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6-15 21:17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7.11 | 查看:782次
12年前,李貽軍從火車上撿到一名被棄女嬰,并把她抱回了家,與妻子唐蘭秀決定養(yǎng)大這個孩子。然而,孩子一歲時被確診患有重病,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為給孩子治病,夫妻四處求醫(yī)問藥,面對巨額的醫(yī)藥費,不僅花光了積蓄,甚至被迫以收廢品為生,傾其所有也要全力救治女兒。李貽軍夫婦說,“哪怕生活過得再苦再累,只要女兒還在,家就是完整的,未來就有希望,日子就有奔頭?!?/p>
湖南永州冷水灘區(qū)零陵南路一間簡陋的門面中,是李貽軍、唐蘭秀夫婦的家,一樓主要用于堆放回收來的金屬廢品,狹窄的樓梯連接的是一間不足10平米的小閣樓,這便是李貽軍一家三口的臥室以及吃飯的地方。閣樓里光線灰暗且封閉,一張矮矮的雙人床和一個簡易的小木桌,以及一臺贈送的電視機是家中最好的家具。
一想到還沒有治好女兒的病,李貽軍不禁哽咽。圖片來源:永州市文明辦
2006年的3月18日,李貽軍在桂林開往永州的返程列車上發(fā)現(xiàn)一名剛出生不久的棄嬰,由于自己唯一的兒子在2004年不幸溺亡,他決定抱養(yǎng)這名女嬰。
李貽軍把孩子抱回家后,妻子唐蘭秀也很驚喜。隨后,李貽軍夫婦到民政部門辦理了收養(yǎng)手續(xù),給孩子取名李文婧,還把她的生日改成了2006年3月18日,父女倆相遇的那天。因為這個從天而降的小天使,李貽軍覺得家又完整了。
唐秀蘭在小作坊里上班,一個月休息兩天。圖片來源:永州市文明辦
在李貽軍夫婦為婧婧的到來而高興時,卻漸漸發(fā)現(xiàn)她跟其他嬰兒不一樣,總是在睡覺,也不怎么吃東西,看上去精神萎靡。夫妻倆帶著孩子輾轉(zhuǎn)永州和長沙等地的醫(yī)院,最終確診婧婧患有重度地中海貧血,而這種貧血會導(dǎo)致患者出現(xiàn)心臟衰竭、肝硬化,最終衰竭而死,要想存活,就得靠長期輸血、吃藥維持,甚至做骨髓移植手術(shù),這些都需要耗費時間、精力尤其是金錢,就像一個無底洞。
這個檢查結(jié)果對李貽軍夫妻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得知此事,親朋好友、街坊鄰居都苦苦相勸,讓他們趁早把孩子送人,或交給民政部門,他們也可以抓緊時間再生一個。李貽軍、唐蘭秀看著女兒熟睡的樣子,怎么也不忍心把孩子送出去。他們知道,一旦放棄了,這個小生命很有可能就此消殞。最終,出于心底的那份責(zé)任和擔(dān)當(dāng),李貽軍夫妻倆決定不再生育,再苦再難也要為女兒治好病。
然而,為女兒治病的路漫長而艱辛。夫妻倆四處奔波,為女兒求醫(yī)問藥,第一年便花費了17萬元。婧婧每隔半個月就要去醫(yī)院輸血,還得長期服用一種昂貴的進口藥緩解輸血帶來的傷害。由于免疫力極其低下,婧婧幾乎每個月都會生病住院,經(jīng)常半夜突然發(fā)燒,夫妻兩人就得半夜往醫(yī)院跑。
12年來,李貽軍夫婦倆還多方尋找婧婧的親生父母。因為除了骨髓移植,再沒有其他更好的治療辦法了,而骨髓移植的最大希望便是找到親生父母。一年中,李貽軍總會出去尋親好幾次,然而,一次次等待都杳無音信。
夫妻倆的廢品生意,因為經(jīng)常跑醫(yī)院、尋親而無心打理,一落千丈。原本還算殷實的家,積蓄早已花光,并且還欠了外債。因為女兒醫(yī)療費用開支太大,李貽軍不得不每天出去勞作,妻子則在女兒中學(xué)附近的紡織作坊里做零工,從早忙到晚,拿著微薄的收入,“只要能治好女兒的病,花多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p>
其樂融融的一家。圖片來源:永州市文明辦
盡管生活清貧,一家人卻始終其樂融融。只要女兒回家,夫妻倆再忙也會抽時間陪她玩耍、聊天。
中午放學(xué)了,婧婧到媽媽上班的地方一起吃飯。圖片來源:永州市文明辦
“2017年6月3日,我們帶著女兒到長沙做了高配,沒有配到合適的,等婧婧放寒假了,就會帶著她去深圳的兒童醫(yī)院繼續(xù)配骨髓?!碧铺m秀樂觀地說。
對于這對普通的夫婦來說,只要婧婧還有一線生的希望,他們就會做出百分之一百的努力。
編輯點評
“未亡人延續(xù)著亡者的生命與愛,養(yǎng)育者與被收養(yǎng)者相互拯救?!逼椒财胀ǖ姆蚱薅?,因為一個意外生命的到來,演繹著一段血濃于水的親情。是李貽軍、唐蘭秀夫婦倆的愛心與堅守,穿越歲月,讓大愛永恒;是李貽軍、唐蘭秀夫婦倆的不放棄不拋棄,給了婧婧一個溫暖的家?!靶貞汛髳邸o私付出”詮釋了夫妻倆的博大胸襟。
(湖南文明網(wǎng)、永州文明辦供稿 作者:盤紫艷 責(zé)任編輯:陶恒)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