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3-05-09 12:56 | 來源:亞心網 2013年05月09日10:37 | 查看:2112次
5月7日在鄭州人民醫(yī)院的病房中,母親潘大想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5月7日攝
亞心網訊 (記者 何超) 距離手術結束已經11天了,陳凱每天早上看到母親虛弱的樣子,還是會忍不住落淚,“我媽以前身體挺好的,為了救我把肝和腎捐了,是我讓我媽遭罪了。”電話里,陳凱忍不住責怪自己。
21歲的陳凱是新疆農業(yè)大學建筑工程系大二學生,自2012年12月被查出患有高草酸尿癥,臨床表現為不停長結石導致腎衰竭,醫(yī)生告訴他們,想要取得較好的療效,就要將肝和腎同時進行移植。
為了將兒子從鬼門關拉回來,母親潘大想毅然決定割肝摘腎,4月27日,鄭州人民醫(yī)院完成手術,5月8日,該醫(yī)院對外通報,術后母子狀態(tài)平穩(wěn),手術成功,這也是國內首例活體肝移植聯合活體腎原位移植手術。
突發(fā)怪病,兒子生命垂危
2012年11月,剛剛進入大學二年級的陳凱突然出現渾身無力的現象,起初他以為是自己沒休息好,“我以為睡一覺就沒事了,結果幾天后發(fā)現身體開始浮腫。”陳凱說,當時還經常感到腹部疼痛,去醫(yī)院體檢,醫(yī)生告訴自己肌酐高、血壓高,要好好休息。
但是隨著身體浮腫越來越厲害,陳凱決定給家里打個電話,隨后,在兵團第六師奇臺農場的父親陳超和母親潘大想趕往烏魯木齊,帶著陳凱去醫(yī)院檢查,“當時醫(yī)生說查不出具體病因,但疑似尿毒癥,聽到這個消息,整個人都懵了。”陳超說,他和妻子并沒有第一時間將結果告訴兒子,“我們背著兒子抱頭痛哭,但因為查不出病因,所以還有一線希望可能不是絕癥”。
去年12月,夫婦倆帶著兒子前往廣州和上海做基因鑒定。然而,診斷結果將這對夫婦最后一絲的僥幸心理完全擊碎,結果顯示,因肝臟缺乏丙氨酸乙醛酸轉氨酶,陳凱患有高草酸尿癥。
“高草酸尿癥”是一種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發(fā)病率是百萬分之1.05,全國確診的患者不超過10例。患者肝臟里缺少一種酶,而這會讓患者體內的沉積物清理不出去,在身體里形成沉積,進而形成腎臟結石。而長期大面積的腎結石,會致使雙腎反復感染、梗阻,導致腎功能下降,最終會引起腎衰竭。而要根治這種病,必須肝腎聯合移植。
經過多方咨詢,看著兒子在病床上被折磨,陳超夫婦下決心要給孩子進行聯合移植。
“你不做手術活不了,我跟著你一起死”
今年3月18日,夫婦倆通過病友介紹,帶兒子來到鄭州人民醫(yī)院,準備進行移植手術。
經過鑒定,發(fā)現母親潘大想的肝腎和兒子相匹配,可移植,而父親陳超肝腎不匹配。
“孩子他媽能夠救兒子,她高興了,但手術有風險,我多希望是用我自己去換兒子,我害怕手術之后,兒子沒了,老婆也沒了,我一個人活著也沒啥意思。”陳超說。
但當陳凱得知母親要割肝捐腎救自己的時候,他怎么也不肯答應,陳超回憶說,“他那段時間甚至拒絕治療,我和他媽不停勸他,他除了哭,什么也不說”。
焦急萬分的媽媽朝陳凱怒吼:“你的命是我給的,你不做手術,你活不了,我要跟著你一起死。”而父親也流著淚跪倒在病床前,“孩子,求你了,沒有你,我們還有啥活頭”。
此時,陳凱才意識到,他的生命不是只屬于他自己,這才同意手術。
4月27日7時,陳凱和潘大想一起被推進手術室,醫(yī)生將潘大想的肝臟切掉五分之二,右腎整個切除;同時,陳凱的左半肝臟被切除,右腎整個切除,隨后進行器官移植,12個小時后,活體肝移植聯合活體腎原位移植手術順利完成,這也成為國內首例此類手術。
負債累累:人還在,路就在
確認母子倆安全度過危險期后,5月8日,鄭州人民醫(yī)院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這起手術,“相比掌聲,更多的是為這種舍命救子的母愛感動。”該醫(yī)院一位醫(yī)生說。
陳超說,家里為給兒子治病花了近30萬,烏市各界及新疆農業(yè)大學師生捐款8萬元左右,目前欠債18萬。“兒子不停說拖累我和他媽了,動不動就抱著我們哭,手術完了,我們不哭,人活著,我們已經很感激了,這么大的困難都過來了,剩下的有啥好怕的”。
這幾天,潘大想每天都要在醫(yī)院的花園里走兩圈,“我得趕快好起來,和孩子他爸一起種地還錢,我們都45歲,還年輕,還能干”。
陳凱說,他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趕快恢復健康回到學校,“是我媽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趕快好起來,完成學業(yè),好好報答父母。”說著,記者從電話中聽到了潘大想的聲音。
“啥也別想,好好養(yǎng)病。”“嗯,知道了,媽。”電話里,依稀可以聽到陳凱哽咽的聲音。
【新聞回顧】
“求大家救救我們兒子,我們夫妻倆實在是走投無路了,兒子剛上大學,又孝順,怎么會攤上這種???”2月20日下午,陳超和妻子潘大想來到亞心網一邊拿出兒子的病歷一邊忍不住的流淚。
三個月前,他們的兒子陳凱突患疾病,需要肝腎聯合同時移植。這種手術難度大,費用昂貴,需要上百萬元治療費用,這對于一個僅靠76畝土地來維生的農民夫婦陳超和妻子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陳凱家住奇臺農村,是新疆農業(yè)大學一名大二學生,父母靠76畝土地來維持一家六口的生活。2012年11月,陳凱上學期間,突然感覺渾身乏力、浮腫嚴重,在烏市解放軍第474醫(yī)院被確診為尿毒癥,但因該尿毒癥是由罕見的雙腎結石引起,輾轉多家醫(yī)院后,終被確診為患有原發(fā)性高草酸尿毒癥Ⅰ型和繼發(fā)性雙腎多發(fā)結石合并慢性腎功能衰竭。
“你不做手術活不了,我跟著你一起死”
今年3月18日,夫婦倆通過病友介紹,帶兒子來到鄭州人民醫(yī)院,準備進行移植手術。
經過鑒定,發(fā)現母親潘大想的肝腎和兒子相匹配,可移植,而父親陳超肝腎不匹配。
“孩子他媽能夠救兒子,她高興了,但手術有風險,我多希望是用我自己去換兒子,我害怕手術之后,兒子沒了,老婆也沒了,我一個人活著也沒啥意思。”陳超說。
但當陳凱得知母親要割肝捐腎救自己的時候,他怎么也不肯答應,陳超回憶說,“他那段時間甚至拒絕治療,我和他媽不停勸他,他除了哭,什么也不說”。
焦急萬分的媽媽朝陳凱怒吼:“你的命是我給的,你不做手術,你活不了,我要跟著你一起死。”而父親也流著淚跪倒在病床前,“孩子,求你了,沒有你,我們還有啥活頭”。
此時,陳凱才意識到,他的生命不是只屬于他自己,這才同意手術。
4月27日7時,陳凱和潘大想一起被推進手術室,醫(yī)生將潘大想的肝臟切掉五分之二,右腎整個切除;同時,陳凱的左半肝臟被切除,右腎整個切除,隨后進行器官移植,12個小時后,活體肝移植聯合活體腎原位移植手術順利完成,這也成為國內首例此類手術。
負債累累:人還在,路就在
確認母子倆安全度過危險期后,5月8日,鄭州人民醫(yī)院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這起手術,“相比掌聲,更多的是為這種舍命救子的母愛感動。”該醫(yī)院一位醫(yī)生說。
陳超說,家里為給兒子治病花了近30萬,烏市各界及新疆農業(yè)大學師生捐款8萬元左右,目前欠債18萬。“兒子不停說拖累我和他媽了,動不動就抱著我們哭,手術完了,我們不哭,人活著,我們已經很感激了,這么大的困難都過來了,剩下的有啥好怕的”。
這幾天,潘大想每天都要在醫(yī)院的花園里走兩圈,“我得趕快好起來,和孩子他爸一起種地還錢,我們都45歲,還年輕,還能干”。
陳凱說,他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趕快恢復健康回到學校,“是我媽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趕快好起來,完成學業(yè),好好報答父母。”說著,記者從電話中聽到了潘大想的聲音。
“啥也別想,好好養(yǎng)病。”“嗯,知道了,媽。”電話里,依稀可以聽到陳凱哽咽的聲音。
(責任編輯:曹子敏)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