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2-08-22 08:50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 查看:2984次
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首席記者 方鴻琴 見習記者 馬君豪
上午9點,“幫好人萬里行”代表團從湖北省浠水縣城出發(fā),駛向此行的第9站——河南,準備看望信陽好人楊正海。楊正海,信陽市潢川縣人,自1999年8月第一次收留流浪漢以來,在13年的時間里已先后收養(yǎng)了400多名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智障者,有的還是精神病患者。
下午4點,楊正海騎著電動三輪車和我們在信陽市區(qū)會合。楊正海的三輪車是特意打造的,車頭頂端寫著“慈善神圣,不容侵犯”八個大字,車尾上書有“我視人民為父母,愿做人民的兒子”的豎字標語,車身兩邊貼滿了許多媒體對他事跡的報道海報,車前車后五面紅旗迎風飄展,使人們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他的活動。如今楊正海的慈善三輪車已經(jīng)成為了信陽市區(qū)一道流動的風景,所到之處,必有群眾駐足觀看。
隨后,楊正海帶領我們來到了他租住的小區(qū),他分別花費400元和350元租了一大一小兩套房子,大的收養(yǎng)屋讓智障流浪漢居住,小的住著自己一家五口。當我們邁入楊正海收養(yǎng)流浪漢的房子時,眼前的場景還是超出了我們的想象,陳舊的墻壁上掛著許多用于宣傳的板報,在一間比較大的房間里,偌大的床上湊集著6位身材高大、衣衫不整的流浪漢
據(jù)楊正海介紹說,截至到今天為止,他收養(yǎng)著9位患有智障的流浪漢,時間最長的已經(jīng)跟了他14年,最短的是才來一個月的一位叫張偉的小伙子。張偉沒有和里面房間的流浪漢坐在一起,我們看到他一直默默地坐在外面的客廳里。據(jù)他自己介紹,他名叫張偉,今年27歲,只知道家是四川宜賓的,是上個月被楊正海從路邊收養(yǎng)回來的。我們給他一份材料讓他閱讀,他還是比較流暢地讀了下來,當我們問及他的具體身世時,他說:“我上過小學,家是四川宜賓的,其他的都想不起來了,也不愿意再去想了。”從他說話的語氣中,我們感覺到他的意識其實是很清醒的,只是里面透著一種叛逆的氣息。
楊正海說:“張偉是我上個月從路邊領回來的,當時他睡在馬路上,吃著別人扔掉的腐爛食物,全身臟兮兮的,衣服破爛不堪,沒人管,很是可憐。”
而現(xiàn)在,我們看到這幾位流浪都安靜地生活在這里,楊正海除了照顧自己的家人外,還打理著這些人的生活起居,做飯、洗衣全由楊正海一人來做,自己充當著全方位保姆的角色。然而,楊正海卻說:“對于這些流浪漢,我奉行的是自由主義,我不關禁他們,他們想進就進,想出就出,他們都是自由的,可以隨時離開我這里?!倍斘覀儐栠@些流浪漢“楊正海這人怎么樣時”,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了兩個沉甸甸字——好人。
在這里我們還見到了楊正海83歲高齡的父親楊文成,楊文成告訴記者,他有四兒一女,楊正海是他最小的兒子,大兒子前幾年已經(jīng)過世,二兒子去了上海打工,三兒子在家種田,女兒也在深圳成了家。對于兒子楊正海所做的事情,楊父激動地說:“他做這件事是對的,沒有錯,只是太苦了,太苦了……?!?/P>
收留屋的對面就是楊正海和他的家人居住的地方了,兩邊相隔不到兩米,狹小的房間了住著一家四口人,不過兒子因去年高考不理想現(xiàn)在在復讀,女兒馬上上高三。看到我們的到來,楊正海的妻子葛明蓉表現(xiàn)得特別的冷靜,即使我們主動去和她對話,她仍然不置一顧。楊正海說:“她對我所做的事不是很理解,基本上整天都不說話;她身體也不好,患有心臟病,還有就是最近某些媒體的不真實報道,使她更加傷心?!?/P>
楊正海說:“那些流浪漢睡在大街上,吃著別人扔掉的食物,受著別人的白眼,冬天受凍,夏天受熱,有誰去關心過他們,有誰去在乎過他們?我要用我的力量讓他門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讓他們活得好一些。為了他們我已經(jīng)犧牲了很多,當聽到一些人的質疑時,我的心都涼了?!?/P>
當我問楊先生為何要做這些事時,他毫不猶豫地說:“想做好人。”當我再次追問您為何要收留流浪漢,而不做別的好事時,他含淚地告訴我:“以前我自己曾經(jīng)流浪過,我能體諒那種痛、那種苦,我能很好地與流浪漢溝通,我不忍心看他們露宿街頭,撿殘羹剩飯,想拯救他們。”
談起13年的收養(yǎng)經(jīng)歷,楊正海百感交集,他指著身上的傷疤說:“很無助啊,我有時候都想放棄不做了,壓力太大?!眱蓚€月前,他收留了一位有暴力傾向的患有精神病的流浪漢,后來沒住幾天就跑了;但是之后一直流浪于信陽市區(qū)的街頭,時而毆打路人、打砸車輛。就在我們到達這里的前天晚上,那位流浪漢又在路上打砸車輛,恰遇這一幕的楊正海隨即上前攔阻,不料臉部和肩部都被打傷。楊正海說:“他有精神病,他可以打死我,但我不能打他;我一個養(yǎng)過他的人他還這樣打我,別人就可想而知了?!笨吹皆鹊乃庂N已經(jīng)脫落,團長談方教授又為楊正海換上了兩片新藥貼。
目前,收養(yǎng)流浪漢的費用加上全家人的開支每個月都需要大約1萬元,而這些錢都是自己打零工和做義演掙來的。每次的外出募捐義演,楊正海既當演員又當主持人,他的善舉也打動了許多好心人,不少人都向他捐款資助。而每當他開著三輪車將流浪漢送回他們家時,家屬無不感激涕零,紛紛表示要向楊正海提供物質上的援助,但都被他一一回絕,楊正海說:“我不能收他們家屬的錢,一旦收了心里會有很大的壓力,自己也過意不去,我做的是慈善,不是有償收養(yǎng)。”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蘇女士深深地被他的這種無私的精神所打動,每月都會給楊正海轉賬300元,楊正海說:“現(xiàn)在共計有1000多元了,這是我收到的單筆最大的善款。”
考慮到已經(jīng)晚上6點多了,他要為流浪漢和自己家人做晚飯,但楊先生還有好多話要對我們說,就決定明天上午再來看望他。
離開楊家下樓時,我們遇到了一位姓朱的鄰居,他說“楊正海卻實很不容易,這是個好人。”
第二天上午9點多,我們再次來到楊正海家,恰遇一名家屬將家里身患精神疾病的孩子寄送到楊正海這里。精神病患者叫趙軍,家住附近的平橋區(qū)胡店鄉(xiāng)趙廟村,送他來的是他的叔叔趙家友。趙家友說;“所有好醫(yī)院都去了,藥也吃了很多,就是不見效。他在家里三天兩頭犯病,把我哥和嫂子都打骨折了,實在是拿他沒轍?!碑斘覇査麨楹嗡偷綏畲蟾邕@里時,趙家友答道:“他是個好人,我們信任他,他會調理這些病人,等趙軍好些了,就把他接回家去。”楊正海告訴我們,趙軍之前在這里住過一個月,在那期間從沒有犯過病,更沒有打過人,“我很會開導他們,在我這里他們都很老實”。
臨近中午時分,我們見到了放學回來的楊正海的兒女楊小龍和楊曉燕。孩子們都表示非常支持爸爸的行為。他們說:“我們的同學也很欽佩我爸,還曾請我爸去外面吃飯?!?/P>
臨別時,代表團向楊正海送上2萬元的資助基金,其中1萬用作子女的學費,1萬用于楊正海的慈善事業(yè)。當楊正海接過善款時,再也抑制不住激動的眼淚,46歲的他竟然抱著團長失聲痛哭起來。他說:“這么多年的辛苦終于有人認可了,我真是太高興了,你們又給了我活下去的力量;有了你們的支持,再大的委屈我都能承受了,我愿意犧牲我自己,也要照顧好這些流浪漢?!?/P>
對于今后的打算,楊正海滿懷憧憬地說道:“我希望以后能建一所流浪漢、殘疾人、智障者的學校,將這些人都接到里面,把他們當學生一樣進行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自理能力,讓他們有尊嚴地生活?!?/P>
就是這樣一名普通的農民,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為社會的安定和幸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ň幷咦ⅲ涸臉祟}為《收養(yǎng)流浪漢的好人楊正海》)
?。ㄘ熑尉庉嫞好舷槠迹?/P>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