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8-11-19 08:00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08-05-05 | 查看:3221次
李連成,男,漢族,1951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現(xiàn)任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zhèn)西辛莊村黨委書記。
“當干部就應該能吃虧,能吃虧才能把工作往前推……”,伴隨著大型現(xiàn)代豫劇《村官李天成》的美妙音律,讓我們走近故事的生活原型李連成,品味西辛莊這位《當家人》(八集電視劇的生活原型)的道德風范和吃虧精神。
早年的西辛莊由于受黃河側(cè)滲的影響,鹽咸遍地,莊稼很少有好收成,窮困的生活使得他沒有讀過一天書。李連成這位倔犟的漢子憑著吃苦耐勞的個性,遠走他鄉(xiāng),下煤窯、搞建筑,不僅解決了一家人的溫飽,也練就了一付靈活的大腦。1983年,隨著中原油田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蔬菜緊缺,李連成瞅準機會,率先建起了3個蔬菜大棚,苦干了9年凈賺17萬元,建起了西辛莊第一座二層小樓,成為村里的首富。1991年8月,李連成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當時,村里群眾雖然有了飯吃,但大多數(shù)還比較窮,連孩子上學、家人看病的錢都沒有,這讓李連成很不舒服。他想自己是一名黨員,又是村干部,個人富了算個啥,讓大家富了才算真本事。于是他大膽地將自己的兩個塑料大棚無償轉(zhuǎn)讓給村里的兩個貧困戶,并在廣播里公開承諾,誰搞蔬菜大棚,他就幫助借錢,跑貸款,義務提供技術(shù)指導,就這樣,西辛莊蔬菜大棚很快就發(fā)展起來,僅此一項,村里人均增收500多元。
1994年,各地號召發(fā)展蔬菜大棚,李連成卻想到了“物以稀為貴”的理,蔬菜多了利潤低,要想奔小康,還得另辟蹊徑。經(jīng)過一番琢磨,他決定辦企業(yè)。但是群眾有顧慮,覺得李連成種菜是內(nèi)行,搞企業(yè)不一定行,把辛辛苦苦攢下的錢投進去,風險太大。李連成挨家挨戶發(fā)動,最后動員了12戶村民,籌資21萬元,辦起了西辛莊第一個股份合作制企業(yè)——西辛莊再生紙廠,誰也沒想到兩年實現(xiàn)利潤200多萬元,每股分紅12.7萬元。
這時,村里那些沒有入股群眾的目光才投向了李連成,那是一種羨慕、欽佩,更是一種后悔、渴望。李連成經(jīng)過反復考慮,提出要把價值100多萬元的造紙廠低價68萬元拍賣給村里,使家家有股,戶戶分紅,實現(xiàn)共同富裕。可建議剛說出來,就遭到12個股東的反對。李連成給大家說:“共產(chǎn)黨人是給群眾謀利益的,我是全村人的支書,不是咱13戶的支書,有多少錢算多呀,咱們富了,也要讓大家富起來”。他先做通了4名黨員的思想工作,又挨個做其他股東的工作,終于實現(xiàn)了全村168戶群眾家家有股,人人掙錢的愿望。李連成并不滿足于已有的成績,他要利用擴股募集的120多萬資金謀取更大的發(fā)展。于是他4次北上天津、遼寧,5次南下上海、江蘇,經(jīng)過多方論證,1998年興辦了第二家企業(yè)——西辛莊工業(yè)用呢廠。西辛莊村辦企業(yè)有了影響,李連成也成了當?shù)氐拿恕K涯抗馔断蚋吒h處,北上南下,招商引資,先后引資10億多元,建成了西辛莊村工業(yè)園區(qū),并打破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農(nóng)意識,吸收周圍20多個村莊的群眾入股企業(yè),安排務工人員7000多人,帶動了一方群眾致富。
2000年,富裕起來的西辛莊開始進行新村規(guī)劃。別看建新村是件好事,工作做不好照樣難辦。按照規(guī)劃,李連成附近的6家需要搬遷一家,讓誰搬?李連成說:“數(shù)我的房子好,我又是支書,我搬”。往哪搬,他給愛人說:“咱是支書,要帶頭吃虧,哪沒有人要往哪搬”。他選了村最南頭的一個臭水坑,作為自己的莊基,并且提出,這次規(guī)劃誰如果有意見,就與自己換換,結(jié)果村民都沒有意見,沒有一戶埋怨不公的。李連成這次搬家,拆房子的損失不算,光墊那兩米多深的的大坑,就花了一萬六千多元。2001年底,全村86幢二層小樓建成并交付使用。有周邊的村干部來取經(jīng),問西辛莊何以能解決農(nóng)村宅基地這一難題,李連成說:“這好辦,村干部能帶頭吃虧就行了”。
公款吃喝招待,是群眾最反對的事,因為“羊毛總要出在羊身上”。為此李連成上任后在村里立了一條鐵規(guī)矩:村里不設吃喝招待這一項。他當場向群眾承諾:我要喝群眾一盅酒,就割我的舌頭;要吸群眾一根煙,亂花群眾一分錢,就剁我的手指頭。16年來,西辛莊村沒買過一盒煙,沒報過一分招待費。創(chuàng)業(yè)初期,他到外地出差,夏天就帶一個涼席,冬天就帶一床棉被,在車站湊合著過夜,不舍得多花群眾一分錢。一直到現(xiàn)在每次出差,李連成都要預先在車后備廂里放上足夠的水、饅頭和蔥,晚上要是趕不回來,就湊合著在車里睡,從沒舍得住過賓館。西辛莊村從一窮二白到資產(chǎn)過億,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李連成從未突破過差旅費標準一分錢。李連成常說,村里的一分錢都是群眾用血汗掙來的,能省下一分就能為群眾多辦一點事,誰也沒有權(quán)力去亂花。
為群眾辦事,李連成總是走在前、干在前。村辦再生紙廠購買的舊鍋爐漏水,李連成冒著40℃的高溫鉆進去,連續(xù)干了15天,鑿下兩排子車水垢,每天都是汗如雨下,但他沒說一聲苦,沒要一分錢報酬。村里興建學校,李連成第一個拿起瓦刀上工地,每天從早晨5點一直干到深夜。李連成起早貪黑日夜為村里操勞,但他從不以功臣自居,不比別人多拿一分錢。1996年,他用個人分紅買了輛夏利轎車,幾年來一直在村里公用,由于外出任務重,小車大修了幾次,都是李連成自己掏的錢,群眾多次提出給他換輛新車,他堅決不同意。
如今的西辛莊,一座座別墅式的小樓點綴在綠樹花叢之中,開闊的文化廣場草木蓊郁,投資100多萬元建起的園林式敬老院和學校里,老人們安度晚年,孩子們健康成長。西辛莊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 全國民主法制示范村”、“ 全國農(nóng)工商旅游示范點”,李連成也先后當選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十六大、十七大黨代會代表,并榮獲“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等光榮稱號,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接見。
(責任編輯:祁建梅)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第1樓 河南省安陽市2011-10-13 16:08:12 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