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2-05-04 07:58 |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2年03月18日 02 版 | 查看:1977次
尋找新時期的雷鋒
本報記者 莊慶鴻
在這個動車高鐵的時代,有一列火車開得挺慢。它經(jīng)停很多沒名氣的小站,但是很多人坐過一次,就很難忘。
這就是南昌客運段南昌至北京西1454/1453次直快旅客列車。
開行16年來,這一列車連續(xù)11年獲得鐵道部“紅旗列車”、全國“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它有個更響亮的名字:“中國第一雷鋒號”。
2010年,一位乘坐過“雷鋒號”列車的張阿姨找到車隊,打聽一位那年3月9日值班11號車廂的女乘務(wù)員。她不是來投訴的,是來“提親”的。張阿姨記得,她乘車時正逢身體不適,行動不便,細心的乘務(wù)員發(fā)現(xiàn)了她的難處。幫她補辦了臥鋪還沒到兩小時,那個女孩就來問她是否要去洗手間,然后一路攙扶過去,等在門口,再扶回臥鋪。
“我只有一個兒子,雖然他也很孝順,但這樣的照顧是兒子想不到的,就是有女兒的,都未必能有這樣的福分。這名乘務(wù)員,每次我問她叫啥,她就沖我笑說:‘阿姨,我看您就像自己的母親一樣,你就叫我閨女吧!’所以我想來問問這孩子叫啥,如果她沒有男朋友,我想做個媒,把我兒子介紹給她,說白了,我就是想要這樣的媳婦?!?/p>
這支有14年“雷鋒號”歷史榮光的老牌列車團隊,有一個出人意料的數(shù)字:現(xiàn)任列車員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對年輕“雷鋒”提親的故事不止一次上演。
大多數(shù)人可能想不到,“雷鋒號”列車并不豪華,只是普通紅皮車。從南昌出發(fā),晚發(fā)午至,在北京只停留一個小時就回程,第二天早上到南昌。全程硬座154元,是“京九線上最便宜的車”之一。對普通人來說,一路停靠的26個站里沒幾個知名,但對“雷鋒號”乘務(wù)員來說,半夜??康摹奥槌?、黃州、浠水、武穴……”都是他們奮戰(zhàn)的重點。為這些半小時一停的小站,上來的農(nóng)民工特別多。
作為售硬座票的第一節(jié)車廂,11號車是最先爆滿的。“別的車廂空,我這里就滿員;別的車廂滿了,我這里一定超員?!苯衲?4歲的劉婷婷,就在11號車值夜班。
3年前剛開始上車工作時,這個在城市長大的女孩沒忍住,沖到廁所吐了。
劉婷婷眼里的乘客完全“不普通”,衣服都像結(jié)了一層殼,帶有各種氣味。他們的鋪蓋不客氣地占領(lǐng)洗漱間,總是軍綠色、或已經(jīng)看不出顏色的花被。人們不肯起身,執(zhí)意睡在濕漉漉的地上?!白羁膳碌木褪怯腥水敱娒撔莱裟_,你喊他穿也不理。比這還可怕的,是一群人同時脫鞋!”
然而,3年時間,人會變。劉婷婷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笑著回憶,曾經(jīng)有趟從北京回南昌,一個黑衣中年人剛上車,直接倒在了11號車廂的冰冷過道上。她發(fā)現(xiàn)了,怎么大聲喊都喊不醒,他的農(nóng)民工同伴竟然也推不醒。
“我哪見過這樣的,可把我嚇死了,以為他昏倒了!后來他終于醒了,眼睛通紅,笑笑說只是太累了,連著幾天沒合眼了?!眲㈡面眠@才松了一口氣,想為他做些什么,于是她車廂乘客那里走了一圈,借到了廢報紙,給他墊在身下。困倦的農(nóng)民工,沒有忘記對劉婷婷說聲“謝謝”。
“這車廂里就是你請來做客的118個朋友,你是主人。在自己家,你會因為朋友亂丟瓜子皮發(fā)火嗎?不,你會笑笑,掃掉?!?3歲的車長萬陳昕常跟乘務(wù)員這樣說。
在這個“快時代”,列車員都學會了慢慢觀察。26歲的楊敏,看到乘客把橘子皮放在窗臺上,就知道這人暈車。一位盲人旅客上車后一直不敢喝水,擔心上廁所不方便,乘務(wù)員看在眼里,主動上前:“您放心喝水,我會扶您上廁所的。”
今年2月2日晚上7點多,從九江站上來一位78歲的老人,他剛剛做完手術(shù),想補張臥鋪票。乘務(wù)員面有難色,因為春運,所有臥鋪票都已按正常程序賣完。了解情況后的列車值班員代列車長裘慧翔說:“把我的鋪位讓給這位老人?!背藙?wù)員看著眼里布滿血絲的裘慧翔,不忍地說:“你已經(jīng)連續(xù)10天沒下過火車了,身體……”裘慧翔打斷了她的話:“我還年輕,扛得住,沒事。”最終,28歲的裘慧翔在餐車坐了一個晚上。
一句老話,在這里不是比喻:“雷鋒走過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本報北京3月17日電
(責任編輯:曹子敏)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