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09-12 19:36 | 來源:京報網 2021-09-10 09:54 | 查看:881次
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通報批評的荊州巨型關公雕像日前開始拆卸轉移,搬移工程總投資1.55億元。此關公雕像高達57.3米,建成于2016年,總造價達1.729億元。先違建、后搬移,3億多元就這樣白瞎了。
新華社資料圖
3億多元買來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用當?shù)刎撠熑说脑捳f,“雕像的每一塊銅片,都是抽向我們一記響亮的耳光”。這固然是問題出現(xiàn)之后的痛定思痛,但復盤整個事件,大家在驚訝荒唐工程導致巨大浪費的同時,更不由要問:光天化日下一個特大號的違建,怎么就一路過關斬將搞了起來?相關部門又在哪里?從這個意義上說,此番荊州“大意失關公”,絕不是反思一下就可畫句號,惟有將其背后的來龍去脈挖清楚、搞明白,才能給當?shù)厝嗣褚粋€交代,給整個社會一個交代。
黨中央三令五申,嚴禁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嚴肅查處并通報了一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典型案件。但放眼現(xiàn)實不難發(fā)現(xiàn),在政績沖動下,仍有一些地方瞎拍腦袋,盲目追求所謂的“大”“最”“全”,搞出了一批噱頭大于內容的景觀項目。前有“水泥航母”長期撂荒成為水泥疙瘩,后有“水司樓群”入不敷出淪為爛尾工程,再到這尊歷時五年建了個寂寞的“全球最大”關公雕像,建時轟轟烈烈,去時一地雞毛,壓根兒沒起到宣傳推廣作用,反而破壞了城市本身的歷史風貌和形象。對此,當?shù)厝罕娨会樢娧汉喼本褪呛ㄥX。
造景沖動屢禁難絕,說到底是一些官員政績觀出了問題。脫離實際、勞民傷財,是形象工程的通病,恰恰映照出一些人思想深處的貪大求洋、好大喜功。在他們眼中,既要大干快上,自然就不考慮什么科學性、風險性、實用性,只要建得快、看著氣派就行,哪怕涉嫌違建也能一路綠燈。正是這種亂鋪攤子、胡亂揮霍的做法,讓部分城市寅吃卯糧,欠下一筆爛賬不說,還敗壞了政府形象。
明代灤州州衙大堂上有一副楹聯(lián):平情以御眾庶之情,勿作好,勿作惡;自治而行節(jié)省之治,不傷財,不害民。“勿作好”,說的就是不搞做作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什么該建,什么不該建,領導干部必須頭腦清醒、心中有數(shù),否則只會在一陣風風火火后被群眾戳脊梁骨。
(原標題:誰該為“大意失關公”負責)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 張砥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