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02-18 08:43 | 來源:重慶商報網 2011-2-15 | 查看:1764次
日本公布2010年經濟數(shù)據 首次全年被中國超越 自1968年以來首次失去第二大經濟體地位
經過三十年的壯觀增長,中國終于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內閣府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日本2010年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GDP超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這也是1968年以來日本經濟首次退居世界第三。
事實上,中國經濟規(guī)模從去年第二季度起就超過日本。當時的數(shù)據顯示,日本第二季度的GDP為1.28萬億美元,而中國的二季度GDP為1.33萬億美元。
中國人均GDP僅日本1/10
美國《華爾街日報》用“一個時代的結束”來形容這一歷史性時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袁鋼明昨天再次強調,國際上衡量國富國窮的指標是人均GDP,“目前中國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國內媒體應該淡化這一變化,避免國際輿論借機再度炒作‘中國經濟威脅論’”。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也表示,“以國家為單位來說,中日兩國的GDP出現(xiàn)了逆轉,但是按每一個人的平均值來說,兩國還相差近10倍,日本的人均GDP還是很高”。
日本經濟收縮只是暫時的
日本《讀賣新聞》報道稱,日本經濟收縮的主要原因是,約占GDP中60%的個人消費減少。尤其是去年9月對環(huán)保車輛的補助告終使轎車的銷售量下降,給個人消費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美國《商業(yè)周刊》對此報道稱,日本公布的GDP數(shù)據證實了中國經濟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強調了作為日本鄰居的中國是日本經濟增長的源泉,也突出了中國不斷上升的經濟地位??紤]到中國和美國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拉動日本的出口,預計日本經濟的季度收縮只是暫時的。
彭博社援引26名經濟學家預測數(shù)據報道,日本經濟本季度有望恢復增長,增幅為0.6%。到2011年第四季度,這一數(shù)值可望上升至1.9%。
英國巴克萊資本公司日本首席經濟分析師森田京平(音譯)說:“這是暫時下滑,(后續(xù))經濟增長可能超過投資者對本季度和下季度的預期。出口下降低于預期,只要亞洲經濟體持續(xù)繁榮,出口將持續(xù)增加?!?/P>
專家說法
從國富走向民富更重要
雖然美國《華爾街日報》評價稱,“此次新排名標志著作為全球增長引擎的中國和日本分別開始崛起和衰落”,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袁鋼明昨天再次冷靜強調,“中國還是一個‘窮國’的事實并沒有改變”。
怎樣看待世界第二?
中國“窮國”事實沒改變
對于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官方表現(xiàn)得較為平靜。據日本媒體最新消息,日本經濟財政相與謝野馨于同日就此做出回應稱,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日本不與中國爭GDP排名,而是為了使日本國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對于國際輿論的評述,袁鋼明昨天再次強調,國際上衡量國富國窮的指標是人均GDP,“目前中國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中國還是一個‘窮國’的事實并沒有改變,國內媒體應該淡化這一變化,避免國際輿論借機再度炒作‘中國經濟威脅論’”。
如何避免未富先驕?
應用錢做對生活有利的事
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表示,在部分國家,中國人普遍被認為是“不理性花錢的人”、“只要拿錢可以不講道理的人”,百姓們應用錢去做真正對生活、健康有利的事情,而不僅僅是炫耀。因此如何冷靜客觀對待中國經濟的地位與現(xiàn)狀,避免“未富先驕”、“未富先奢”,顯得尤為重要。
按照英國著名經濟史和經濟統(tǒng)計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測算,晚清時期(1700年到1820年),中國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最高達到了32.9%,可見經濟大國與經濟強國不一定能畫上等號。
未來增長潛力如何?
中國經濟發(fā)展要靠效率驅動
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年保持兩位數(shù)的高速增長,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究竟在何時在經濟上超越美國,取決于中國遠高于美國的增長率還能持續(xù)多久。
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表示,中國人均GDP近4000美元,經濟發(fā)展已經從要素驅動進入效率驅動階段,在此階段不僅需要簡單地調動要素所有者提供要素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人力資本的積累和投資的積極性要調動起來。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稱,中國經濟將在今年進入新一輪的經濟周期,傳統(tǒng)行業(yè)去產能化基本結束,以裝備制造業(yè)為代表的新興行業(yè)全面上升,消費和服務業(yè)全面興起。
如何從國富走向民富?
中國需加快收入分配改革
中國經濟蛋糕在不斷變大的同時,如何公平分配這塊“大蛋糕”,縮小收入差距,從國富走向民富,一直來是學界與社會關注焦點。
國際知名的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fā)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財富規(guī)模較上一年增長28%,達到5.4萬億美元,中國已有67萬戶百萬美元資產家庭,位列全球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雖然中國富裕家庭的數(shù)目在迅速擴大,但是中國距離成為富裕國家仍有不少差距,富有家庭占全國的比率仍然非常低。中國內地百萬美元資產家庭只占中國總家庭數(shù)的0.2%。而在日本、澳大利亞等成熟市場,一般是5%的家庭控制國家50%至60%的財富。
“GDP健康增長非常重要,但如何讓普通老百姓切實感受到GDP增長對于生活福祉的改善,更為重要,這才是增加GDP的根本目的。”袁鋼明認為,中國經濟需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本組稿件均據新華社
新聞鏈接
日本當年如何增長
日本當年怎樣衰退
日本政府1986年發(fā)表“面向21世紀產業(yè)社會長期設想”,提出以對外實現(xiàn)“國際水平分工”,對內實現(xiàn)“知識融合化”作為產業(yè)結構的新發(fā)展方向。經濟發(fā)展路徑的“出口戰(zhàn)略”以及積極宏觀策略和政府扶持產業(yè)發(fā)展等調控措施,使得中日兩國經濟增長模式極為相似。
1960年,為了推動日本經濟的發(fā)展,日本宣布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這場新經濟運動成為日本經濟起飛的基礎和轉折點。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標,國民收入增加了一倍。1968年,日本成為西方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到1973年,國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日本從此誕生和形成了一個強大和穩(wěn)定的中產階層。
日本當年怎樣衰退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土地投機的熱潮高漲,地價、股價聯(lián)動,資產價格循環(huán)上漲。但到1991年春,伴隨著經濟減速,泡沫破滅:土地和股市投機的不動產企業(yè)、建筑公司大都陷入破產倒閉、土地擔保融資銀行產生大量壞賬、金融機構接連倒閉,即后經歷所謂“失去的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所謂的“失去的十年”并非是失敗的典型。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日本失業(yè)率僅為3%左右,是美國同期失業(yè)率的一半;在所謂“失去的十年”里,日本實現(xiàn)廣泛的醫(yī)療保險,收入不均維持在較低水平,預期壽命全世界最高,嬰兒死亡率和犯罪率都很低。
小資料
2005年
中國GDP增加16.8%,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2006年
中國經濟規(guī)模超過英國,成為僅次于美國、日本和德國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2007年
中國GDP數(shù)值增幅為13%,一舉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責任編輯:孫賓)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