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05-19 07:38 |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1-03-16 | 查看:2071次
3月15日,在云南盈江縣城的安置點,一名孩子在帳篷前逗狗。記者史家民攝
一個受災村民、一個志愿者、一個當地干部,3個忙碌在盈江震區(qū)的人,向記者講述了各自的故事。
“我們一邊排危除險,一邊生產自救”
講述人:殷小福(弄璋鎮(zhèn)飛勐村允帽村民小組村民)
講述地點:3月15日上午,盈江縣弄璋鎮(zhèn)飛勐村
我們小組全是傣族人,有58戶人家272人。我們村離震中直線距離3公里,緊臨著大盈江。地震那天,村寨方圓一公里內到處管涌,有的院子里噴出的泥水有一米多高。
前幾天村子根本進不來,路被碎石堵住了,邊溝里都被泥水堵住了。我們花了一天時間通路、通溝渠。如今村民們都搬出房子,忙著一手排危除險,一手生產自救。
這么大的地震,村里只有4人輕傷。上一次盈江發(fā)生小地震時,村里就有24戶人家房屋倒塌、開裂。我們想了些辦法,一是到處宣傳,讓人們不要進入危險地帶;二是及時排除了危房;三是在村里空曠的地方建了帳篷、竹籬臨時房,優(yōu)先發(fā)放給困難戶、五保戶。現在村里每家都有一到兩個臨時帳篷。
村里到處是危房,就怕余震給老人小孩帶來危險,所以都要拆掉。大家的房子住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今要親手拆,心情真是不好形容。后來黨員帶頭拆了自家房子,等群眾動起來了,黨員又幫著群眾拆……
我們村子人手不夠,受災不重的村子就來幫忙。南算村來了18人,南永村來了30個。模恒村拖拉村民小組來了120人,拖拉村民小組是我們的“友好村寨”,我們一起過潑水節(jié)已經20年了。
如今我們一邊排危除險,一邊生產自救。村里的男子在家拆除危房,女子到田里收甘蔗。田地里拖拉機進不去,一捆甘蔗100多斤,要搬五六百米才能用拖拉機運走?,F在村里還有2700噸甘蔗沒有收,辛苦婦女們啦。(記者徐元鋒整理)
“社區(qū)說要補貼我油錢,我不想要”
講述人:甄銳(志愿者)
講述時間:3月15日下午,盈江縣平原鎮(zhèn)永勝社區(qū)
今年我58歲,在盈江和昆明都有家,平時兩邊跑。3月6日,我來盈江做防艾宣傳,本打算宣傳結束就回昆明,結果工作還沒完成就發(fā)生地震了。
地震當天,我就去永勝社區(qū)報名做志愿者,每天早上8點就到安置點工作,通常要工作到晚上12點左右。志愿者的工作很雜,要幫著統(tǒng)計房屋受損情況,安撫受災群眾情緒,幫忙發(fā)放賑災物資,清理登記帳篷,幫忙搭帳篷等。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幫忙,做什么都無所謂。
有時候會碰到很焦急的村民,家里的房屋在地震中變成危房,他們都想快點領到帳篷。但工作是分步驟的,我們按片區(qū)發(fā)放賑災物資,暫時領不到的村民有時會出現不理解的情況。這時,我們志愿者都是很有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其實,有些志愿者并沒有帳篷,他們把這些物資留給更加需要的人。
永勝社區(qū)的工作車輛不夠,我就把自己的車子開來了,每天哪里需要,我的車就去哪里。工作人員太忙沒時間吃飯,我開車去幫他們領取食物。四五天時間,油費就要500元了。社區(qū)里說要給我一點補貼,我不想要。出一點油錢算什么,這是個非常時期,我們要互相幫助。
永勝社區(qū)現在一共有23名志愿者,23人中有下崗工人、退休工人,還有學生。志愿者中年紀最小的只有14歲,年紀最大的有72歲。(康靜張翀整理)
“我要保證每個人有住處,有飯吃,有衣穿”
講述人:楊曉梅(平原鎮(zhèn)黨委書記)
講述時間:3月15日晚,盈江縣平原鎮(zhèn)鎮(zhèn)政府
14日晚上,鎮(zhèn)上主要領導研究物資分發(fā)方案,會一直開到15日凌晨。我怕早上起不來,除了打開手機鬧鈴,還把家里多年沒用的鬧鐘調到了6點30分??伤鼈兌紱]派上用場——不到6點,胃疼得難受,我就早早起了床。
平原鎮(zhèn)是盈江縣縣城所在地,也是受災最嚴重的鄉(xiāng)鎮(zhèn)。作為鎮(zhèn)黨委書記,我當前最大的任務是保證每個人有住處,有飯吃,有衣穿。
按照前一天晚上的會議安排,15日,我們要將沒有住處、沒有飯吃、沒有錢用的人的名單報到縣政府,17日必須把應急救災資金發(fā)放到他們手里。他們每人可以一次性領到3個月的應急救災資金900元,其他災民可以領到10天的應急救災資金150元。
確定名單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有很多復雜程序:首先是社區(qū)干部和村干部認真核實群眾的情況,上報的名單必須在社區(qū)和村寨里公示;公示結束后,大家都沒有異議,才報到鎮(zhèn)里,我們再上報縣里。如果哪一步做得不到位,都會引發(fā)群眾的不滿。
我把會議精神傳達到每個村干部,要求嚴格按規(guī)定上報名單、發(fā)放款項。由于鎮(zhèn)里的其他領導已經駐扎到拉勐、姐滿等受災嚴重的村里,村干部也在各自的村寨忙著分發(fā)物資,不可能召集來鎮(zhèn)里開會。我想自己跑一趟,在最短的時間里趕到每個社區(qū)和村委會,詳細告訴他們如何確定名單。9點25分,安排好今天上級紀委對救災物資和資金發(fā)放的檢查對接,我就出發(fā)了。
跑了一天,我終于把應急救災資金的申請和領取政策傳達到了鎮(zhèn)里6個社區(qū)和12個村委會,算是松了一口氣。
晚上7點多,我在鎮(zhèn)里扒拉了一口飯,又接到通知到縣政府開會。今晚又得一番忙活啦!(祝鴻偉整理)
(責任編輯:吳雄)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