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11-06 09:15 | 來源:大河網(wǎng) 2011年11月01日 09:28 | 查看:1821次
老人的擺渡船是兩岸通行的重要工具
□記者尚杰文圖
核心提示
一條70米寬的河流,成為王丙心一生都沒離開的活動之地。如今,71歲高齡的他,拖著一條病腿,仍然堅持為河兩岸的群眾義務擺渡。這,已經(jīng)持續(xù)了20年。
每天都有上百人次乘船過河,每人次按1元錢計算,也可收入百元。但這名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住著四處漏風的草庵,卻選擇了“不收錢”。乘船過河的男子范國停說,他坐船不下百次,但至今也不知道老人的姓名,就知道他是個好人。
A 忙活一上午收了一包煙
王丙心擺渡的河流叫汝河,河的東岸是葉縣洪莊楊鄉(xiāng)王灣村,西岸則是襄城縣丁營村,擺渡地點距離葉縣縣城有20多公里。
早上9時許輾轉(zhuǎn)到達時,老人已經(jīng)在忙碌。他身穿一件深藍色的棉大衣,左胳膊下拄著拐杖,蹣跚著解下錨繩,將船推進河里。一名焦急的婦女帶著生病的女兒,和婆婆一起到對岸去看病,船上還放著她們騎的摩托車。老人緊拽著一條橫跨河兩岸的鋼絲繩,3分多鐘就運過了河。
老人說,目前的河寬有70多米,深近5米。如果漲水時,河寬超過百米。兩岸五六個村莊的村民到對岸辦事,都得乘船。如果繞行,往上游得多跑6里路,往下游則多跑8里路。
乘船的人,幾乎都和王丙心熟。一坐上船,他們都給老人遞煙,并打招呼寒暄。有不少人,直接讓老人歇著,自己拽著繩索讓船過河。這時,老人就會坐在船上那張破木板上,愜意地抽煙。遇到騎著摩托車帶東西的人,到岸時,他總是不忘上前推上一把。
老人沒有閑住的時候,幾乎每10分鐘,就得到對岸一趟。一趟船上也就坐兩三個人,但通常還要放上他們騎的摩托車或自行車。
一個上午的時間,記者數(shù)了一下,老人一共擺渡了40人次。沒有一個人掏錢,他唯一收獲的,就是一個乘船的老婦送來的一包價格低廉的煙,但王丙心從口袋里掏出這包煙時,一臉的滿足。
B 義務擺渡20年
2007年左右,襄城縣地方海事處在這里設立了“苗府渡口”,并專門建了候船亭,更換了擺渡的船。海事處還專門對老人進行了簡單的培訓:超過5級風不渡,水大也不能渡,并向他核發(fā)了營運證,過一段時間還會來查看一番。
最早在此擺渡的并不是王丙心。幾名經(jīng)常坐船過河的村民說,原來在此處擺渡的是苗府村一個苗姓男子。對經(jīng)常過河的村民,苗收糧食;對于不熟悉的路人,苗收錢。一開始,在人多忙不過來的時候,王丙心會過來幫忙,后來苗當上電工不再擺渡后,王丙心買下船,開始義務擺渡,如今有20年了。
王丙心早年因為家貧,沒能成家。上世紀70年代,父母先后去世,他就獨自搬到汝河河套里搭個草棚靠捕魚為生。當時,正值壯年的他干活不惜力氣,經(jīng)常幫苗撐船。最初是木船,后來換成了小鐵船,再后來才換成現(xiàn)在的大鐵船,摩托車也能放上去。原來使用木篙撐船,后來為了安全起見,就在河兩岸各栽了一個大木樁,木樁上拴上鋼絲繩,只需手不離繩,憑借水的流動,就能把大鐵船一點一點移向?qū)Π?,這樣也能省力不少。
聽說記者采訪,襄城縣苗府村的范國停一坐上船就說,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老人就在此擺渡,“不管認識不認識,從來不收錢,最多遞根煙”。范說,他東南西北在全國跑了幾十年,沒見過和老人一樣干活不提錢的。河道里,冬天刺骨冷,夏天酷熱,但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刮風下雨,老人都堅持在河道上擺渡。
幾乎每個乘船的人,都能說出王丙心的好。這個說,遇到老弱病殘的乘船,他經(jīng)常會背下船,送一程;那個說,遇到推架子車或者帶東西多的人,他會主動幫忙……
C 義舉感動兩岸村民
距離河邊100多米處,一間簡陋的石棉瓦房就是王丙心的棲身之地。
走進屋內(nèi),房頂?shù)偷脦缀醢ぶ^皮,一張木板鋪就的床,一個做飯用的煤氣罐,除此外別無他物。屋內(nèi)不通電,不通水,做飯用的水是直接從河里取來的。做午飯時,削幾片倭瓜,加上鹽和面糊,放進水里煮開,就著饅頭就是一頓飯。
王丙心老人是葉縣洪莊楊鄉(xiāng)王灣村人。村支書王龍海說,老人義務擺渡的舉動讓河兩岸的村民都很感動。今年春節(jié)前,老人在河邊不慎將腿摔傷,村民知道后,自發(fā)捐了2000多元錢將老人送進醫(yī)院,民政所也拿了幾千元錢,給老人購買了輪椅。
后來,老人康復能拄拐行走后,直接回到河邊,要繼續(xù)撐船?!爱敃r我們擔心出事,都勸他不要再干了,他不愿意,堅持要干”。王龍海說,早在四五年前,村里就要將老人送進敬老院,但老人不愿意,說閑著著急,沒辦法村里讓他繼續(xù)干了。后來,民政部門專門給老人辦理了低保。
在王龍??磥?,由于近些年兩岸抽沙導致河水比較深,幾乎沒人愿意在河里撐船,當初海事局配船時都沒人愿意撐,更別說像王丙心一樣義務撐船。老人擺渡20多年,始終沒有出過事。
對話老人 不收錢過得也很好
記者:原來擺渡的人收錢,你為何不收呢?
王丙心:一開始,覺得都是熟人,張不開嘴,后來也就習慣了,不收錢過得也很好。
記者:不收錢,你靠啥生活呢?
王丙心:有些人會主動給點錢,一天也有個三五塊錢吧,每年村里也會湊1000多塊錢吧,每月低保還有100多塊,平時吃的也都有人送,足夠了。感覺過得也不差。
記者:除了擺渡,你還干啥?
王丙心:前幾年閑時,我種了四五百棵樹,那些楊樹、柳樹都長碗口粗了,到時候也能賣點錢。
記者:遇到過危險的情況沒?
王丙心:咋沒有,去年發(fā)大水,房子被沖塌,手機被沖走,我躲在船上逃過。自殺的老太太,我跳到水里救出來?,F(xiàn)在腿摔著了,晚上基本不渡,水大了也不渡,得保證安全。
記者:為啥不愿意去敬老院呢?
王丙心:到那兒,就徹底老了,不能動彈。在這多好,至少有人聊聊天,還有煙抽。就一個人,生活好對付。
(責任編輯:姬明華)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第5樓 上海市2011-12-01 00:07:51 發(fā)表
第4樓 福建省寧德市2011-11-30 10:53:29 發(fā)表
第3樓 河南省三門峽市2011-11-29 17:47:38 發(fā)表
第2樓 江蘇省南通市2011-11-10 15:44:07 發(fā)表
第1樓 北京市2011-11-09 11:14:24 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