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09-07 08:33 | 來源:南都網(wǎng) 2011-08-06 | 查看:2040次
摘要:不是實利主義錯了,而是實利主義在當下時空已走到了其效用盡頭。那,又該怎么辦呢?只能再回到理想主義,在對共同未來的想像和實踐中,重建13億人之間的基本利益共識與情感關聯(lián),并為紛爭不已的世界,搭起通向共存共處之路的思想平臺。
■天下論壇之程亞文專欄(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wǎng))
接著《動蕩的世界,中國需要開拓新視野》(載《南方都市報》2011年7月13日)一文再多說幾句。竊以為,今天中國無論處理國內還是國際事務,已迫切需要重新有理想主義,或者說宗教精神做指引。當然,它又必須是務實,不與現(xiàn)實相脫節(jié)的。(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wǎng))
中國最近30余年來的新傳統(tǒng),概而言之,是實利至上。這種表現(xiàn)在以G D P為中心的實利主義思維,又是對新中國前30年“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理想主義的反駁和糾正。不能說前30年的革命理想主義完全是錯誤的,沒有這種帶有宗教激情的理想的感召,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能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建立起來后、也不可能有普世性的精神可以維系。然而,30年的實踐表明,這種理想主義在其后發(fā)展,卻又走向了極端,帶來了極大破壞,到上世紀70年后期時,已走到了盡頭。其主要原因,是理想主義所設定的群體目標,嚴重脫離了現(xiàn)實社會的“存量”,同時,又基本排斥理性主義的檢驗,任由意圖倫理橫沖直撞而不管責任倫理是否落實。
改革開放之初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志”一文為標志,開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新時代,也就是以實利主義取代理想主義的時代。這種選擇對當時乃至此后相當長一段時間來說,是正確的、必須的。注重實踐,意味著再高妙的理想,也要接受理性主義的技術考量,這樣,理想主義就不會是瓷器店里的猛牛,動輒造成一地瓦礫。它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極其顯著,30年左右的時間過去,中國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國際間已把中國當成經(jīng)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都舉足輕重的大國來看待。
然而,物極必反,這種實利主義今天同樣走到了極端,也到了盡頭。當前中國在國內國際所面臨的諸多問題與挑戰(zhàn),大都與這種實利主義的思維方式有關。就國內來說,G D P至上不僅造就嚴重的發(fā)展代價,如日益惡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危機、不斷尖銳的階層對立,而且在精神和心理層面,13億人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的意識明顯弱化,國家的實利一步步蛻變?yōu)樯贁?shù)群體、集團或部門所掌握的特殊利益。當“國家”或“民族”內部最低度的利益共識也陷于破裂時,便可看見英國哲學家霍布斯所說的“人人為敵”的影子在到處游蕩,被有意無意排斥在主流社會之外的一些群體,已形成趨向激進的絕望情緒,族際仇恨、亂殺幼童、制造爆炸案等“意外”事件頻繁發(fā)生,就是佐證。今天在960萬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十幾億人眾,他們之間還能不能找到非常清晰的共同情感紐帶,已然生疑。
實利主義的思維同樣表現(xiàn)在中國的對外往來中。不問意識形態(tài)、不管文化與價值觀差異、撇開政治和安全糾紛,而只問物質得失,這種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戰(zhàn)略思維方式,在一段時間內同樣“勞苦功高”,顯著減少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無謂的口舌之爭,為國家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也引來了大量資金、技術等外部發(fā)展資源。這一思維近年來在中國外交中的表現(xiàn),則是所謂“經(jīng)濟外交”的思路,將政治、安全甚至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經(jīng)濟化,以經(jīng)濟交往促進其他問題的解決。
依然是物極必反。在中國逐漸成為世界位居前列的大型經(jīng)濟體,商品、技術和資金由以往向內“輸入”轉為向外“輸出”后,因經(jīng)濟往來增多、國家競爭力提升引發(fā)的與其他國家在經(jīng)濟、政治、安全以及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磨擦,已越來越難以用經(jīng)濟手段來化解?;ㄥX可以在一定時候、一定層面買來穩(wěn)定與和解,但不是在所有時候、所有層面都能做到藥到病除。這也就是為什么最近幾年來,盡管中國真誠努力息事寧人、甚至不惜做出重大讓步,但不少國家還是屢屢對中國發(fā)不善之言、行不諧之舉的原因所在。近在南海、東海的火藥味,遠在世界各處不時傳出的“中國沒有盡到大國責任”言論,都表明以經(jīng)濟往來為中心的實利主義思維,已經(jīng)陷入誤區(qū),無力再妙手寫文章,為中國的進一步前行繪就美好畫卷。
問題出在哪里呢?實利主義是中國在發(fā)展資源極為不足、國家近乎“饑不擇食”時代的產(chǎn)物,是典型的餓漢子思維,先管埋飽肚子,其他問題放放再說。如今中國早已脫離吃不飽飯的狀態(tài),要考慮的事情已轉變?yōu)槿绾螐娊罱」?、體型優(yōu)美,還有余力的話,還要考慮如何幫助他人共同解決衣食之憂,實現(xiàn)“天下大同”。再用口袋空空時代的思維來處理體態(tài)豐盈時代的問題,就不免錯置了具體感,把治頭疼的藥用來了治拉肚子。(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wǎng))
不是實利主義錯了,而是實利主義在當下時空已走到了其效用盡頭。那,又該怎么辦呢?只能再回到理想主義,在對共同未來的想像和實踐中,重建13億人之間的基本利益共識與情感關聯(lián),并為紛爭不已的世界,搭起通向共存共處之路的思想平臺。(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李明俐)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