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2-08-12 23:39 | 來源:新華網(wǎng) 2012-03-14 10:22:17 | 查看:1748次
湖北日報消息(記者唐宜貴 胡聲明)行人穿梭,車輛飛閃。他,右手拄著拐杖,左手提著布袋,一歪一歪地,一次一次向馬路邊上的垃圾桶走去……
這一幕,重復(fù)了十幾年。這位老人,就是73歲的黎開仕。正是他,用撿廢品的收入和微薄的退休金,資助了200多名殘疾人、患者、貧困生……
昨日,記者與黎開仕生活了一天。這是老人平常的一天,卻時時撞擊著記者的心。
兩塊抹布七個補丁
7時50分,記者來到黎開仕位于宜昌市點軍區(qū)五龍村一組的家中。老人正在房間里整理撿回的廢品。
簡陋的餐桌上,擺著前一天吃剩的兩碗菜:一碗炒豬血,一碗咸菜。老人不好意思,忙抓來兩塊抹布收拾。兩塊抹布,大大小小7個補丁。老人說,這布料好,破了補補能用。記者看到,屋里多的是這樣的“古董”:用了20多年的臺燈,左縫右補的帆布手套、自制的蒼蠅拍……
老人沒吃早飯。他說,附近早點不好買,一般就省了;上午出去轉(zhuǎn)幾圈,快到中午,就下一大碗面條,這樣管得時間長;下午會就著一些青菜和咸菜,煮點飯。
頂著異味翻找寶貝
這天有醫(yī)生來做體檢,11時許,老人才出門,依然帶著他的兩樣寶——一根拐杖、一個布袋。
一出門,他就進入了“工作狀態(tài)”:碰到“漲眼睛”的東西,廢紙、果皮……他都費力地彎腰撿入袋中——他的腿有比較嚴重的骨質(zhì)增生。
走到主道上,開始真正的“尋荒”:一碰到垃圾屋、垃圾箱,就頂著異味,用拐杖用力撥弄,看是否有能賣錢的東西。
29路公汽五龍八組車站旁,他撿到了一個酒瓶、四個廢紙袋,細心把紙袋踩平、折好,玻璃瓶表面用紙張細細地擦一遍……
短短一個多小時,老人共“光顧”了路邊7處垃圾箱和垃圾屋,大布袋里已裝滿了紙袋、酒盒和玻璃瓶。
老人捶捶腰,說,現(xiàn)在年紀越來越大,每天走的路已經(jīng)不比從前了,一般分幾次出門,累了就回來休息會,再出去撿。
拾荒也不容易
記者留意到,黎開仕從不到餐館旁撿東西。原來,三年前,他有過一次被趕的經(jīng)歷。
那年夏天,一家餐館門口丟了幾個飲料瓶,他馬上去撿,從屋里出來一人大喝:“不許撿!”老人后來才知道,餐館的廢品被專人承包了,輪不到他撿。以后,看到任何一家餐館,他再不會湊過去,“去了也是浪費時間”。
39斤酒瓶的遺憾
回到黎家,記者發(fā)現(xiàn),數(shù)十個各類酒瓶、作料瓶堆成小山。
“酒瓶重,撿費勁,賣也費勁?!毖b滿一蛇皮袋,足有二三十斤,他提不動。
老人說,收瓶子的地方不多,以前是用板車推過夷陵長江大橋,賣給城區(qū)的廢品回收點;城區(qū)交通嚴管以后,他只能分批用蛇皮袋裝好,坐公汽送去。
說話間,他整理了兩蛇皮袋外加一簍酒瓶,記者幫忙抬上采訪車,送往回收點。一路上,老人都算著賬:方的賣兩毛,圓的一毛,這三四十個瓶子能賣六七元。
到了,過磅。女老板一口報出:“一共39斤,三塊九毛錢。”
“怎么不按個收了?方形瓶以前兩毛一個??!”
“現(xiàn)在論斤,每斤一毛?!崩习寤卮?。
“哦,少賣好多錢啊。”老人臉上寫滿失望。老板心一軟,遞過5元錢,免了找零。
200元捐款的拉鋸
賣完酒瓶。黎開仕說,3月8日的《楚天都市報》上有篇報道說,孝昌一女子患癌癥,其丈夫付元清要賣房救妻,這幾天他一直在想這事。
老人請求記者幫忙,終于與付元清取得聯(lián)系。付元清得知黎老的真實身份后,堅決推辭:“老人家這么辛苦掙來的錢,我不能要啊。”可老人心里放不下,一再堅持。幾番堅持,付元清終于沒拗過他。
下午4時多,老人將最近攢下的200元錢在宜昌市三峽建行,匯給了付元清。(本文圖片為記者劉康攝)
(責(zé)任編輯:孟祥萍)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