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4-01-03 14:30 | 來源:江淮晨報 2013年4月26日A02版 | 查看:1078次
安徽省圖書館已舉辦三年的“優(yōu)秀書刊漂流閱讀”活動今年第一次和高校合作。近日省圖攜1000多冊新書來到安徽醫(yī)學高等??茖W校和合肥工業(yè)大學,希望為同學們創(chuàng)造別開生面的閱讀平臺。據悉“圖書漂流”活動起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歐洲,讀書人將自己讀完的書籍貼上特定的標簽后,隨意放在公共場所,再讓其“漂”出手,讓下一位愛書人閱讀,繼續(xù)一段書香漂流。該活動4月19日啟動,至12月23日結束。(《合肥晚報》4月24日報道)
為紀念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忌辰,每年的4月23日被定為“世界讀書日”。當日就有某媒體官微發(fā)表評論說:“今日不開卷,更待何時?”但其實讀書與“活動”以及“節(jié)日”關聯(lián)甚少。
沒有人口頭上會反對讀書,而且大家總是或多或少在讀書。然而在當下社會和傳播環(huán)境中,讀書受到的沖擊越來越大,又使人很難逃避這個話題。當前文本閱讀受到的沖擊極其巨大,其社會后果值得關注。電視等視覺信息搶奪注意力是重要原因,麥克盧漢當年最早敏銳察覺此點。而網絡傳播興起后,文字材料本身的“洪流”使閱讀“碎片化”“瀏覽化”同樣不可忽視。同時,升學、就業(yè)、生活的壓力進一步導致了閱讀的式微。
在這樣的背景下,簡單倡導讀書的意義難免蒼白。因為需要只能被激發(fā),卻不能被簡單傳遞。然而作為社會反思來說,我們還是不得不問:我們?yōu)槭裁匆x書?讀什么書?怎么讀?我們找不到簡單的答案,話題本身卻常思常新。
美國歷史學家杜蘭窮畢生之力寫出十二卷本世界文明史,在結語中,他談到他的動力來自試圖給后代了解文明遺產帶來幫助,而這些文明遺產是我們的精神乳母,是人類永續(xù)存在的條件。我想我們讀書的目的也正在于從人類既往遺產中汲取營養(yǎng)。
由于社會整體環(huán)境的浮躁,造成缺乏師承環(huán)境,這是讀書真實的最大障礙。但如果善于克服,亦不難取得必要的幫助資源。
□石慶生
(責任編輯:楊曉均)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