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3-12-13 16:43 | 來源:搜狐 2007年07月24日09:37 | 查看:1576次
貧困生之痛 誰來助我上大學
編者按:
通過求學改變命運,是中國平等競爭、人盡其才的千年傳統(tǒng),這不僅可以改變寒門子弟的命運,同時也改善了整個社會的生存環(huán)境,對于這些人才的挖掘和拯救,更會深刻地影響中華民族的現(xiàn)在與未來。
然而,在教育被“產(chǎn)業(yè)化”之后,“人盡其才”遇上了高學費的門檻.每年幾十萬貧寒學子被擋在高校門外愁眉不展.在此背景下,助學兩個字成了社會焦點。
在最近召開的一次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家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王旭明再次希望媒體不要過多過濫地發(fā)表為貧困大學生募捐的報道.此語引來一片爭議,但媒體對貧困大學生這一弱勢群體的關注卻未降溫。
實際上,整個社會對貧困大學生層面的關注程度,完全取決于公共財政的陽光雨露能否如期照耀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此期間,相對于政府數(shù)百億資金的投入增長而言,民間社會的參與,正在逐漸成為一股有生力量,盡管資金數(shù)量不大,但卻深刻地影響著整個運行體系的軸心和底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所扮演的,是一個比救贖更為重要的角色。
1. 四個貧困生的大學之路
國家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王旭明在7月2日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再次表示,特別不提倡媒體在未來的幾個月之內,突然寫出一個困難大學生前面吊著牌子,上面寫著“我考上了某某學校,我沒有辦法上學”,然后呼吁社會捐助,他相信這樣的事情是真的,全國幾百萬、幾千萬大學生當中,這樣的事跡可能有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都不以為怪。
張文杰:真“假畢業(yè)證”的故事
“一切都結束了!”2007年7月10日,張文杰終于松了一口氣,背起行囊走出學校大門,下定決心,不再回頭??蓜傔~出十幾步,忍不住還是回頭望了一眼,他想起了那個被學校強制扣留的畢業(yè)證。
“不光戶口的事耽誤了,工作也定不下來?!泵鎸Α豆鏁r報》記者,張文杰很無奈地說。在他就讀的這所黑龍江知名學府中,沒有能夠順利拿到畢業(yè)證的絕不只他一人,原因是,這些學生都因身出寒門而不能按時交齊學費。
盡管早在2005年,黑龍江省就被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張保慶批評高校助學貸款沒有“動作”,但兩年之后,這項政策的落實似乎依然不容樂觀。
“我身邊的同學,都知道有助學貸款,但沒有一個能申請到的?!睆埼慕苷f,學校對付這些未能交納學費學生的慣用手段就是“扣押畢業(yè)證”。
貧困學生在無奈之中,也找到了對付學校手段的策略。兩天后,張文杰給《公益時報》打來電話說,“有一個好心的老師告訴了我們畢業(yè)證的編號,現(xiàn)在大家計劃統(tǒng)一制作一批假證,這樣可以解決一時之需?!?/p>
鄧脈紅:起步之困
7月20日,面對《公益時報》記者,寧夏彭陽縣的學生鄧脈紅的語氣依然充滿焦慮,盡管早聽說過助學貸款的政策,但還是感覺距離自己很遠。由于家里貧困,他并沒有勇氣考大學,成績出來,卻是553分,意味著他至少可以讀一個不錯的本科院校。
今年18歲的鄧脈紅出生于農(nóng)民家庭,父母在家務農(nóng),他還有兩個在讀高中的妹妹,全家人的收入就是靠父親種的5畝地,年收入不足500元?!斑M入高中后,我最快樂的時光就是聽老師講課,只有這樣,我才能忘記饑餓?!编嚸}紅告訴記者,由于家里每個月只能給他提供30元的生活費。因此,他每天的早餐是開水泡饅頭;中午是饅頭加土豆、大蒜;晚上又是開水泡饅頭。餓了的時候,他就會安慰自己,“就當減肥了?!?/p>
“只有考上大學,才能擺脫這種生活?!睘榇?,他每天早上4點起床開始學習,到晚上11點睡覺。成績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
高考前夕,當鄧脈紅知道上大學每年至少需要4000元學費后,“4000元是父母不吃不喝8年的收入。我們家根本拿不出這些錢,我不能這么自私?!倍碌泥嚸}紅偷偷打定了主意,高中畢業(yè)后,出去打工賺錢,供兩個妹妹讀書。
“如果申請助學貸款,或者民間組織的資助,需地方政府開證明,但這要送禮品,可我們家現(xiàn)在根本就拿不出送禮的錢。”鄧脈紅說。
鄧脈紅的父親準備留些口糧外,把剩余的糧食全部賣掉。他告訴記者:“家里支出全部靠幾畝旱地,再加上兩個女兒上高中,家里的陳糧已經(jīng)被賣光了,今年天旱歉收,除留夠口糧外也賣不了幾個錢。”
宋雅東:通知書到來之前
19歲的宋雅東以653的高分奪得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的2007年理科高考狀元,被浙江大學錄取。
近日,經(jīng)過近2個小時的顛簸,記者隨秦皇島市慈善協(xié)會、市福彩中心的工作人員一同來到宋雅東所在的青龍祖山鎮(zhèn)三間房村河西莊。
宋雅東的父親躺在病床上接受化療。這些年來,宋家禍事不斷,雅東的母親4年前死于腦溢血,為治病家里傾盡所有還欠了5萬元巨款。今年已考上研究生的雅東的哥哥就是在其母生病期間考上的蘇州大學,要不是得到福彩中心的資助肯定會失學。為了籌集學費和生活費,兒子上大學這幾年寒暑假都在外打工。
屋漏偏遭連陰雨。今年2月份,宋父被查出患結腸癌,因家里早已是債臺高壘,無處借錢的他本打算放棄治療,是兒子想辦法借來1萬元才為他做了手術。
宋父告訴記者,五年來兩個孩子從沒添過一件衣服,女兒的棉襖已經(jīng)六年,去年春節(jié)時衣袖露了洞,棉花都出來了,沒辦法女兒就用套袖遮著胳膊,勉強度過了一冬天。兒子更是不知挑揀,常年穿父親的舊衣服。
“村里都已經(jīng)借遍了,鄉(xiāng)信用社還欠1萬多元。”說話的時候,宋父顯得虛弱,無奈。
沉靜的宋雅東低下了頭,瞬間閃過的渴望在無奈的神色中消失。這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女生,身穿樸素至極的半舊衣服,沉靜的臉上透著堅毅。她身后那低矮的磚瓦房已有近30年歷史,舊式紙糊的窗戶在農(nóng)村也已很少見。房間內的紅色木箱子、一張大炕和幾床被褥便構成了主要家當,一看就知道很有些歷史。屋里的陳設雖然簡陋卻收拾得工整潔凈,土棚上糊著的紙都是各類考試資料。
盧彩云:曾在綠色通道遇阻
對于生源地貸款,目前政策還沒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而一些學校,如果沒有第一年的學費,綠色通道并不十分暢通。正因如此,對許多家庭貧困的大學生來說,這一規(guī)定在一些地方不過是“空中樓閣”和難以充饑的“畫餅”。
“這學期不能申請貸款,你沒錢交學費,就不能報名。你還是打電話回家,讓你父母想辦法吧?!?006年9月,湖南師范大學負責學生報到的老師,拒絕給大一新生盧彩云辦理綠色通道的手續(xù)。盧彩云出生在陜西定邊一個貧困家庭,看到通知書里面附的“綠色通道”說明書后,滿心歡喜的她帶了1000元錢和村委會開的一張貧困證明書,到學校報到??衫蠋煾嬖V她,如果申請助學貸款,要等三個月獲得學籍后才能申請到,如果沒學費,就不能報名。老師的這番話讓盧彩云不知所措。
由于盧彩云是“2006年新長城貧困高考生尋訪項目”的尋訪對象,送她去學校的是尋訪志愿者劉志峰,劉志峰隨即便給教育部打電話。一天以后,盧彩云接到輔導老師的電話,要她去學校報名?!爱敃r老師很兇,問我為什么要打電話去教育部?!?/p>
盡管報了名,但盧彩云第一年的助學貸款還是沒有申請到,她第一年的學費是劉志峰幫她交的。再過一個半月就要開學了,當《公益時報》記者問盧彩云的學費籌集情況時,她說:“我申請助學貸款了,但還不知道能不能批下來,除此之外,沒別的辦法。”
?。ㄎ闹袕埼慕芟祷?/p>
2. 民間助學的3個樣本
截至2006年底,中國高校在校生達到2500萬。按照家庭經(jīng)濟貧困學生的比例為20%的計算方法,貧困學生就有500萬人,家庭經(jīng)濟特別困難的學生比例為8%,即200萬人。
自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的大學開始實行高收費政策以后,“高等教育產(chǎn)業(yè)化”變成了一個“堅定不移”的“改革”措施。大學的收費標準越來越高,而貧困家庭學生棄學、乃至學生和家長自殺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
據(jù)2006年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對貧困高考生的調查顯示,六成(59.9%)被調查學生很肯定地表示不能湊齊大學第一學年的學費,28.3%的學生不能保證家里有這個能力。
學者楊東平指出,“貧困大學生群體”這一概念出現(xiàn)的標志性時間是1998年。當年中國高校招生收費全面并軌,免費上大學成為歷史。第二年5月,教育部宣布擴大高校招生規(guī)模,這直接導致了高校貧困生的大規(guī)模增加。也就是從1999年開始,上不起大學,成為部分貧困家庭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中國的公益性民間組織也正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在資助貧困大學生的領域大規(guī)模地開展公益項目,迄今為止,僅宋慶齡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這三家公益機構,從2002年9月至2006年底,累計募集資助貧困大學生的專項資金超過2.35億元,資助學生總數(shù)超過7.6萬名。
樣本1 新長城
“2000年,扶貧基金會在基層、特別是西部地區(qū)開展項目時,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因貧困而不能上大學?!?月19日,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特困大學生自強項目(以下簡稱“新長城”)負責人陳紅濤告訴《公益時報》,現(xiàn)實促使扶貧基金會思考貧困大學生上學的問題。
2001年下半年,扶貧基金會進行調研,發(fā)現(xiàn)因為貧困而與大學失之交臂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眾多寒門學子只能保存自己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而不能邁入大學校門?!爱敃r國內有一些幫助貧困大學生的公益項目,但開展的范圍小,影響力有限。”陳紅濤說,扶貧基金會便開始設計一個資助貧困大學生的項目。
2002年9月,經(jīng)過一年的準備,扶貧基金會啟動新長城特困大學生自強項目,項目旨在幫助特困大學生克服家庭經(jīng)濟困難、順利完成學業(yè)。
樣本2 未來工程
與扶貧基金會直接推出“新長城”項目不同,“我們是先有具體的助學活動,然后才推出‘未來工程’這個整體的項目?!?月18日,專注于貧困大學生的宋慶齡基金會“未來工程”項目工作人員毛蓉蓉接受《公益時報》采訪時坦言。
2003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決定撤掉其在三環(huán)、四環(huán)路上的廣告牌,節(jié)省下來的1086萬元捐贈給宋慶齡基金會,設立“中海油貧困大學生助學基金”。該項基金的設立,開啟了宋慶齡基金會關注貧困大學生群體的新一頁。
2006年,宋慶齡基金會正式推出“未來工程”大學生獎助學項目。寶馬、豐田、星巴克、信益陶瓷等眾公司紛紛加入“未來工程”,2007年6月25日,中海油第一期項目結束后,再次向宋慶齡基金會捐贈1500萬元,開始了新的合作。
樣本3 圓夢行動
而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的資助貧困大學生項目,則經(jīng)歷了從“我要上大學”到“圓夢行動”的轉變過程。“2005年,國家開始對農(nóng)村地區(qū)基礎教育實施‘兩免一補’政策,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便開始了項目運作的轉型?!?月19日,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副秘書長汪敏告訴《公益時報》。
2005年4、5月份,由汪敏牽頭,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貧困地區(qū)、貧困家庭的教育需求?!傲x務教育階段的貧困學生上學難問題基本得到解決,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問題開始凸現(xiàn)?!蓖裘粽f。正是這次調研,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做出了“義務教育階段不關門、非義務教育階段開大門”的調整。
2005年7月,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與中央電視臺《共同關注》欄目攜手推出了助學項目“我要上大學”,幫助貧困大學新生解決上學難的燃眉之急。
翌年,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委托專業(yè)咨詢公司,對中國貧困大學生現(xiàn)狀進行調查,就有了后來的《中國貧困大學生研究報告》。既有一年的實踐經(jīng)驗、又有了對中國貧困大學生現(xiàn)狀的了解,2006年,基金會重拳出擊,推出“圓夢行動”。
除此之外,更多的企業(yè)和媒體、公益機構,也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到幫助貧困大學生的團隊之中,產(chǎn)生了相當程度的社會影響。相對于中國500萬貧困大學生來說,民間助學項目的功能和作用是遠遠不夠的。正如陳紅濤所說,在助學的問題上,國家是絕對的主力。
3. 國家助學體系雛形已成
民間助學機構起初可能并沒有想到,他們的助學舉措,逐步影響并改變了政府公共財政的政策。
從助學項目的發(fā)展中,我們不難看到,這幾年,“民間助學”的系統(tǒng)已經(jīng)越來越完整,不僅許多在校大學生的學費問題得到解決,新生從家門口到學校的“路途問題”也得到了關注。在這個方面,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項目的“高考貧困生尋訪活動”走在了前列。隨后,吉利集團與中國教育發(fā)展基金會的合作,也從尋訪生源地貧困學子開始,一期資金就達到5000萬元。
隨著民間力量的逐步深入,國家的扶貧政策也發(fā)生了很大的傾斜。據(jù)介紹,中央財政專門設立的國家獎學金,每年獎勵資助5萬名高校品學兼優(yōu)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新設立的國家勵志獎學金每年將獎勵資助約51萬名學生。高校國家助學金每年將資助約340萬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約占在校生總數(shù)的20%,資助面相當于過去的7倍。
在國家助學貸款方面,教育部指出,全日制公辦普通高校在校本專科生、第二學士學位學生、研究生中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可以申請并按有關規(guī)定獲得國家助學貸款,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
“現(xiàn)行的對貧困生資助充分考慮到了幫助和獎勵兩個方面。”王旭明對《公益時報》說,伴隨著新的資助政策的落實,我國高校將形成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和勤工助學等多種方式并存的資助體系。
“新資助體系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后,每年用于助學的財政投入、助學貸款和學校安排的助學經(jīng)費將至少達500億元?!睋?jù)王旭明介紹,截止到2006年的12月,全國累計審批貸款的學生292萬人,占貧困學生數(shù)量的一半。此外,2006年,全國約有33萬新生憑“綠色通道”政策來辦理入學手續(xù),占全國特困學生總數(shù)的43%。
“‘入學帶張表,無憂進學?!覀儑椰F(xiàn)在的助學體系已經(jīng)完成了這個目標?!比涨?,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王旭明對《公益時報》表示,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新生可以通過“綠色通道”入學。
根據(jù)規(guī)定,今年每個錄取的大學新生,在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同時,會收到大學寄送的《高等學校學生資助政策簡介》宣傳手冊和《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填寫這一調查表,并到家庭所在地的鄉(xiāng)、鎮(zhèn)或街道民政部門加蓋公章后,在報到時就可以通過學校專門設立的“綠色通道”入學。
在7月2日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新聞發(fā)言人王旭明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隨著新的資助政策體系全部到位,每年國家用于助學的財政投入、助學貸款和助學經(jīng)費將達到500億元,全國每年將有大約400萬大學生獲得各種形式的資助,平均每100人中就有20多人可以獲得各種形式的資助。
這種政策的出臺,對于急需幫助的貧困大學生群體來說,無疑是最好的保障。因此,無論是扶貧基金會、宋慶齡基金會、還是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均表示十分欣慰。
“在助學方面,民間組織所做的,不但是救助,更是引導和促進國家相關政策盡早出臺?!薄靶麻L城”項目主管陳紅濤對《公益時報》坦言,但是政策從出臺到全面落實,貧困生惠享國家資助政策尚需時日,因此,“新長城”、“未來工程”、“圓夢行動”等均會再持續(xù)開展一段時間。
4. 現(xiàn)行救助供不應求
助學政策未能完全實施
王旭明給《公益時報》算了一筆賬,一個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可以先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如果成績優(yōu)秀的話,還可以同時獲得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每年最高可貸款6000元,國家獎學金每生每年8000元,國家勵志獎學金每生每年5000元,國家助學金每生每年2000元,(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不可同時獲得),那么,這個學生每年有望獲得資助13000元至16000元。
當然,這筆賬只在理論上成立,實際上能拿到各種資助的學生少之又少,甚至很多貧困生連最起碼的助學貸款也很難申請到。
國家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前不久曾公開表示,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約占高校在校學生總數(shù)的20%,而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只占在校生的10%,發(fā)放工作仍然難以滿足需要。
王旭明表示,這個現(xiàn)狀的存在,是由于國家資助政策時間短,在很多方面還有待完善?!袄缤度肫停Y助面偏窄,資助強度偏低等,相當一部分困難的學生還沒有得到有效資助,助學政策導向的設計也還需進一步科學、合理?!?/p>
有人指出,政府出臺的一套助學貸款辦法屬于“政府請客,銀行買單”,由于銀行的經(jīng)營正逐步商業(yè)化,金融機構對助學貸款這種高成本、高風險的業(yè)務興趣索然。
“由于現(xiàn)在有些地方經(jīng)辦銀行、金融機構擔心風險,有的地方現(xiàn)在開展的情況力度小,工作差?!蓖跣衩髡f,目前,教育部正在進行生源地貸款調研,部分省市正進行試點。
民間力量杯水車薪
國家政策有待完善,但是在這段時間里,急需幫助的貧困生何去何從?
“最近幾年,民間很多組織、個人對貧困生給予了很多關懷,這也讓貧困生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國家的助學政策像陽光,有些陽光照射不到的角落還是需要民間的力量來完成的?!蓖跣衩髡f民間的助學力量也應該得到肯定和尊重。
河北省青龍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困學生數(shù)量比較多。同屬青龍的雙山子鎮(zhèn)三合店村中,今年高考600分的張廣彪一樣困難,家中除父母、姐姐外,還有已70多歲年邁多病的祖父母和一個呆傻的叔叔。父親20多年前因車禍致殘,仍有部分肌肉缺失且布滿傷痕的右腿,再加上骨股頭壞死的左腿,只能勉強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55歲的母親一直在飯店后廚洗盤子;還有一個家住肖營子鎮(zhèn)趙丈子村的葛圣強,今年考了622分,姐姐正就讀于河北科技大學(今年大二),為了供兩個孩子上學,父親常年在外打零工,母親在唐山遷安一個癱瘓老人家中當保姆,家中只有74歲多病的奶奶。
為了讓貧困學子上得起學,2005年4月秦皇島市慈善協(xié)會成立以來,開始與秦皇島市福利彩票發(fā)行中心聯(lián)合共同開展救助特困家庭大學生活動。2005年,秦皇島市慈善協(xié)會和市福彩中心共同籌資33萬元;2006年,籌資60萬元;2007年,擬籌資100萬元,對全市城鄉(xiāng)特困家庭中300名學生進行資助。
盡管諸如秦皇島市慈善協(xié)會一類公益機構,早已將視野投入到幫助貧困準大學生的行列,但單純依靠民間救助,情況不容樂觀。
對于貌似無處不在的政府助學政策和民間助學項目,張文杰深表遺憾。盡管家境貧寒,但是他既沒有享受到國家助學貸款,也沒有受到民間公益機構的青睞。
相關鏈接
國外高校收費對比
據(jù)悉,國外民間力量重心大都不在助學方面,和教育收費有直接關系。歐洲不少國家都實行大學免費或低收費制度:德國對本國和外籍大學生一律實行免費就讀;北歐各國也實行大學免費入學制度;法國對大學生只收少量注冊費;英國1998年以前一直對大學生免收學費,從1998年起開始試行收費辦法;不少東歐國家也實行免費或低收費制度。從美國公立大學的收費標準來看,每年幾千美元的學費及雜費大約相當于美國家庭平均收入的八分之一,戶均收入達到全國平均線水平的家庭基本上可以承受子女上公立大學的費用。而對家庭收入較低、本人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美國的公立和私立大學還提供各種獎學金和政府貼息的學生貸款,以減輕學生經(jīng)濟負擔。
印度與中國同為發(fā)展中國家,以印度著名的尼赫魯大學為例,該校學生每學期只要交108盧比的學費和260盧比的住宿費(兩項合計相當于人民幣70元左右)。
■ 策劃統(tǒng)籌 趙冠軍 本報記者 趙冠軍 宋 揚 胡麗波 特約記者 李淑麗 實習記者 鄭祖?zhèn)?彭 聰 漫 畫
(責任編輯:楊曉均)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