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3-06-26 08:55 | 來源:南方日報 2013年6月26日 A07版 | 查看:1440次
俄官員稱其在機場中轉區(qū)停留,理論上未“入境”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25日在莫斯科說,美國“棱鏡門”事件揭秘者愛德華·斯諾登并未進入俄羅斯境內。 拉夫羅夫當天在與到訪的阿爾及利亞外長邁德勒西會晤后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俄羅斯同斯諾登沒有任何關系。拉夫羅夫說,斯諾登是自己選擇的航線,俄方也是通過媒體了解到“他并沒有進入俄羅斯境內”。拉夫羅夫同時表示,美國試圖指責俄羅斯在斯諾登事件上違反美國法律是毫無根據并且不可接受的。 俄方官員24日解釋,斯諾登23日晚在機場中轉區(qū)停留,理論上并沒有“入境”俄羅斯。 聲音 中國外交部回應美方指責 奉勸這些人先照照鏡子 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2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就美國“棱鏡門”事件揭秘者愛德華·斯諾登離港問題表示,美方對中國中央政府的指責缺乏依據,中方對此不能接受。 有記者問,據報道,美國國務院官員日前稱,如果沒有中國中央政府的同意,香港特區(qū)政府不會允許斯諾登離港,你對此有什么評論?美方還表示斯諾登案將對中美關系造成負面影響,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說,香港特區(qū)政府完全是在依法處理相關案件,這是無可非議的,各方都應該予以尊重。美方質疑香港特區(qū)政府依法辦事是沒有道理的。美方對中國中央政府的指責缺乏依據,中方對此不能接受。 另有記者問,據報道,美方有人稱,斯諾登居然會選擇逃往沒有網絡和信息自由的國家,并稱美網絡情報活動合法,不同于網絡竊密。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表示,在網絡安全問題上,中方的立場是明確和一貫的。中方反對一切形式的網絡攻擊,反對在此問題上采取雙重標準。“事到今日,美方居然還有人講這些話,真讓人感到奇怪。我想奉勸這些人,首先要照照鏡子,管好自己的事。”她說。 追問 斯諾登到底在哪 辦理飛古巴登機手續(xù)卻未登機,或已飛往第三國 各路媒體記者24日坐上從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飛往古巴首都哈瓦那的航班時,愛德華·斯諾登預訂的座位卻空空如也。俄羅斯媒體報道,這名美國“棱鏡”等秘密監(jiān)視項目的曝光者可能已經乘坐另一架飛機離開俄羅斯,飛往第三國尋求“政治避難”。 一整架飛機的記者被“忽悠”到古巴 俄通社—塔斯社23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一名與斯諾登相同姓名的顧客已經預訂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機票,準備24日乘坐SU150航班飛往哈瓦那。這名消息人士說,斯諾登抵達哈瓦那后將轉乘古巴航班飛往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 具體航班的公開似乎讓外界找到“抓現行”的機會。莫斯科時間24日上午,成功訂到這一班次機票的大批主要國際媒體記者率先登機,期望第一時間向外界報道斯諾登行程。 英國《衛(wèi)報》記者保羅·歐文匯總各路媒體記者消息,在網站文字直播這次圍堵過程。根據記錄,一名記者看到一輛“國際貴賓”車輛直接開到航班附近,立刻引起記者騷動,但大家沒有找到斯諾登。 美聯社記者馬克斯·塞登在微博客網站“推特”留言,說他就坐在斯諾登預訂座位的旁邊,但斯諾登“不在這里”。 登機結束,空乘人員向眾多“記者乘客”宣布,斯諾登不在客機上。此時,登機口和艙門已經關閉,記者們來不及下飛機,只能在接下來12小時的長途飛行中“煎熬”。 用歐文的話說,“一整架飛機的記者們現在已經離開,即將在古巴度過這一天”。 最后關頭“金蟬脫殼”或為躲避美國攔截 幾乎在航班起飛同一時間,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以一名安全部門官員為消息源報道,斯諾登不在那架客機上,而是“很可能”已經乘坐另一架飛機離開俄羅斯。 機場消息人士證實,斯諾登確實辦理SU150航班的登機手續(xù),已經指定座位號。一名看過飛行花名冊的法新社記者說,看到斯諾登和“維基揭秘”網英國籍法律顧問薩拉·哈里森的名字,顯示他們已經辦理登機手續(xù)。 只是,斯諾登最后關頭“金蟬脫殼”確實讓外界意外。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莫斯科飛往古巴的航班通常會途經美國及部分美國盟友的領空。如果斯諾登按計劃登機離境,美國可能在客機進入領空時強迫客機降落。不過,同樣存在一種可能,即航班改變原來線路,從北極“繞道”。 沒有人在莫斯科看到過斯諾登 回顧斯諾登離境香港以來的一系列動向,媒體對斯諾登的報道可謂鋪天蓋地,但主角卻從未真正現身過。 莫斯科時間17時5分(北京時間23日21時5分),由香港直飛莫斯科的SU213航班降落于莫斯科以北的謝列梅捷沃機場。航空公司一名消息人士向俄塔社證實,斯諾登在航班上。 只是,眾多媒體記者圍堵的出口處,人們沒有在入境旅客中發(fā)現斯諾登。一些乘客接受記者詢問,回答不知道斯諾登是否在客機上,甚至不知道斯諾登是誰。有人說,他可能被其他車輛直接從停機坪接走。正在莫斯科的《衛(wèi)報》記者埃爾德24日說,沒有人在莫斯科看到過斯諾登,“事實上沒有任何證據能顯示他來過俄羅斯”。 分析 美方能拿斯諾登怎么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專家觀點報道,美方如果想讓斯諾登回國接受審理,切實可行的選項并不多。 1 施壓他國 美國政府多次要求俄羅斯方面配合驅逐斯諾登,但沒有得到積極回應。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資深分析師安東尼·科德斯曼認為,“如果奧巴馬發(fā)出威脅或要求其他國家交出像斯諾登一樣的人物卻未能達到目的,他的個人威望連同國家聲望就會受損,會招致各種各樣的言論”。 科德斯曼說,如果美方繼續(xù)高調要求其他各國協(xié)助送回斯諾登,必將得不償失。“我們越努力推動這件事,就令它越受關注,美國國家聲望也就愈發(fā)處于危險之中。” 2 尋求引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法律分析師杰弗里·圖賓認為,即便美國政府不顧國家聲望,執(zhí)意要求其他國家協(xié)助引渡斯諾登,也難以如愿。 他說:“(如果)斯諾登身處俄羅斯,這個國家現在與美國的關系非常冷淡。斯諾登正在考慮去古巴或者厄瓜多爾。顯而易見,他之所以選擇這些國家,是因為它們與美國的關系不佳。” 3 武力緝拿 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律教授喬納森·特利等分析師看來,美方利用軍事行動,將斯諾登緝拿歸案的可能性最小。 他說,美國軍方如果攔截斯諾登所乘飛機并迫使它降落,“將制造一起非常嚴重的國際事件,我認為總統(tǒng)根本不會想要這么做”。 4 外交解決 多數政治分析師認為,美國與俄羅斯或任何一個收留斯諾登的國家政府展開秘密談判,或許是化解這場危機的最終出路。 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資深分析師科德斯曼說:“美國可能經由外交途徑,與斯諾登最終抵達的那個國家達成某種協(xié)議,提供某種補償,同時就斯諾登的待遇以及他將如何受到審理作出保證……這需要經由外交手段解決……越回避媒體報道,效果越好。” 專題文字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曹子敏) |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