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人人妻人人爽,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

2020年12月“甘肅好人”符岐圣:“扶貧政委”的初心

發(fā)布時間:2022-04-02 17:24 | 來源:甘肅文明網 2020/12/11 17:12 | 查看:653次

1937年10月,符岐圣出生于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娃,兒時的他也未曾預見自己會經歷三段不同的別樣人生。

  1956年3月,19歲的符岐圣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應征入伍,成為一名抗美援朝志愿軍。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他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了“軍人就應該戰(zhàn)死疆場、馬革裹尸。異國他鄉(xiāng)去戰(zhàn)斗,保家衛(wèi)國打豺狼。少年兒郎自當先,家國情懷誓不忘?!钡儒P錚誓言。

  符岐圣說:“第一次出遠門就是當兵,從河南新野老家一直到朝鮮的新平郡,坐了幾天幾夜的火車,但當時并沒覺得困乏,心里裝得更多的是激動和緊張?!?/p>

  在當時的抗美援朝戰(zhàn)場,盡管戰(zhàn)爭雙方已經簽訂停戰(zhàn)協(xié)定,但備戰(zhàn)打仗的意識一刻也沒有松懈,到達部隊后,年輕的符岐圣便投入到緊張的訓練執(zhí)勤任務中。

  符岐圣說:“從1956年從軍到1958年回國,在朝鮮的這兩年,是我一生中最珍貴的一次經歷,也是改變自己人生的兩年。這兩年,在部隊的培養(yǎng)和教育下,我的政治思想、軍事素質、專業(yè)技術都得到了有力的錘煉和提升,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獻身祖國、永遠跟黨走的理想信念?!?/p>

  從1958年2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到以后的上學轉干,從起初在野戰(zhàn)部隊當偵察員到后來在省軍區(qū)工作,從一名戰(zhàn)士到后來的大校,在37年的軍旅生涯中,不論崗位和職務怎么變化,符岐圣始終用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用黨員模范先鋒示范帶頭作用去扎實開展工作,他用汗水書寫了一位老兵和一名黨員對初心的堅守,和為民使命的踐行。

  符岐圣在1984年5月10日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甘肅省軍區(qū)授予三等功一次;1985年3月9日,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原蘭州軍區(qū)授予二等功一次;1989年3月25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大校軍銜。

  1963年,經組織決定,符岐圣從野戰(zhàn)部隊被安排到甘肅省軍區(qū)工作。到省軍區(qū)工作后,他積極適應崗位轉換,始終做到不論在什么崗位,從事什么工作,都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在省軍區(qū)工作期間,符岐圣先后在靖遠、皋蘭和通渭縣從事地方武裝和民兵工作。作為一名基層武裝專干和共產黨員,符岐圣在干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投身扶貧工作。看到當時非常貧困的群眾,讓他時常想起自己童年喪母的窮苦經歷。每次和鄉(xiāng)親們一起勞動時,符岐圣總有一身使不完的勁。

  符岐圣回憶說:“當年,定西軍分區(qū)的扶貧點在定西縣內官鎮(zhèn)紅巖社,我被組織推薦為扶貧專干,那時候的自己,幾乎沒有回過家,吃住都在農家,每天帶領群眾抓農田基本建設,平整土地搞生產,并經常和老鄉(xiāng)比著干活,光新鐵鍬都磨禿了好幾把?!?/p>

  之后,符岐圣從定西軍分區(qū)機關下派到以干旱、貧窮聞名全國的通渭縣武裝部任政委。期間,他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繼續(xù)著自己熱心的扶貧工作。

  10多年來,他常常利用下鄉(xiāng)調研走訪的機會,給群眾帶去自己編寫的近10萬字《種植養(yǎng)殖科技小顧問》書籍,還依托“青年民兵之家”開展義務講座、開設技術培訓班,為農民解決養(yǎng)雞養(yǎng)兔等技術和飼料問題,培育了一批民兵致富帶頭人,帶領群眾共同走上科技致富之路,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扶貧政委”。

  由于工作有力度,做事講方法,符岐圣扶貧的事跡得到各級的高度肯定,他的事跡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等媒體采訪報道。

  退休后,符岐圣依舊發(fā)揮余熱,義務在定西南山和濱河路一帶剪修樹木,直到這幾年身體不允許了,才在家休息。

  1993年,符岐圣退休后,本該頤養(yǎng)天年,含飴弄孫,然而一種已經深深刻在他骨子里的精氣神依然讓他閑不住——歲月長河中太多的積淀需要釋放,愛黨愛國的初心需要傳承。

  于是,符岐圣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自己一直堅持和熱愛的剪報上,他自覺加強學習,主動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數十年來,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堅持剪輯報刊,分門別類整理裝訂了1000余本冊子。

  盡管已近耄耋之年,但是符岐圣人老心不老,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會將自己通過剪報學習到的方針政策以及心得體會傳授給父老鄉(xiāng)親。

  符岐圣的書房空間不大卻非常整潔,一沓沓舊報紙整整齊齊地羅列在書櫥上,一頁頁字跡清楚的筆記工整美觀,一幅幅偉人、名人肖像照貼滿墻,無處不體現著符岐圣老人對學習和剪報的用心和專注。

  桌上一把剪刀、一本新華字典,幾份剪好的報紙分門別類放在一起,這樣的剪報生活,今年82歲的符岐圣老人已經堅持了六十余載。滿滿一屋子的剪報資料,不僅丈量著老人的人生厚度,也記錄下歷史的發(fā)展與變遷。

  多年來,符岐圣養(yǎng)成了訂報讀報的習慣。他常常在報紙上了解黨的大政方針和各類新聞報道,并對熱點新聞進行剪輯,有系統(tǒng)地收集相關資料。他將報刊、雜志上有關的內容和圖片剪下、抄下或復印,還將搜集到的史料、圖片、圖書、報紙等進行分類,對特別重要的紀念文章進行剪輯專貼成幾個分冊,經整理分類保存。

  起初,符岐圣只是收集一些書籍和圖片資料,再配上圖片說明。后來,他又著手收集其他國家領導人和名人資料圖片。截至目前,他收藏了國家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名人等多套資料圖片集,共計60多冊。每張剪報都配有符岐圣老人手寫的文字說明。對每張圖片如數家珍,介紹圖片仿佛在述說歷史。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生命不息,初心不改;任憑世事如何變遷,軍人的品質和本色依舊。一名普通的老軍人、老干部、老黨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默默詮釋著一份不變的初心。


用戶名: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如果看不清驗證碼,請點擊驗證碼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