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人人妻人人爽,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

[面對面]何振梁:夢圓奧運(5圖)

發(fā)布時間:2010-12-30 18:44 | 來源:央視網(wǎng) 2007年12月09日 22:32 | 查看:1711次

何振梁

何振梁講述如何為北京申奧作準備。

何振梁在大會上的發(fā)言,用真摯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CCTV.com消息:何振梁,江蘇無錫人。現(xiàn)任國際奧委會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曾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中國奧委會主席,國家體委副主任。兩次參加北京申辦奧運會,兩次擔任申奧投票中方陳述人,是北京申奧由失敗到成功的標志性人物。他在國際奧委會的地位、威望和影響,他的經驗和出色的語言能力,他在暮年所付出的巨大身心勞動,為北京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成功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何振梁是新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見證人,曾被外國體育刊物評為全世界最有影響的十大體育領導人之一。

  詳細內容:

  勝與敗之間 一場懸而未決的角逐

  抱著不安的心情去,等待著命運的宣判,這是很殘酷的事情,整個過程要等待,要堅持住

  微笑的背后 隱藏著怎樣巨大的傷痛

  讓全世界都看到,我們中國人面對的暫時的一時的挫折,是絕對不會那種垂頭喪氣

  離開眾人的視線 他為何情難自禁 潸然淚下

  當你知道老百姓為了支持申辦做出了那樣大的努力

  為了夢圓奧運 他幾經挫折卻不曾言悔

  我一定還要為第二次申辦奧運會盡我最大的努力,我只要還活著

  《面對面》王志專訪國際奧委會委員何振梁 正在播出

  何振梁

  1929年生于江蘇無錫

  現(xiàn)任國際奧委會委員 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

  曾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 中國奧委會主席 國家體委副主任

  兩次參加北京申辦奧運會 兩次擔任中方陳述人

  為北京申奧成功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王志:何老謝謝您接受我們采訪,我也給你看樣東西,還記得嗎?

  何振梁:那是十三年前的事情了。

  王志:十三年前,而且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時刻。

  何振梁:對。

   這是13年前,也就是北京申奧失利之后的第二年,何振梁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王志采訪時寫給記者的留念,奧運之光。1993年9月23日,在蒙特卡洛,北京以兩票之差負于悉尼,與2000年奧運會主辦權擦肩而過

  王志:我想知道上一次為什么會失敗。

  何振梁:那次沒成功,因為我從來不說失敗,有它必然的因素,有它偶然的因素。

  王志:必然指什么?

  何振梁:必然就是從條件來講,悉尼確實在基礎設施也好,環(huán)境也好,比當時的北京能夠要好一點,另外,澳大利亞連續(xù)三次申辦,所以不少人對澳大利亞有某種同情,這是它的優(yōu)勢的地方。

  我為什么說它一定是偶然呢?我可以告訴你,你看,埃及一位老委員跟我們非常好,很好的朋友,他身體不好,行動不便了,本來他想坐著輪椅也去投票,但是醫(yī)生說他,你實在是不能走,這是一票沒了,第二票,保加利亞的斯拉夫考夫,他也是鐵定的要投北京票,他護照被吊銷,不能出去,國內的政治局勢的問題,所以這兩票沒有了。

  王志:這兩票找回來那也是平局。

  何振梁:是,再聽我講,這是兩票平局,另外呢,9月23號投票,9月22號晚上,澳大利亞的全國奧委會的主席,請兩個某洲的委員吃飯,每人給了三萬五千美金的一張支票,公開的理由是我支持你們國家的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難道非要在這個時候去支持人家的發(fā)展,這什么意圖啊,不言自明,是不是?這是當時我們并不知道,99年美國的鹽湖城的冬季奧運會申辦過程當中的行賄的行為揭露出來以后,澳大利亞自己把這件事情揭露出來了。

  王志:那我們要問你,第二次為什么能成功呢?

  何振梁:第二次我們北京申辦的時候,一位委員他跟我講-,就說當時東歐的前社會主義國家全部政局很混亂,我擔心你們的領導人鄧先生百年以后中國會發(fā)生什么事情?這八年時間過去了,中國的發(fā)展的情況證明我當時的判斷錯誤了,所以這一次我一定要投北京的票,他所講的話,代表了不少歐洲的委員,又是構成了國際奧委會里面的近一半他們的看法。他們的疑慮在2001年的時候全部消除掉了。那么在這種情況之下,當然要考慮,十多億人民的愿望,中國從來沒舉辦過這個奧運會,體育的成績又那么高,經濟實力又那么強,政治社會那么安定,有什么理由不給中國呢。

  2001年7月13日,這又是一個中國人無法忘記的日子,奧運會的主辦權終于給了中國,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中國北京在第二輪投票中以56票的絕對優(yōu)勢勝出,領先第二名加拿大多倫多34票,獲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

  王志:那站在別的國家的立場上來看,這一次的結果,那么大的優(yōu)勢勝出,它是否公平呢?

  何振梁:我覺得誰都輸?shù)眯姆诜?

  王志:那我們到底做了什么工作呢,能取得這樣的效果。

  何振梁:既要看你申辦城市的實力,又要看你對委員工作的效果如何,是不是有效。你必須要最后做到委員的心田里,讓他理解,從理論上,理性在考慮,應該給你,除了這個以外,你還要讓他從感性上,感情上面他也非投你不可,這一票就是鐵的。

  王志:但是票在委員們的手里啊,委員們要投誰,那就投誰。

  我再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我作為委員的身份,我到東南亞幾個國家去拜會,我就到了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那位委員資格比我老,年紀也比較大了,我跟他談了以后,談得很好,我們中國跟我們很友好,我們兩個又是好朋友,當然是沒問題,支持,晚上我就請他們奧運會的秘書長吃飯,這位秘書長就跟我講,他說我們這位老先生在你離開以后,就問我,問他這位秘書長,剛才我跟誰談話了,就說他年紀畢竟大了,這種情況下講,我看,聽到這以后,心里著急不,說這票盡管是已經看起來定了,但實際上不可靠,并且這次在莫斯科的全會,也就2001年全會,第一次用電子表決器,所以當場在宴會的時候,我就請那個秘書長走,我就畫了這個表決器什么樣子,并且告訴他將來都要抽簽,北京什么號碼北京什么號碼,就請他一定不論是哪一輪都按那個號碼,那不就保險了嗎,但是又不放心啊,在會上按錯了呢,按錯了比沒按更糟糕,一進不出我們等于少兩票,所以就想辦法,根據(jù)這位馬來西亞老委員他的當選日期,要算出來他的左鄰右舍是誰?一看這左鄰右舍都是支持北京的人,所以到了會場里面,又跟他的左手和右手的鄰座的委員都打招呼,說到時候請你無論如何提醒他,北京的號碼是幾,一定要按這個,所以你說這工作是不是應該細到這個程度,你就能確保。

  王志:每一票都來之不易。

  何振梁:都來之不易。

  在第二次申奧期間,為了一張張寶貴的支持票,已過古稀之年的何振梁夫婦奔波在世界各地,拜訪國際奧委會委員,從2001年2月起,五個月里他們有四個月在國外和旅途上度過,出訪11次,走了20多個國家。而在北京再次申辦過程中,這種集中式的出訪活動不止一次。

  王志:但是當天晚上薩馬蘭奇主席沒有念出北京名字的時候,誰也沒有把握,你們踏上莫斯科的航班的時候,你們有幾成把握。

  何振梁:我可以說我有八成把握,我在飛機上面,又最后算了一次,誰可能第一輪開始就是北京的票,誰就是,第二輪可能不一定投北京票,到第二輪以后才能投北京的票,誰是第三輪以后才能投北京票,這個都要一票一票地算,按嚴格的標準來算,當時我算的結果是:第一輪我們可能在42票到48票之間,第二輪可能在54票左右上下,那么這個第二輪就有可能勝出。最后你看,莫斯科奧運會的時候,我們第一輪拿到40票,就在這個中間,剛好在我算的中間,第二輪拿到是56票,勝出來了,所以說明當時計算這些票的時候,還是比較地符合實際的,要做到符合實際,除非你真的是對每一個人摸透你才能夠做到這些。

  王志:但是93年你們去蒙特卡洛的時候也沒有想到會敗吧

  何振梁:我沒有想到必然會勝,就是勝跟敗之間,可能都在兩三票的差距。

  1993年9月14日,國際奧委會第一副主席何振梁到達蒙特卡洛,當時的國際形勢對中國并不有利,西方的敵對勢力利用各種機會對北京申奧進行打壓,就在何振梁到達后的第三天,幾家大的西方通訊社同時從澳大利亞發(fā)出消息,宣稱北京某負責人說,如果因為美國阻撓而申辦失敗,中國將抵制亞特蘭大奧運會,這一爆炸性的消息使身為北京申辦代表團副團的何振梁大為震驚,離投票只有幾天的時間,北京代表團如何應對。

  王志:在投票之前。

  何振梁:投票之前,17號,23號要表決了,一個禮拜。

  16號發(fā)出了這么一個假新聞,偽造的,17號開組委會,會還沒開始的時候,到了上面去,把這個一個電信的每天他要看,多少電信嘛,寫一個HE字三個大驚嘆號給我看,我一看,沒有這事,怎么造謠,但是已經引起了全世界媒體的通欄標題。

  所以我在會上做了一個說明,根本沒有這事,薩馬蘭奇不管有些人的不同意,堅決要求,我在國際奧委會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來澄清這個事情,我澄清了也沒有用,還是仍然繼續(xù)炒,開第二次記者招待會,又要我們中國奧委會的秘書長魏紀中同志又在會上又講了一次,這樣講,才把謠言壓下去,但是北京的上升的勢頭……

  王志:反作用已經形成了。

  何振梁:形成了,并受到了一定的遏制,所以我們中國人辦事情,完全按照章程來辦,有些人可不是這個樣子,無所不用其極啊。

  1993年9月23號,決定2000年奧運會申辦的日子,凌晨,摩納哥下起了大雨,何振梁由夫人梁麗娟陪同,來到進行陳述報告和投票的會場,這將是高度緊張的一天,也是充滿懸念的一天。早餐前,梁麗娟專門為心臟不好的何振梁準備兩份急救藥,一份讓何振梁隨身攜帶,另一份交給了何振梁的好友日本委員豬谷千村。

  這一天陳述的順序是柏林、悉尼、曼徹斯特,北京和伊斯坦布爾,北京排在第四,在五個城市陳述完畢后,開始進行不記名投票,兩輪過后剩下了三個城市,北京、悉尼和曼徹斯特。

  何振梁:第三輪的結果剩下來的是北京、曼徹斯特和悉尼的話,北京比較危險,為什么呢?曼徹斯特跟悉尼都是英聯(lián)邦國家,投給曼徹斯特的票不可能多數(shù)投到北京來,多數(shù)將到悉尼去,最后一輪表決是北京跟悉尼,那時候我已經感到,這13票大多數(shù)會到悉尼去,所以那時候我已經跟,坐在我旁邊,我是第一副主席,第二副主席是,剛好也巧了,是澳大利亞的高斯帕,那是我的好朋友,我跟他講,我說凱文——他的名字叫凱文·高斯帕,我說凱文,看樣子我得向你祝賀了,他心里也明白了,他也安慰我,他說不,這個薩馬蘭奇還沒拆開信封,表決的結果誰還不知道呢,所以就這么去到了宣布結果的會場。所以確實,為什么抱著一種不安的心情去,等待著命運的宣判,這是很殘酷的事情,整個過程要等待,要等待,要堅持住。

  那一天,所有電視機前觀眾看到的是,時任國際奧委會第一副主席的何振梁,微笑著走上主席臺,站到了澳大利亞委員高斯帕的旁邊。

  何振梁:我已經在準備著當時全世界的電視都在正對著臺上,是不是?我怎么來面對這個基本上可以定下來的失敗,或者說是失利吧,所以您看到的是我?guī)е⑿ι吓_,盡管不是很,我也不能給臺下的北京市代表團一個錯覺,好像勝了是不是,我又不能帶著一種沮喪的臉上臺。應該讓全世界都看到,我們中國人面對的暫時的一時的挫折,是絕不會那種垂頭喪氣,而是一種以大度的心態(tài)來接受這么一個結果。

  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2000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屬于悉尼的時候,所有中國人都經歷了由喜轉悲的心理過程,而在電視機前,人們看到的何振梁依然面帶著微笑。

  王志:那可能作為一個外交官來說,你是很出色的,但是你的內心呢

  何振梁:在薩馬蘭奇宣布是悉尼得到舉辦權以后,我轉過來第一個跟第二副主席高斯帕,我跟他我說表示祝賀。就在第二天,波多黎各的委員跟我握手的時候跟我講。他說振梁昨天你帶著微笑,跟澳大利亞的委員高斯帕表示了祝賀,我知道,你內心是流淌著淚,所以你說我那么悲傷,我在公眾面前,沒有一絲一毫的表示出來。

  王志:但是你的內心呢,我聽說你回到旅館你就嚎啕大哭。

  何振梁:是啊,是嚎啕大哭的,我本來是忍住了,盡管我的夫人跟我在會場出來就跟我會合了,她安慰我,我們兩個偷偷的流淚,回到旅館,身心疲憊,我躺在浴缸里,想休息一下,放松一下,這時候北京女兒來電話了,她哭著跟我講。

  王志:說什么?

  何振梁:她說我看電視我不能接受這個情況,我愛你爸爸,那個時候忍不住,現(xiàn)在我都忍不住,嚎啕大哭,這在房間里面,我可以縱情的,或者把我心里壓抑住的,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全部釋放出來

  王志:我想知道為什么?是因為壓力嗎?

  何振梁:不是。

  王志:你做了該做的事情。

  何振梁:是, 我做了我該做的事情,但是并不是因為你做了該做的事情,你可以感到心安理得,不是,因為你知道,當你知道全國人民那么樣地,強烈地希望得到舉辦權,當你知道老百姓為了支持申辦做出了那樣大的努力,不管是物質上的,特別首先精神上的,你就知道你所肩負的責任的重大,你一種沒有能夠完成使命的這種感覺,并不是出于自己個人,而是感到我們人民付出了那么多,為這個奧運會。
  1993年9月25日北京申辦代表團的包機離開摩納哥回國,在三年申辦期間,何振梁飛了大約64萬公里,等于繞地球16圈,這是他,也是北京整個申辦行動中的最后航程。在飛機上,何振梁逐個同大家握手,感謝大家為申辦所付出的努力。

  王志:我想知道93年沒有拿到舉辦權之后,那幾年之間你的境況是怎么樣的,有變化嗎?你感受到壓力嗎?

  何振梁:人們從來沒有給我施加過壓力,并且我們回來的時候,機場上面,我沒想到,我們不是凱旋之師,機場上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5000人歡迎,一些大學生們,一些各界人講話,令人非常感動,這一句口號一直在我心上。

  王志:哪句口號?

  何振梁:就是永遠的北京,不遠的奧運,就說這次我們沒成功,遲早我們會達到,并且我們北京是永遠的。所以后來我?guī)状?,第二次申辦成功以后,我到領導家去,讓我去講一講申辦的過程的時候,我用的題目,就是用的這個,但是跟他倒一倒,我說不遠的奧運,永遠的北京,奧運會已經指日可待了,就馬上要到了,所以這個還有張照片,對我刺激非常大。

  王志:什么照片?

  何振梁:那張照片有國家體委的老領導榮高棠同志,李夢華同志,還有一張是劉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同志,還有其他一些人,都在北京等待著聽蒙特卡羅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最后的表決的結果。他們這個照片上登出來的是,不是北京是悉尼,這個失落的表情,凝固在那個地方。這張照片,我永遠會記在我心里,腦子里面跟心里面,我覺得我作為國際奧委會的成員,我確實是辜負了大家的重托,所以我真的自己下決心,我相信中國遲早,中國還要申辦奧運會,不管我是不是,只要我還活著,不管我在什么崗位上,我一定還要為第二次申辦奧運會盡我的最大努力,我只要還在活著的時候,但是我相信,不會很久又會申辦的。

  從蒙特卡洛到莫斯科,七旬老者一片癡心不改

  這次我們沒成功,遲早我們會達到

  為了申奧, 他兩次放棄了競選國際奧委會副主席

  個人算什么呀 跟北京奧運會相比,跟北京去爭舉辦權個人算什么

  十年夢想終成真 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假如能夠在自己的土地上舉上火炬跑一段的話

  《面對面》王志專訪國際奧委會委員何振梁 正在播出

  何振梁跟體育事業(yè)打了一輩子的交道,50年代他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后不久,就調到國家體委工作。此后的20多年時間里,他直接參與了中國重返奧運大家庭的工作,是新中國第一位國際奧委會委員,可以說,何振梁是新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見證人。1993年申奧時,何振梁64歲,臨近快退休的年齡,他曾經想用北京申奧成功為自己從事一生的體育事業(yè)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可惜這個愿望沒有實現(xiàn)。申奧工作結束不久,何振梁從國家體委退休,但是,作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何振梁一直沒有放棄為再次申奧進行準備和鋪墊工作。為此他還曾經兩次放棄了競選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的機會。

  王志:兩次放棄副主席的競選,跟這個有關系嗎?

  何振梁:這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一部分,并且是相當重要一部分原因,一次我讓給了高斯帕,所以我執(zhí)委任滿了,我就可以競選副主席,到1998年我執(zhí)委任滿,可以競選副主席,但是高斯帕也要競選,因為當時悉尼已經拿到了主辦權,我考慮了,如果跟他競選,我有可能勝出,但是我這樣的話呢,他覺得你這個朋友不夠朋友,將來他支持北京再次申辦的時候肯定積極性熱情受到影響,所以他一表示這一點,我馬上告訴他,你放心我支持你。你當副主席合適,我不跟你競爭,你放心。并且不僅如此,我?guī)湍闳ダ薄?

  王志:放棄了一次競爭的機會,但是贏得了一個朋友。

  何振梁:不僅一個朋友,他背后的朋友,都一起爭取過來了。

  王志:但是對您自己個人的生涯來說不是一個損失嗎?

  何振梁:個人算什么呀,跟北京奧運會相比,跟北京去爭舉辦權個人算什么,/這個期間又發(fā)生了一次,又有這個,就是我執(zhí)委任滿了,也可以競選副主席,另外一位我的好朋友,塞內加爾,比我資格老的一個委員,他沒有下決心競選不競選,他說他年歲大了,我說你放心,只要你決定競選,我絕不跟你競選,我支持你,所以第二次申辦他更是這樣,第一次就這樣,我們北京第二次申辦的時候,就講振梁你不要做我的工作浪費時間,你就告訴我為你們可以做些什么,你就吩咐就行了,這樣的朋友,就是通過這樣的互相之間的推心置腹的互相支持,才能夠真正到了關鍵時候,完全是可以真正成為鐵票,不僅他個人成為鐵票,他可以帶動一大批非洲的委員,支持北京。

  1998年,中央批準北京申辦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已經從國家體委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何振梁聞訊后主動請纓,希望能夠再次參加申辦工作,這時他已經是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

  王志:再次申辦是什么樣的原因或者什么樣的契機呢?

  何振梁:再次申辦應該講,條件也比較好,香港的回歸也順利完成了,國內的經濟確實是以全世界都感到驚訝的速度在發(fā)展,體育到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時候已經到了第三,并且由于第一次的沒有成功,使得不少國際奧委會委員感到遺憾,很多委員,也希望中國再申辦,國際上的輿論也是比較的成熟,我們第一次申辦沒有成功以后的第二個禮拜,薩馬蘭奇就寫信給我們國家領導人,希望中國再次申辦。接著在韓國的一次亞洲委員的聚會上面,九個亞洲委員,加上我一共是十個,九個人簽了名,并不是我去策動的,他們自發(fā)地提出來。

  王志:中國應該申辦一次。

  何振梁:寫信給我們國家領導人說,如果北京再次申辦,我們所有的委員都全力支持。

  王志:國內沒有阻力嗎?

  何振梁:我們沒聽到什么,你看民眾的支持率,我們自己調查,百分之九十點九,國際奧委會說,我們還進行獨立的調查,調查的結果,比我們自己的調查還高兩個百分點,百分之九十六點幾。

  1999年北京市向國際奧委會正式申請舉辦2008年奧運會,這是北京在相隔八年之后再次申辦奧運會。此時的北京和八年前相比,已經大不一樣,北京的申辦標志和口號也改變了,新北京、新奧運代表著這是一次全新的申辦。1999年北京奧申委成立,何振梁擔任了奧申委顧問和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

  王志:那這個過程當中你沒有擔心過嗎?莫斯科這一次萬一又不成呢?

  何振梁:這個屬于我們奧申委的領導層都很明確,就是說,絕不要出任何差錯,我們自己不要出任何差錯,盡管第二次申辦同樣受到了政治上的干預,壓力很多,但是我們應對的時候,沒有針鋒相對,而是講正面的話,走我們該走的路,并且我們在跟評估委員會講,介紹我們自己情況的時候,非常實事求是,就是說人們關心的,主要是一個空氣的問題,污染的問題,一個是交通問題,我們把問題都擺在他們面前,沒有任何回避,同時告訴他們,這幾年我們怎么采取措施方案,哪個問題怎么解決,哪個問題怎么解決,他們評估委員會感到十分地實事求是,另外一方面,一些關鍵的事情該去有針對性做工作還得做,比如說,在2001年年初,兩個很有名的國際奧委會委員,又是世界有名的運動員,先后發(fā)表了反對在中國舉辦奧運會這個談話.

  王志:理由呢?

  何振梁:他的理由就是說人權問題等等,制度不同啊,民主問題等等就是這些吧。我們奧申委商量了以后就覺得必須要把這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并且最好能改變他們的這種看法。我到歐洲去的時候,專程到他所在的一個小城市里面去,跟他一起交談,我就跟他講奧運會的作用是什么,你講民主也好,你講權利也好,中國10多億人要求來辦奧運會,這是他們的權利,他們的愿望,你不能剝奪他們的權利,/另外國際奧委會本身它就主張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不分意識形態(tài),不分政治制度把大家團結在一起是不是,你如果奧運會自己有這樣某一個類型的政治體制國家舉行你還叫什么奧運會啊,奧運會的作用在哪里啊,你講的那些問題,什么民主政治,你到中國來看一看,他們來了一看以后,跟報紙上的宣傳完全不一樣,反過來了使得他們更相信了我們的話,而不相信那些歪曲了的報道。

  2001年7月7日,72歲的何振梁和北京奧申委的同事們飛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此時的莫斯科已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在莫斯科召開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國際奧委會將做出兩項決定,選擇新一任的國際奧委會主席,選擇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城市。21年前,薩馬蘭奇在這座城市成為第七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而在這屆全會之后他將在這座城市離任。

  何振梁:薩馬蘭奇曾經講過,國際奧委會在他當主席內,犯過兩次錯誤,第一個錯誤是1996年百年奧運會的時候,奧運會百年紀念的時候,沒回到它 的發(fā)源地雅典,第二個錯誤是世紀之交的奧運會沒交給中國,交給了悉尼,他是后來跟我講的,他說現(xiàn)在我們第一個錯誤已經改正了,2004年奧運會主辦權給了雅典,我希望在我的任內糾正第二個錯誤。

  王志:為什么會有第二個錯誤?

  何振梁:2000年主辦權應該給北京,很多人有識之士都這么看,為什么?一位北美的一位委員,加拿大的一位委員他講,他說悉尼辦奧運會肯定會成功我沒疑問,但是這屆奧運會的影響 在任何歐洲美洲任何一個地方辦的一樣,很成功的一次普普通通的奧運會,在北京舉辦奧運會才是真正表示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

  2001年7月13號的莫斯科是陽光明媚的一天,也是充滿懸念的一天,這一天委員們首先要聽取五個申辦城市的陳述,然后投票決定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授予哪個申辦城市,陳述是每個城市展示魅力的最后機會。上午有三個申辦城市的代表團要發(fā)表陳述,大阪、巴黎和多倫多,中國代表團的陳述排在了下午,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在最后作了陳述。

  王志:聽很多報道說,很多代表是被你的發(fā)言真誠所打動,大家覺得你的發(fā)言很精彩

  何振梁:實際上我就把我心里的話講出來。

  王志:有人替你起草嗎?

  何振梁:有幾個起草委員會的,有幾個起草的人,我都不滿意,事先排練的時候,有人建議我,手勢這樣擺那樣擺,我說不。我在國際奧委會里面二十年,1981年到2001年正好二十年,誰都知道我平時怎么講話,誰都知道我平時的為人是怎么樣的,你去做個演員干嗎,我就很自然的,跟委員跟同事,把我的心里話掏出來跟大家講。所以我第一句話是,用了別人的話,但是我自己加以改造的,講的那句話,剛才已經講過了,任何決定都講這樣的史冊,因為歷史上說的,哪一年都載入史冊,只有一個決定創(chuàng)造歷史。

  國際奧委會委員 何振梁:無論你們今天做出什么樣的選擇,都將載入史冊。但是只有一種決定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你們今天這個決定可以通過體育促進世界和中國友好相擁在一起,從而造福于全人類。

  親愛的同事們,你們所傳遞的信息也許將意味著一個全球團結新時代的開始,如果你們把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榮譽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們保證,親愛的同事們,7年后的北京,將讓你們?yōu)榻裉斓臎Q定而自豪。謝謝。

  何振梁:這個多倫多的申辦委員會的主席,他參加了莫斯科的全會,各個城市的陳述都聽了,聽了以后,他跟他自己坐在旁邊的夫人講,就說我的天啊,他說我的上帝,上帝啊,北京陳述應該得滿分,也是在歷史上第一次,居然在旁聽席上有一位夫人,我當時正在臺上剛講完,突然出來一個女士的聲音高聲講bravo,當然這bravo大家都知道,這是意大利話,就是喝采的意思,是不是?那么后來她自己不好意思了,后來問她你怎么回事,她說我實在太受感動了,可以想象出來,中國這個勝出應該講,是眾望所歸,任何人都沒話說,沒有任何異議,中國做得干干凈凈,憑自己的實力,憑自己的工作的努力,征服了所有的人。

  北京時間晚上九點,委員們在聽取了五個申辦城市七個小時的陳述之后,投票開始了。第一輪投票的結果出來了。

  還剩下四個城市,他們是2號巴黎,3號多倫多,4號北京,5號伊斯坦布爾。好了嗎?我們進行第二輪投票。我現(xiàn)在宣布開始投票。

  委員們使用計算機程序掌握的投票器投票,第二輪結果立刻揭曉,三位監(jiān)票人站立起來。

  王志:那鑒于你的特殊的身份和作用,你是否比我們更早知道北京已經獲得了主辦權?

  何振梁:你不能說我更早知道,我更早感覺到,因為知道必須得打開,第一輪表決的時候,三個人,只有一個人簽了字,信封是敞開的,送到薩馬蘭奇那里,我知道沒成,第一輪沒成,那么看第二輪,第二輪最后出來三個人就簽了字了,并且封上封條了,三個人都起來了,我知道這個時候,我這心里已經比較有底了,因為什么,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可以像北京那樣,有第二輪就勝出的實力,這三個監(jiān)票人平時都是跟我好朋友,他們從那里過來上臺,三個人都回自己的位置,經過我那的時候,你們感覺不到,我感覺到,他們都跟我不約而同的,眨了一下眼睛。

  王志:不會是你自己敏感吧?

  何振梁:我敏感也不會三個人都這么樣啊,你們最后看一看電視上,你們可以感到一個非常微小,不容易被覺察到的,我就覺得已經有基本上百分之九十幾的把握了,薩馬蘭奇拿到信封以后,他在那邊主席臺那里坐著,就從我這里過來,到那里講臺上去宣布,經過我的時候呢,頭跟我微微地點了一下。我就更有把握了,我想這也是他心里早就想的,跟他預想的相吻合。果然他上去他拆開信封念的時候,很自如的就念出來,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的舉辦權屬于北京.

  薩馬蘭奇:在我宣布投票結果之前,我想對五個侯選城市以及另外五個提出過申辦的城市表明國際奧委會的態(tài)度,感謝他們的杰出工作,以及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只有一個城市能獲此殊榮,但是其他城市所做的貢獻也將被寫入歷史,現(xiàn)在宣布投票結果。第29屆奧運會,2008年的舉辦城市是"北京"。

  王志:您當時的心情呢?

  何振梁:我心里當然高興了,總算完成了這個心愿了,當時也顧不上做什么,因為一宣布,大家高興,委員一個一個跟我擁抱,排著隊,所以連馬上舉行的國際奧委會跟舉辦城市的簽訂這個協(xié)議的,應該我站在后面,我都沒辦法過去了,都是在一個一個來跟我擁抱。

  王志:但我聽說這次也流淚了,什么場合?

  何振梁:這次是當眾流淚了,上次我是關起門來流淚,因為我們臺灣的同胞,吳經國他也上來跟我說,我們中國人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兩個人擁抱,兩個人都流淚了,真的是發(fā)自內心的流淚。所以為什么那么多的全世界海外的華人,都感到高興鼓舞,這是一個真正百年中國人的夢想,所以那個時候,我相信吳經國跟我兩個相擁在一起流的眼淚也是所有的中國人,此時此刻都會有同樣的想法。

  申奧成功之夜,何振梁很晚還守在電視機前反復收看來自萬里之外北京歡慶的畫面。對于這位為之奔波辛勞了10年的古稀老人來說,這就是最大的慰籍。

  申奧成功之后,何振梁逐漸從公眾的視線中淡出,關于他的新聞也比以前少了許多,但是他對于奧運會的關心卻沒有停止,現(xiàn)在何振梁還擔任北京奧申委顧問和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文化藝術顧問。

  王志:那么現(xiàn)在離我們申辦成功已經七年了,馬上就要真正舉辦了您作為當事人,您能評價一下現(xiàn)在的準備工作,您滿意嗎?

  何振梁:準備工作不是我滿意就滿意的問題,而是國際奧委會十分滿意,北京的奧組委的工作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在按照計劃進行著,國際奧委會監(jiān)察,看你的這個進程等等這些很注意,一般根據(jù)過去的經驗,他對每一個計劃的進展情況,用三種顏色來表示,綠色按照沒問題,黃色有些問題要注意了,紅色有些問題要嚴重注意了,其他的城市都有紅的黃的,很多,北京奧運會的計劃放在那里,大片的都是綠的,個別有一兩個問題是小問題,有點黃色的,后來又把它變成綠色了就說明北京奧運會的準備工作是確實是做的比較有條不紊的在進行著。

  王志:但是奧運傳遞計劃,現(xiàn)在火炬進不了臺灣,在我們看來非常遺憾?

  何振梁:是。

  王志:不圓滿。

  何振梁:是,這個我覺得這點大家都會看到,原來中國臺北,或者他們叫中華臺北奧委會,已經同意了這個方案,這個陳水扁當局硬是找理由,找個借口吧不是理由要否定,最后這個問題解決了以后,又去找另外一些枝節(jié)來弄,這種情況之下國際奧委會覺得,本來奧運會的火炬,傳遞的是和平、友誼、進步這么一個理念,你臺灣方面你怎么能夠這樣不斷的在這個問題上面糾纏不清,所以就想干脆就不去了,很可惜的事情,損失的是臺灣地區(qū)的老百姓,他們沒有機會親自體驗奧林匹克的火炬所帶給人們那種精神上那種更好的一種體會吧。很多人一看到火炬經過或者自己親自去跑一炮的時候,感到一種非常神圣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因為你知道你舉的,它所象征的并不是單單是一個火把而已,

  王志:就您個人應該是功成名就了,應該松口氣了,還有什么愿望嗎?你希望這一屆奧運會你還能參與什么?

  何振梁:我首先,肯定我會作為一個觀眾來參加,其次我曾經表達過,假如能夠在自己的土地上面舉上火炬跑一段的話,這是我最大的愿望。

(責任編輯:吳雄)

用戶名: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如果看不清驗證碼,請點擊驗證碼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