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01-21 00:03 | 來源:人民網(wǎng) 2010年11月25日08:35 | 查看:1910次
“集善嘉年華”的創(chuàng)辦人卓玥
卓玥是“集善嘉年華”的創(chuàng)辦人,也是鄧小平的外孫女,鄧榕的獨生女。在她和她的朋友們的努力下,在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支持下,“集善嘉年華”已經(jīng)走過了8年。其實,她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希望能做好一件小事的普通人,一個六個月大的孩子的母親,一個天秤座的漂亮媽媽。當她認準一件事情的時候,她會堅持到底,比如做“集善嘉年華”一做就做了八年。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個“集善嘉年華”背后的女人。
“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公益時報:“集善嘉年華”今年的主題為何選擇了“關愛農(nóng)民工子女”?
卓玥:據(jù)前幾年的統(tǒng)計,留守兒童大概是5800萬,在城市流動的大概有1500萬?,F(xiàn)在是2010年,肯定不止這個數(shù)字了。7000萬之巨的農(nóng)民工子女群體,是我國經(jīng)濟社會轉型期出現(xiàn)并將長期存在的社會群體,相比較其他兒童群體而言,他們更容易受到傷害,更需要社會的關注和幫助,更需要健康引導。
公益時報:“集善嘉年華”募集的善款主要用到哪些項目上?
卓玥:一部分用來給農(nóng)民工家庭中的殘疾孩子購買醫(yī)療保險,一部分用來在全國的學校或社區(qū)里建“集善愛心小屋”,讓孩子們在放學或沒人照顧時有個安全的活動場所。
公益時報:你們每年都會去當?shù)乜疾靻幔?/P>
卓玥:對,做公益的人都有體會,就是募集善款很不容易。我們每年只能募集這么一點善款,做這么一點事情,所以我們希望它是有效的,是能夠落在實處的。在關愛農(nóng)民工子女方面,團中央已經(jīng)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我們今年9月時,去四川考察了很多家做過的成功的農(nóng)民工子女關愛中心,就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有成效的、已經(jīng)相對成熟的項目。我們不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公益時報:這些年的集善嘉年華已經(jīng)募集到8000多萬,募款對于你們來說還是個難題嗎?
卓玥:一開始很難,比想象的難,但這么多年做下來,已經(jīng)有固定的企業(yè)每次都捐款,參加過一次嘉年華的企業(yè)或個人,第二年再邀請,基本上都會再來。
“不必要的支出絕對不花”
公益時報:聽說您在籌備晚宴時事無巨細,甚至細到菜單怎么印。
卓玥:我想做到最好。所以像菜單怎么印、花怎么擺、座位怎么排,我都會認真地做好。每年試餐我都是自己去,一般都是試一次,我可能要試三次。
公益時報:您是個追求極致完美的人嗎?生活中也這樣嗎?
卓玥:生活中我是個挺大大咧咧的人,但在集善嘉年華這個事情上我必須認真、仔細,既然要做一件事,就要認認真真地做好。有時晚上做夢,夢的都是這出錯了,那出錯了,很緊張。
公益時報:做一場慈善晚宴,花錢的地方很多吧?
卓玥:我們希望盡可能每一分錢用在孩子身上,因為一點點錢就能改變孩子的生活,所以預算上是很計較、很摳門的。我們到處談贊助,酒店盡量減免費用,晚餐用酒也是找贊助商,印請柬都要找能優(yōu)惠點的公司做。晚宴用的道具也大多是重復利用,我們今年才換了新的募款箱,之前的用了好幾年,已經(jīng)破的不成樣子了。今年晚宴上展示的集善愛心小屋沙盤,我們就找了好多家,市價要2萬多,最后以成本價幾千元談妥。
公益時報:晚宴的成本可以透露嗎?
卓玥:我覺得我們肯定會比其他的晚宴便宜很多,我不能肯定說我們是最便宜的,但一定是最省錢的晚宴之一。這么多年,我們的工作人員基本上都是志愿者,沒有報酬,除了必須花的,不必要的支出絕對不花。
“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公益時報:您每年投入到“集善嘉年華”的時間有多少?
卓玥:每年從9月開始到11月底,基本上是三個月時間在全身心籌備集善嘉年華活動,相當于一年中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做“集善嘉年華”。其余時間在一個非營利組織工作,我在北京中藝藝術基金會,主要做文化藝術方面的促進交流。
公益時報:您說您的團隊成員都是“志愿者”,都沒有任何報酬嗎?
卓玥:我們的團隊成員在一起工作大多有七八年的時間了,都是義務的。我們都是志愿者,不會認為自己是發(fā)起人或是其他什么角色。我們就是志愿者。
公益時報:“集善嘉年華”對您個人而言有著怎樣的意義?
卓玥:集善嘉年華的歷程就像我和團隊的成長歷程,至少對我個人是這樣。2003年我還是一個剛大學畢業(yè)的孩子,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八年了,我也做母親了,這個過程中,我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得多,不管做了多少事,留了多少眼淚,那些被我們幫助的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樂觀和堅強,讓我和我的團隊受益很多。
公益時報:“集善嘉年華”已連續(xù)舉辦八年,遇到過困難嗎?
卓玥: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努力的,遇到困難想辦法解決就是了。
公益時報:很多做公益的人面對媒體常常會講遇到的困難,也會有抱怨,您為什么不愿意講?
卓玥:我們也有很多困難,這么多年能堅持做下來已經(jīng)很幸運了。最沒用的事情就是抱怨,抱怨不能給任何人帶來任何好處。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如果我們也抱怨的話,被我們幫助的人怎么辦呢?
公益時報:現(xiàn)在的慈善晚宴層出不窮,有些被質(zhì)疑“作秀”,您怎樣看?
卓玥:不管是不是在作秀,至少能讓大家關注到公益,就是一件好事。
(責任編輯:吳雄)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