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4-02-10 19:48 | 來源:杭州日報 2014-02-09 09版 | 查看:855次
留學經驗
美利堅菠籮@美國
在美國求學的兩年多里,作為一個比較適應新環(huán)境的“老鳥”,我見識了許多在國內比較少見的事兒,例如美國女漢子自己修車換輪胎,冬天的清晨穿著短褲結隊跑步的“肌肉狂”們,隨意投訴老師的學生,還有對我人生起到重大轉折的事件——轉學。
在美國,大學生轉學就和公司職員跳槽一樣常見,還不必有工作交接手續(xù)。
為什么說美國轉學和跳槽很像呢?其一,都需要提前找好下家;其二,如果你是個人才,上司(學校)一定會想辦法挽留你;其三,廣撒網(wǎng),多投簡歷很重要;其四,新老板面前少說舊上司壞話。
我在進大學的一年之后萌生了轉學的想法。在這之后,就和原先決定出國時一樣,有一個漫長的準備過程。
首先,要看自己原先的各項成績,包括托福、SAT、之前一年的在校成績。這三樣都非常重要,如果實在沒有SAT成績,托福成績和在校成績一定要達到新學校要求的分數(shù)線。一般如果要從前100的學校轉到前50的學校,在校成績需要達到GPA3.5-3.6,托福成績上100。
接下來,就放下身段,去求各種教授的推薦信吧!
在美國能做成教授的人,不管是在什么樣的大學里,都是精英,有了他們的推薦(特別是那種在學術界有名又嚴苛的教授的推薦信),在新學校面前,就像讓你在角斗場上佩上一把鋒利的寶劍。我用來戰(zhàn)斗的兩封推薦信,一封是出自系里有名的會計課老師(我?guī)退隽艘荒甑闹?,讓她記住了我),還有一封是來自大一暑假實習單位的CEO。
除了成績之外,這兩封信等于讓我的轉學得到了“免死金牌”,不管怎么樣也不會一無所獲。
接下來就是煩人的填表環(huán)節(jié)了,到了這個時候,我不免想到國內大把的中介機構。他們要做的兩大麻煩事情里面就包括這個環(huán)節(jié),只是在國外一年后,我有信心也有決心把這些麻煩事留給自己解決,既省錢,還增長經驗。
話說回來,填表之所以是麻煩事情,因為很多好學校都有自己的申請系統(tǒng),最常用的Common App網(wǎng)站(有很多美國大學加入,方便學生一次性申請多所學校)對我來說,只能省去一半的麻煩,我一共申請了8所學校,4所加入了Common App,還有4所的系統(tǒng)用起來都不一樣,費了我好多精力。全部填好后真是松了大大的一口氣。
這里要注意一點,雖然轉學在美國大學生中不是什么少見的事情,但是相對而言,轉學生還是一個很小的群體。在填表的過程中,很多選項對于轉學生來說是模糊不清的,例如,上面會問到“你之前在哪所學校讀書?取得了什么學位?”這里問的有可能是高中,也有可能是你原先的大學,如果不確定,一定要費些精神,打電話去新學校詢問,得到準確答案后才能填上去。
嘗試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一個整天坐在辦公桌前看著一堆簡歷的人,一眼望去,一份嚴格按照格式要求填的表格,即使申請人成績沒有另一份好,可是看著舒心,自然而然地,你會覺得這個成績略低的學生對轉學更有誠意。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寫好Personal Statement(個人陳述)。對于轉學生而言,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在上大學之前,中介幫忙搞定的問題,例如:簡述一個對你人生影響很大的經歷。另一類是專門針對轉學生的:請簡述你想轉學的理由。
回答第一個問題,可以隨意一些,當那些工作人員看過上萬份簡歷之后,其實他們已經沒有了特別強的判斷能力,盡可能寫得文采出眾一點也就是了;讓人為難的往往是后面這個問題。最普遍的轉學原因自然是“原來的學校爛透了,我覺得新學校比原來那個好”。但是這么回答太直接了,也太簡短,最好的方法是在盡量不狠批原來學校的基礎上突出自己的上進心,并且適當拍新學校的馬屁,才最能被新學校接受。
當然,還有一點需要提及。轉學是一件很費精力的事,需要犧牲一個學期里大多數(shù)的玩樂時間。所以恒心和毅力是最好的助推器。
完成了這件事后,不僅改變了我接下來兩年的大學生活,更讓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完全由自己計劃、實施的、不依靠任何人的轉變。
人生九曲十八彎,山不能轉,只好水轉了。
杭州人走世界
(責任編輯:曹子敏)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