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07-30 15:10 |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2010年7月30日02:58 | 查看:3144次
中新河南網(wǎng)商丘電(邢東偉崔善紅文圖)商丘市梁園區(qū)一高位截癱殘疾人,妻子與其離婚后,自己帶著一周歲的兒子,在村里人的幫助下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他起手辦起了幼兒學校,13年來共為十里八村培養(yǎng)留守兒童1000余人——高位截癱的宋信昌,幼兒學校辦出“健全”人生。
商丘市梁園區(qū)謝集鎮(zhèn)朱莊寨村一高位截癱殘疾人宋信昌,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肌以下2/3的肢體完全失去了知覺,妻子忍受不了這種打擊,拋下不滿周歲的兒子離他而去后。在全村人的鼓舞之下,他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在村開辦起了幼兒學校,學生從開始的15人發(fā)展現(xiàn)在的100多人。13年來共為周邊十里八村的外出務(wù)工人員,教育留守兒童1000多人。他除了找來了兩位老師,教農(nóng)村的孩子學起了象城市里孩子一樣的英語、音樂、美術(shù)等課程之外,他的收費遠遠低于鄉(xiāng)鎮(zhèn)里的幼兒園,還對家庭貧窮的孩子給予全免學費。
(1)村里留守兒童 受到良好教育
走進梁園區(qū)謝集鎮(zhèn)朱莊寨村這個擁有2000多人的村子里,提起宋信昌,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他是一個高位截癱的殘疾人,也是一所規(guī)模不大的幼兒學校的校長。近日,記者在村頭由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帶領(lǐng)之下,來到這個經(jīng)過普通的農(nóng)家房子改成的幼兒學校里,正直上課期間記者看到,教室里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中年男子正在給一個小孩子耐心的講解習題。他就是這個學校的校長兼老師的宋信昌。在另一個教室里一個女教師正給孩子們彈電子琴。
圖為宋信暢正在給孩子講解習題
下課后,宋信昌知道記者的來意之后,立刻熱情的介紹他的學校情況,在這個規(guī)模不大的私立幼兒學校里目前有100多個4-6歲的小學生和兩個老師。這兩個老師和一個校長除了教授這些孩子必要的語文、數(shù)學之外,還給這些農(nóng)村的孩子開辦英語、音樂、美術(shù)等課程。據(jù)村里的群眾介紹,這些孩子80%以上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外地打工,和爺爺奶奶在家里一起生活。不僅有本村的孩子還有附近的其他村里的孩子在這個學校上學。宋信昌說:“為了便于附近村里小孩子上學安全與及時,我有貸了三萬元錢買了一輛唱和車來接送這些孩子們。”
快放學時來孩子的家長李秀英說:“俺小孫子在這里上學,可放心了,他爸媽外出打工后,我們也教育不好,就送到送校長這來,這里啥都有可以幫孩子學習還可以玩樂,象城市里一樣受教育?!?
?。?)偶然事故致殘 好心村民相助
宋信昌是個苦命人,1983年從謝集高中畢業(yè)后,成績優(yōu)異的他因為家庭貧困而輟學了。在家務(wù)農(nóng)的日子他雖然還有些不甘心,但婚后平靜而幸福的生活仍給了他一些安慰。但好景不長,1990年11月的一天,因為一次意外的事故,26歲的宋信昌胸肌以下2/3的肢體完全失去了知覺,他成了一個高位截癱病人。一年后妻子忍受不了這種打擊,拋下不滿周歲的兒子離他而去。家里面的三間房里只有桌子、床和兩把小木頭椅子。
初,宋信昌只有天天躺在床上,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孩子還需要自己的父母照顧。精神上的打擊、褥瘡潰爛的折磨把年輕的宋信昌完全擊垮了,他一次又一次地選擇自殺,但每次都被好心的鄰居救了過來。
當時,和宋信昌無親無故的一位在村子里教書已經(jīng)75歲的退休教師徐廣田,踏入了他的家門,影響并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 徐廣田把張海迪、保爾.柯察金還有新鄉(xiāng)的馬文重等許多身殘志不殘的事跡慢慢講給宋信昌聽,還送給他一部收音機,以方便他去了解外部的美好世界。在徐廣田的鼓勵下,他逐漸對生活有了新的希望。1992年暑假的一天,宋信昌看見同村的幾個孩子正在復習功課,他便自告奮勇給他們免費補課。暑假過去了,他輔導的十幾個孩子學習成績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于是,許多家長都要求把自己的孩子送過來讓他輔導。
“我不是廢人,還有人需要我,從孩子感激的眼神里,我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宋信昌在心理暗暗的對自己說。
?。?)開辦幼兒學校 教育村民孩子
隨著宋信昌輔導的孩子越來越多,就有人勸他開辦一所幼兒學校,他動心了。宋信昌向村里的退休教師徐廣田借了20元錢,他用其中的18元錢買了一塊小黑板,剩下的錢買了一盒粉筆和一個黑板擦,教學生的書是家長四處借的。就這樣,1993年,在宋信昌簡陋的三間小屋里,有村里的群眾自己捐獻的木板搭起了幾排木板當課桌,孩子自己從家?guī)У首?,就這樣村里第一所幼兒學校開張了。前進的路總是曲折的,當年春天他僅僅招到了15個學生,但他沒有灰心,而是和徐廣田老師一起盡心盡力地教。到了秋天,等這些孩子的考試成績出來后,他的學生一下子增加到了60多人。
由于學生越來越多,為了給學生有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1998年暑假,他拿出來自己四年來的全部積蓄2000元錢,再加上借村里群眾的1萬元錢,在自己的院門前墊了一畝地的坑,蓋起了4間標準教室并砌了圍墻,再加上他為孩子們購置的腰鼓、書包、衣服等,這讓他現(xiàn)在仍欠了4000多元的債務(wù)。
現(xiàn)在,他的學校已開辦了13年,宋信昌對自己很苛刻,可這么多年宋信昌連一件新衣服都沒買過。在他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和兩個老師辦公的地方,除了有兩張床和一臺親戚的送的破電視機外,最顯眼的就是墻上他用毛筆寫的“自尊、自強、自信、自立”8個大字。這時,他的學校里已培養(yǎng)了1000多名學生,最早的一屆都已經(jīng)上高三了,每年的春節(jié)或其他節(jié)日,這些學生都會結(jié)伴去探望宋信昌,這令宋信昌感到很欣慰,他覺得以前所受的一切苦難,現(xiàn)在都得到了最好的回報。
由于該校上學的多為該村貧困家庭的學生,他們村還是貧困村,宋信昌規(guī)定宣布:家里特貧困者,一律免收學費,較貧困者減免部分學費,所有學生收費均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一費制”標準。宋信昌說,他辦學校就是想證明他并非廢人,他想為村里多做一點有意義的事,讓村里更多的留守兒童受到教育,他們的父母在外面安心的打工。
圖為宋信昌和他的學生在一起
(責任編輯:盧亞飛)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第4樓 河南省商丘市2010-08-02 17:11:54 發(fā)表
第3樓 河南省周口市2010-08-01 09:04:25 發(fā)表
第2樓 河南省焦作市2010-07-31 08:52:34 發(fā)表
第1樓 北京市2010-05-08 20:58:41 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