青年》“學習雷鋒”專輯上。
毛澤東應《中國青年》編輯部之邀為雷鋒題詞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新聞界和有關(guān)方面,各報社紛紛要就刊登這一題詞手跡。《解放軍報》得知毛澤東題詞以后,迅速向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林彪、鄧小平等中央常委發(fā)出信件,請求題詞。幾位中央常委先后于3月初題了詞。為了使毛主席的題詞和他其他中央領(lǐng)導的題詞集中發(fā)表,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中央書記處專門會研究,決定于3月5日由新華社向全國發(fā)通稿,首都各報同時發(fā)表。就這樣,幾年以后,1963年3月5日被當成了毛澤東“想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的紀念日。
《中國青年》編輯部在請毛澤東題詞的同時,也向周恩來和其他一些中央領(lǐng)導發(fā)出了請求題詞或?qū)懳恼碌男拧=o周恩來的信是和給毛主席的信同時發(fā)出的。周恩來對《中國青年》一貫是幾乎有求必應,接到信后很快就揮筆寫下了“雷鋒同志是勞動人民的好兒子,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的題詞,并派人送到了編輯部。周恩來的題詞同毛澤東的題詞一起刊登在了3月2日出版的“學習雷鋒”專輯上。在為《中國青年》題詞不久,周恩來又接到了《解放軍報》要求為雷鋒題詞的信。這時,他已得知毛澤東題了詞,就讓辦公室打電話到雜志社問主席題詞的內(nèi)容。我們向他作了匯報。于是,周恩來又一次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chǎn)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chǎn)階級斗志?!焙髞?,編輯部的同志在拜訪鄧穎超大姐時,鄧大姐談到總理為雷鋒第二次題詞時說:已經(jīng)是深夜了,他又一次翻看了雷鋒日記摘抄,然后在房間踱來踱去,沉思了近一個小時,才坐下來題詞。顯然,周恩來是根據(jù)毛澤東的題詞經(jīng)過深思熟慮,對應該向雷鋒學習什么作了高度概括。
那一期《中國青年》“學習雷鋒”專輯還刊登了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郭沬若、羅瑞卿、謝覺哉應編輯部之請而寫的詩歌和文章。羅瑞卿當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又是中央書記處書記,對《中國青年》出版“學習雷鋒”專輯非常支持。接到編輯部的約稿信后,他立即組織專門班子研究,很快就寫出了《學習雷鋒——寫給<中國青年>》的專文。謝老當時正生病住在醫(yī)院,編輯部的同志去醫(yī)院看望他,順便談起了雷鋒的事跡和《中國青年》準備出“學習雷鋒”專輯的打算,希望謝老病愈后能寫點東西。謝老當即問了“專輯”的付印時間,讓我們給他送去一份雷鋒日記摘抄。在病榻上,謝老閱讀有關(guān)雷鋒的事跡后,寫了一篇散文《讀雷鋒同志的日記摘抄》和一首《學雷鋒》詩:“曾云六億舜堯群,崛起平民總不同,談到做到心意廣,神州處處學雷鋒。”謝老的散文和詩都趕在2月25日前寫好了。董老也送來了一首詩《歌詠雷鋒同志》,詩曰:“有眾讀毛選,雷鋒特認真,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階級觀清楚,勞動念樸純,螺絲釘不銹,歷史色長新,只作平凡事,皆成巨麗珍,普通一戰(zhàn)士,生活為人民?!?為了編好這本“學雷鋒”專輯,編輯部特別組織了一個采訪組于2月12日到遼寧實地采訪。我們到沈陽后,得知雷鋒所在的團的俱樂部主任陳廣生掌握雷鋒的事跡最多,他正在大連向青年講雷鋒事跡。我們立即趕赴大連。當天,我們先和青年一起聽陳廣生作報告,晚上和他一起研究怎樣改寫長篇通訊。第二天,我們參觀了正在大連循環(huán)展覽的雷鋒事跡,并一本一本地仔細看了雷鋒日記的原作,對照報紙已發(fā)表的日記摘抄,作了補充,增加了一些新的段落,使之更加充實。經(jīng)過幾天緊張的工作,我們大約于2月18日、19日返回北京。
1963年3月2日,刊登有毛澤東、周恩來題詞和其他中央領(lǐng)導詩歌和文章的《中國青年》“學習雷鋒”專輯出版發(fā)行,廣大青年爭相購買,一時間真可謂“洛陽紙貴”。這本專輯在全國5個代印點幾經(jīng)重印,累計印數(shù)達到800多萬份,仍不能滿足讀者的需要。有些青年買不到,就互相傳閱,或到圖書館借閱。后來,編輯部還收到一位炊事員寄來的一封信,說他到處奔走,也沒買到這一期《中國青年》,他只好借了一本,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地抄了下來。把一本16開48頁約10萬字的《中國青年》手抄了一遍,這個讀者對雷鋒的熱心可見一斑。編輯部收到這封信后,給他寄去了幾本這一期《中國青年》并請他把手抄本寄給編輯部。1963年10月,《中國青年》創(chuàng)刊40周年紀念時,這本手抄的“學習雷鋒”專輯在編輯部舉辦的展覽會展出。周恩來看到這本手抄本時仔細詢問了它的來歷,并指示有關(guān)部門增加給《中國青年》的紙張供應,以擴大發(fā)行。
就這樣,由于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以及《中國青年》“學習雷鋒”專輯的大力宣傳,向雷鋒學習的熱潮在全國蓬蓬勃勃地發(fā)展了起來,雷鋒的精神從此教育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責任編輯:曹子敏)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