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2-01-23 07:28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2-01-09 | 查看:1915次
5日,惠州花邊嶺發(fā)生轎車與電動車相撞事故,一女子被困轎車車底,眾多路人合力抬車救人。網(wǎng)絡圖片
惠州“新客家人”李藝華:這種讓人感動的事情經(jīng)常出現(xiàn),是我在惠州生活感到幸福的重要原因。
惠州市政協(xié)委員肖世勇:從這件事看到了惠州的蓬勃生機,應建立助人行為保護機制。
惠州市人大代表劉玲芳:“文明城市”稱號,惠州當之無愧,應該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樹立見義勇為精神。
惠州市委政法委綜治辦:合力救人應屬群體性見義勇為。
昨日(8日),在惠州市“兩會”的分組討論環(huán)節(jié)上,日前發(fā)生的“轎車與電動車相撞,眾人抬車救人”事件(以下簡稱“眾人抬車救人”)備受與會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關注。代表與委員們在熱議中紛紛表達感動之情,同時也就“如何留住城市溫情”提出相關建議。有政協(xié)委員建議,惠州應建立助人行為保護機制。
1月5日下午,惠州城區(qū)花邊嶺街頭發(fā)生了一起小轎車與電動車相撞的交通事故,電動車上的一名女子被壓小轎車底,見狀的路人合力抬車救人(見《南方日報·惠州觀察》1月6日AⅡ版報道)。這一事件再次引發(fā)惠州關于“見義勇為”話題的熱議,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業(yè)斌也于次日更新微博稱贊惠州城市有溫情、溫暖舉動感動惠民之州。
◎政協(xié)委員
建立制度保護助人行為
“眾人抬車救人”發(fā)生后,“見義勇為”、“道德危機”等成了昨日惠州“兩會”分組討論的熱議話題。
惠州市政協(xié)委員黎運輝說,“眾人抬車救人”讓他看到了惠州溫情的一面,他為惠州人感到驕傲,“道德危機事件是每個城市社會經(jīng)濟進步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現(xiàn)象,佛山有這種現(xiàn)象,惠州也肯定存在這種現(xiàn)象,但是這次緊急時刻的‘眾人抬車救人’讓我們感受到惠州人是好樣的?!?/p>
市政協(xié)委員肖世勇認為,這件事讓他看到了惠州這座城市的蓬勃生機,“惠州不冷漠,我們周圍有很多熱心幫助他人的市民”。
“‘文明城市’稱號,惠州當之無愧?!笔腥舜蟠韯⒘岱颊f。
而就如何留住城市溫暖,消除群眾助人顧忌,代表、委員們提了不少建議。
劉玲芳認為,惠州應該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特別是要引導學生樹立見義勇為精神。肖世勇則認為應該通過立法建立健全助人行為保護機制。
在本屆政協(xié)會議上,肖世勇提交了一份題為《關于建立助人行為保護機制的建議》的提案。其中寫道,“小悅悅事件”發(fā)生后,深圳、上海兩座城市已經(jīng)著手立法保護見義勇為者。深圳市將《助人行為保護條例》列入201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旨在鼓勵和保護助人行為,內(nèi)容包括了助人行為社會鼓勵制度、助人者受幫助制度、助人行為免責制度和助人行為免予起訴制度等。
“惠州也應該建立相關機制,讓敢于和犯罪行為作斗爭的助人為樂者得到嘉獎,讓英雄不再流血又流淚。同時打消旁觀者的顧慮,引導全社會的見義勇為行為?!毙な烙抡f。
◎愛心人士
這類事情大家都愿幫忙
“眾人抬車救人”中的傷者黃女士是惠州本地人,事故后被送往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急救,經(jīng)診斷,她全身多處骨折,肺部挫傷,經(jīng)搶救后已無生命危險,病情穩(wěn)定。她表示,雖然不知道他們是誰,但很感謝他們,是他們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昨日,“眾人抬車救人”中的愛心人士之一江鶴松說:“當時也沒考慮太多,只想著說不定有人受傷,應該過去幫忙。”當江鶴松趕到現(xiàn)場時,周圍已經(jīng)聚集了不少正待幫忙的群眾,被壓轎車底的女子一動不動,車子還冒著煙。
這時,有人提議大家合力把車子抬開,江鶴松和其他路人便開始嘗試掀起車子?!捌陂g,不少開車路過的市民在了解情況后也紛紛停車下來幫忙?!苯Q松說,最終在10多位市民的幫助下,壓在傷者身上的車子被合力抬開。
“遇到這種事情,誰都會想去幫忙,不可能袖手旁觀。相信當天合力幫忙的人也都是這樣想的?!闭勂甬斕炀热艘皇拢Q松說,當時幫忙的人很多,“大家彼此都不認識,但為了救人卻都站了出來。說實話,我自己也很感動”。
惠州市交警支隊江南大隊河南岸中隊中隊長鄭東洲參與了當天的事故處理。當他趕到現(xiàn)場時,車輛已被熱心市民合力抬起,兩名傷者躺在路邊。
“當時車輛還未熄火,不斷在冒煙,一位市民還幫忙砸碎汽車玻璃,讓車子熄火??吹竭@么多群眾出手幫助救人,我和同事們都很感動。如果沒有他們,后果可能不堪設想?!编崠|洲說。
◎惠州綜治辦
專項資金獎勵見義勇為
市民林超一直關注著這件事的進展。他說:“幫助他人也是幫助我們自己。如果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有這種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社會不和諧的現(xiàn)象定會大大減少,幸福指數(shù)肯定越來越高。”
“新客家人”李藝華說,救人者或許只是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的普通百姓,但他們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影響著社會上的全體公民,“在惠州這座文明城市,讓人感動的事情經(jīng)常出現(xiàn),他們給我們樹立榜樣,也讓我們備感溫暖,這或許正是我在惠州生活感到幸福的重要原因?!?/p>
提及“眾人抬車救人”,惠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城市工作局局長李芳說:“我相信,在惠州無論誰遇到這類事情,都會盡力幫忙救人的?!?/p>
李芳認為,“眾人抬車救人”一定程度上正是惠州十多年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效果的見證,它讓“全國文明城市”這塊牌子有了最真實的內(nèi)涵。
李芳介紹,惠州在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過程中,始終把公民道德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特別是從身邊發(fā)掘基層一線的好人好事,通過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感動惠州年度人物”、“百佳外來工”等評選活動,樹立道德典型,讓社會上更多的人得到美好道德思想的熏陶。
惠州市委政法委綜治辦是惠州認定見義勇為的職能機構。其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惠州已設立見義勇為專項資金,由市財政每年撥出200萬元,對全市見義勇為先進人物進行表彰和獎勵。
據(jù)介紹,惠州市見義勇為認定標準共分兩類,一類是跟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另一類則是挺身而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
“路人合力抬車救人符合第二類標準,應屬于群體性的見義勇為。”該負責人介紹,見義勇為行為的申報程序為,先向轄區(qū)公安機關提交見義勇為申請表和相關材料,經(jīng)逐級上報,市綜治辦最終審核認定后,將予以表彰和獎勵。
(責任編輯:曹子敏)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