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01-23 10:42 | 來源:央視網(wǎng) 2007年12月06日 19:01 | 查看:1872次
黃金蓮校長和孩子們在一起用手語聊家常
CCTV.com消息:黃金蓮,今年52歲,三明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她28歲時就當上三明梅列區(qū)洋溪學區(qū)的校長,管著18所小學。
36歲時,她被調(diào)往三明特教學校當校長至今。在她的手上,荒山上蓋起了學校,招收了建國以后三明的第一屆殘疾學生,管著28個聾、啞、盲學生,外加6個老師。很多人說她校長越當越小,她卻很樂意成為許多學生的“好媽媽”。
經(jīng)過了16年,三明特殊教育學校已經(jīng)名聞天下。黃金蓮本人也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受到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接見,她的建議寫進了十七大報告。
在她的不斷探索下,三明特殊教育學?,F(xiàn)在形成了教育、康復、就業(yè)為一體的特色辦學模式,歷屆學生畢業(yè)率達到百分百,還有學生考入大學。感動緣起
10月15日下午,十七大福建代表團討論會場,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聽了一個來自福建基層的女代表發(fā)言后,被稱為“鐵娘子”的她感動得掉下了眼淚。
這位女代表叫黃金蓮,是三明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那天,黃金蓮把十多年來創(chuàng)辦特殊學校的不尋常經(jīng)歷和盤托出:為籌集建校所缺的錢,她曾赴京奔波,連到天安門前照一張相的“夢”都沒有實現(xiàn)。最后,她們的執(zhí)著精神感動了教育部領(lǐng)導,甚至感動了北京的出租車司機。
自從事特殊教育的第一天起,特教事業(yè)就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十七大報告的第八部分有這么一句話:“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重視學前教育,關(guān)心特殊教育?!倍瓣P(guān)心特殊教育”這句話,就來自黃金蓮的建議。
討論結(jié)束后,吳儀向黃金蓮學了幾句啞語,兩人并排將大拇指向前彎曲,用手語一同“說”了句“謝謝”。
這個充滿感恩意味的手語,至今還令黃金蓮唏噓不已,她,以及她身后一群失明、聾啞的孩子,十多年來雖然歷經(jīng)艱辛,但一直生活在感動和感恩之中……
領(lǐng)悟感動
牛羊蛇游蕩的荒山上,建起了座學校
黃金蓮給吳儀講的“故事”,從1991年開始,那時,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坐落在三明列東麒麟山上,那里當時還是一片長著茅草的荒山,牛羊游蕩,不時有蛇等從草叢中鉆過。
“怎么,讓我在這里當羊司令?”黃金蓮問教育局領(lǐng)導。
“對,你現(xiàn)在是正科級的羊司令,財政給你300萬元,你把特殊教育學校蓋起來?!鳖I(lǐng)導笑著回答。
黃金蓮從來沒有蓋過房子,和教育局基建科的同事核算后才明白,300萬元只夠蓋一座綜合樓。教室、教工宿舍、辦公室、學生宿舍得全部合在一起,將來學校想要發(fā)展,得慢慢尋找機會。
黃金蓮告訴記者,其實,那時她心里也很矛盾,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家、自己的事業(yè)都在很遠的洋溪,到這個學校任職,意味著失去很多家庭的溫暖。然而,三明解放以來都沒有自己的特殊教育學校,盲聾啞的學生都要到兩百多公里外的閩東古田和廈門讀書,而且名額還受到限制,一年只有兩三個名額,許多孩子被耽擱了前途。
黃金蓮說,聽到這些情況時她就落淚了,她聯(lián)想到了山區(qū)里許多孩子那一雙雙渴望上學的眼睛,何況他們還是一群生活在無聲無影世界里的孩子。于是她簡單地收拾了行李,在接到通知的第三天就去三明教育局報到了。
一個月4箱快食面,吃怕了,真的怕了
公家的經(jīng)費太緊張了,但一切都要花錢,黃金蓮把能省的都省下來。
她舍不得在城里租個辦公室,所以,每天早上得6時就出發(fā),趕第一趟進市區(qū)的班車,走十多公里路,然后再走半小時山路。后來,學校里有了老師,黃金蓮終于從鄰近的三明師范學校招待所借了兩個房間,新分配來的老師也勉強有了辦公場所。
學校創(chuàng)辦之初事情千頭萬緒,跑教育局、跑市政府,每天都要上山、下山好幾個來回,一個月要走壞一雙鞋子,這還是小事,而經(jīng)常是回到招待所時已經(jīng)錯過了吃飯時間,食堂關(guān)門了,沒有飯怎么辦?他們就泡快食面吃,一個月要吃4箱多的快食面。
那段經(jīng)歷,讓黃金蓮十多年后還是害怕快食面的味道。
但這一切都不算什么,讓黃金蓮感到“當家人”的艱辛的,還是經(jīng)費問題。
1992年的春節(jié),綜合樓終于蓋起來了,招收了第一批28個盲聾啞學生。這時老師的宿舍和辦公室都在一起,如果再招第二批學生的話就沒有教室了,建教工宿舍樓又擺在了黃金蓮校長的面前。
該撥的該討的經(jīng)費全部到位了,可是還差30萬元。“到北京去討錢!”黃金蓮突然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于是當年的3月她就帶了總務主任和教務主任共三個人一起到國家教育部申請補助。
到北京去討錢,倒在教育部的臺階上
黃金蓮一行三人進北京,人生地不熟,就像中學課本里的《陳煥生進城》一樣,一頭尋思著怎么省錢,另一頭想辦法找該找的人。
從未到過北京的她,一下火車就被人蒙了。在車站,他們打聽“教育部附近有沒有最便宜的招待所”,結(jié)果被拉到一個離教育部很遠的防空洞里,一夜15元。那里的地名讓黃金蓮印象深刻,叫“半步橋”。
那里陰暗、潮濕,沒有窗戶,空氣污濁,加上天寒地凍,第二天早上黃金蓮就發(fā)起了高燒,服務員拿溫度計給她一量,39.5℃。但她顧不上那么多,咬咬牙打車到教育部。
可是到了教育部,她們卻說不出要找的人,門衛(wèi)說什么也不讓他們進去。黃金蓮一行三人只好在教育部門前的臺階上干坐,中午吃面包充饑,下午,黃金蓮堅持不住了,躺倒在臺階上,兩個老師趕緊把她送回半步橋的招待所休息。
晚上迷迷糊糊中,黃金蓮突然想起教育部督導處的一位副處長是沙縣人,可是不知道他名字是什么,于是連夜打電話到三明教育局,問到了名字,終于在進京的第三天下午進入教育部,并有人引領(lǐng)她去找基礎教育司的陳司長和特教處的趙處長。
然而,事不湊巧,兩人都出差了,但事情也湊巧,教育部那時剛好要研究給各個省撥經(jīng)費支持特教事業(yè)的事,只需要一份蓋有福建省教育廳公章的報告。
黃金蓮非常高興,決定到天安門留個影,慶賀這次成功??墒堑叫≠u部買了地圖,發(fā)現(xiàn)到福州的火車是晚上開,回去要兩天,加上跑三明福州辦手續(xù)的時間,最順利也要兩天,寄快件再加兩天,時間緊迫,他們只能馬上動身回到半步橋趕當晚的火車。
為了彌補些許遺憾,去火車站的路上,他們讓司機路過天安門時,慢慢地行駛。不想,開的士的師傅聽了他們的故事,大為感動,堅持給他們免了的士費。
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個月后,他們終于得到了25萬元撥款。
兒子的這封信,放在貼身口袋里16年
“親愛的媽媽,你是個好媽媽,我知道你事業(yè)心很強,一定是趕不上車,要不你一定會趕回來送我的,對嗎?媽,我真想你啊,我想在走之前再看看你。媽,我了解你,我不會怪你的,你放心吧,我在部隊一定會聽話,像舅舅一樣,每年把喜報寄回家。兒子:小勇”
這是1991年12月15日,黃金蓮的兒子參軍臨走前留給媽媽的一封信。這封信黃金蓮每天都放在自己的貼身口袋里,陪伴她將近16年,當黃金蓮在記者面前再拿出信來看時,還是忍不住失聲痛哭。她說,她是學生的好媽媽,但不是兒子的好媽媽。
原來,她最愛的是兒子,但最沒有時間陪的也是兒子,兒子念完小學以后,到城里念初中,當時她在學區(qū)當校長,實在太忙了,所管的18所小學走一遍下來,就得花半個月。丈夫幾乎也都在下鄉(xiāng),黃金蓮只好將11歲的兒子寄宿在學校。到了兒子15歲,自己雖然進城了,但仍然沒有空照料兒子,只好將兒子送去部隊參軍。她答應兒子,參軍坐火車的那一天,她一定送他去部隊。
恰巧,兒子參軍的1991年底,正是特教學校綜合樓工期最緊的日子,黃金蓮原想,她出趟差,去招生,半個月后回來正好可以送兒子,沒想到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許多家長不理解特殊教育,于是,黃金蓮開始了她的特殊教育知識普及之旅,將樂、泰寧、建寧……都有她的足跡,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家長們,特殊教育是為殘疾兒童造福,是為殘疾兒童將來真正自食其力、自立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打基礎……
等到她回家時,兒子已乘火車走了,在飯桌上給媽媽留了這封信。黃金蓮閱后趴在桌上哭了很久。她說,她欠兒子太多太多。
第二天,黃金蓮請了假趕到福州,兒子正參加新兵連的訓練。孩子看到爸媽,也不說話。黃金蓮一路跟著兒子長跑,一邊跑,一邊掉淚。
轉(zhuǎn)眼16年過去了,兒子也成了家,黃金蓮說看著兒子的同學都上了大學,她就揪心地難受,現(xiàn)在她只有加倍疼孫子來彌補對兒子的愛。
(責任編輯:吳雄)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