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3-12-18 19:57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3年11月07日 07:50 | 查看:1380次
核心提示:當前思想理論界在評價毛澤東問題上,存在兩個明顯傾向:一是把毛澤東神化、偶像化,認為解決當代中國的問題只有回到毛澤東時代去,才有希望;二是把毛澤東丑化、妖魔化,認為只有全盤否定毛澤東,中國才能發(fā)展。在我看來,二者本質(zhì)上都是虛化毛澤東的表現(xiàn)。
(毛澤東 資料圖)
本文摘自:《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1月4日第519期,作者:儲著武,原題為:《儲著武:虛化毛澤東不可取》
當前思想理論界在評價毛澤東問題上,存在兩個明顯傾向:一是把毛澤東神化、偶像化,認為解決當代中國的問題只有回到毛澤東時代去,才有希望;二是把毛澤東丑化、妖魔化,認為只有全盤否定毛澤東,中國才能發(fā)展。在我看來,二者本質(zhì)上都是虛化毛澤東的表現(xiàn)。
實際上,對毛澤東的功過評價,一直都存在著絕對化、簡單化的政治實用主義態(tài)度。有些人看到當前社會中腐敗問題嚴重、貧富差距過大、社會不公平不公正等現(xiàn)象,會想到毛澤東時期對腐敗問題“零容忍”、收入差距很小、社會相對公平以及充滿了高度信仰,于是夸大現(xiàn)實中的問題,不承認毛澤東晚年所犯的錯誤,更有甚者連“文革”的錯誤都不承認,由此神化、偶像化毛澤東,實則是一種政治理想主義,看不到當代世界形勢的巨大變化。有些人則從批判“文革”入手,到全盤否定“文革”,再到對毛澤東的形象進行丑化和謾罵,以達到全盤否定毛澤東、否定中國革命、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政治合法性的目的。如果作簡單分類的話,一類可以歸為歷史決定論;一類純粹屬于歷史虛無主義。這兩者背后都有深刻的政治動機。前者希望回到毛澤東時代,以此否定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yè);后者企圖假借當前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小題大作,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合法性,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簡單虛化毛澤東的態(tài)度,根本不是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是完全不可取的。
早在1949年,毛澤東離開西柏坡前,曾用“進京趕考”來表達這一代共產(chǎn)黨人復雜的心理。當時毛澤東宣稱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僅善于打倒一個舊世界,還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在建設新中國的坎坷途中,他無所畏懼地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真正成功實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這難道不正是他的豐功偉績嗎?
對待毛澤東的功過是非,不能因為毛澤東所犯的錯誤就否認毛澤東思想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作用;也不能因為是毛澤東說過的話就認為是不可移易的真理,照抄照搬。我想,全面科學地評價毛澤東,首先需要突破簡單的功過是非論的窠臼,要知人論世,結(jié)合當時時代條件具體分析毛澤東的動機和效果,其次要批判地繼承和發(fā)展毛澤東的思想遺產(chǎn),既不要一概排斥,也不要盲目搬用,而應辯證地吸收。一個民族總是停留在歷史溫床上固步自封,將沒有任何希望;同樣,一個民族總是丑化、矮化自己的領袖,這個民族也不會有任何自信。
(責任編輯:丁軍勤)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