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09-08 09:44 | 來源:成都日報 2011 年9月8日 第06版 | 查看:1526次
衛(wèi)生部發(fā)布《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引爭議
怎么扶?
衛(wèi)生部發(fā)布41頁23000多字指南:老人跌倒后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況處理……
該不該扶?
專家說,不管是誰在什么情況下,只要懂醫(yī)就應該救,社會也應該倡導這種精神。
敢不敢扶?
網(wǎng)友說,以后的扶人工作,完全需要交給醫(yī)務人員,甚至可以搞個認證,只有達標者才能扶老人。真如此,簡直是社會的悲哀。
當一位老人跌倒在路旁,路人應該怎么辦?9月6日,中國衛(wèi)生部公布的長達41頁共23000多字的《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老年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況進行處理。如老人意識不清,在場者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但是,這部《指南》卻引起了一定的爭議。
衛(wèi)生部 老人跌倒扶不扶 要分情況
據(jù)《指南》中的指示,面對跌倒的老人,首先要判斷老人意識是否清晰。如果不清晰,立即撥打120,并做現(xiàn)場病情判斷,可能為暈厥或腦血管意外。并要詢問老人是否有劇烈頭痛,看老人是否有口角歪斜、言語不利、手腳無力等提示腦卒中的情況,如果有這些情況,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腦出血或腦缺血,使病情加重。
《指南》還列舉了一些緊急情況下的急救措施,如有外傷、出血,應立即止血、包扎;有嘔吐,應將其頭部偏向一側,并清理口、鼻腔嘔吐物,保證呼吸通暢;有抽搐,應移至平整軟地面或身體下墊軟物,防止碰、擦傷,必要時牙間墊較硬物,防止舌咬傷,不要硬掰抽搐肢體,防止肌肉、骨骼損傷;如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口對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動,應保證平穩(wěn),盡量平臥。
《指南》提出,老人跌倒后,要先查看老人有無提示骨折情形,如無相關專業(yè)知識,不要隨便搬動,以免加重病情,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查詢有無腰、背部疼痛及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腰椎損害情形,如無相關專業(yè)知識,不要隨便搬動,以免加重病情,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如老年人試圖自行站起,可協(xié)助老人緩慢起立,坐、臥休息并觀察,確認無礙后方可離開;如需搬動,應保證平穩(wěn),盡量平臥休息;發(fā)生跌倒均應在家庭成員或家庭保健員陪同下到醫(yī)院診治,查找跌倒危險因素,評估跌倒風險,制定防治措施及方案。
專家 應有法律法規(guī)保障施救者利益
對于這份《指南》,四川省急救中心主任胡衛(wèi)建表示,這份《指南》應該是給除醫(yī)務人員外的普通大眾看的,為第一目擊者現(xiàn)場急救做指導?!艾F(xiàn)場急救應該是所有人都參與的,參與人至少應該是一個地區(qū)所有人數(shù)的5%?!?/P>
胡衛(wèi)建認為,《指南》要真正發(fā)揮作用要有兩個前提,一是大眾對急救知識的掌握,二是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健全。普及急救培訓是一個內容,應該由醫(yī)療管理部門牽頭,專業(yè)醫(yī)生參與,共同制定普及教育培訓教材。教材中,要涉及所有可能的急救,比如急性疾病,災難救援,醉酒中毒等等。
“但是,就算有了急救知識,有了救人的愛心,但有的市民卻不敢去救?!焙l(wèi)建說,從急救的角度說,不管是誰在什么情況下,只要懂醫(yī)就應該救,社會也應該倡導這種精神。但現(xiàn)在,施救者獻了愛心卻沒有保障,“施救者承擔著救治不力的責任?!焙l(wèi)建認為,應該有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來規(guī)范,保障施救者的利益,“在緊急情況下,在一定的現(xiàn)場和急救條件下,在施救過程中不因人為因素導致被救者死亡的,施救者應該免責?!保ū緢笥浾?曹宇陽 綜合新華社)
爭議聲音 相對于“怎么扶” 社會更關心“敢不敢扶”
《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全文41頁共23000多字,其中所列的技術要求讓一般民眾很難“達標”。而相對于老人跌倒“怎么扶”,社會輿論似乎更關心“敢不敢扶”的問題。
有評論稱,《指南》就各種情況下如何救人寫得非常詳細這是無可置疑的,但是別忘了最重要的一點:這是建立在圍觀者“想救人”的基礎上。
發(fā)生在2006年的“彭宇案”是這類“見義勇為惹禍上身”事件的肇始。南京人彭宇因在公交站臺扶起跌倒的老太太,反被其指認撞人。結果彭宇被判向老人支付4萬余元人民幣。時隔5年,中國各地又出現(xiàn)多起“彭宇案”,讓“扶一把倒地的老人”變得有點難。
有媒體日前發(fā)表社論稱:“社會對這些事件的關注,說明當下社會對道德的認知水準并不低。”“公權力機構能否秉持公正”和“社會成員的公民意識成熟與否”是造成類似事件的重要原因。
一部技術指南能醫(yī)治社會的“扶老人恐懼癥”嗎?有網(wǎng)友說,“當發(fā)現(xiàn)有老人跌倒,我們先要觀察半天、思考半天、猶豫半天,甚至需要電話咨詢一通。”“以后的扶人工作,完全需要交給醫(yī)務人員,甚至可以搞個認證,只有達標者才能扶老人。真如此,簡直是社會的悲哀?!?/P>
亦有專家認為,“彭宇案”后,老人摔倒無人攙扶的現(xiàn)象輪番上演,說明現(xiàn)在社會的信任基礎非常脆弱,而不是人們缺少救助技術能力?!吨改稀坊蛟S是為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德,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但是要想從根本上回歸社會道德,扶起跌倒的老人,不至于讓全社會有良知和同情心的公民因此泯滅愛心,還需要相關的法律出臺作為根本保障。據(jù)中新社
新聞鏈接
網(wǎng)站設風險基金 鼓勵大膽攙扶老人
今年3月5日學雷鋒日,華南師范大學理論部副主任談方教授依托于民間公益網(wǎng)站“中國好人網(wǎng)”發(fā)起并設立了“攙扶老人風險基金”,旨在鼓勵大家大膽攙扶,若因此產(chǎn)生的官司該基金提供免費法律援助,若敗訴還給賠償金額。半年過去,該基金共募集捐款4萬多元,接到3起求助。
在央視的采訪中,談方教授表示設立攙扶風險基金的目的是希望“不管是誰,見到有老人摔倒就大膽去攙扶,攙扶由此打的官司,我們律師免費負責打官司,如果敗訴了,基金會給予好心人經(jīng)濟賠償。”對于基金的未來,談方說,“我們通過設立這個基金來呼喚,來喚醒更多人來關注這個事情,來化解這個風險,來讓這個基金最后不起作用,甚至完全取消,那才是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目的。 ”據(jù)新聞晚報
(責任編輯:姬明華)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