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08-19 00:05 | 來源:南方周末報電子版 2010-08-11 22:40:10 | 查看:2194次
8月9日,甘肅舟曲縣特大泥石流災難后兩天,救援現(xiàn)場全景。
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新社報道
■先是森林,再是水利,最后是礦產(chǎn),對于當?shù)刈匀毁Y源的掠奪就像嚼甘蔗一樣,一節(jié)一節(jié)地把舟曲嚼干。
■由于后續(xù)資金不足,舟曲泥石流防治工程未能完成。重點預警地三眼村的排導工程一直沒有實施。而淹沒縣城的泥石流正是從這里傾瀉而下。
舟曲縣城,烈日當頭的中午,這是這個縣城被泥石流摧毀后的第三天。暴雨停歇后連續(xù)兩天的暴曬,使淤泥開始散發(fā)出一股刺鼻的氣味。聽不到挖掘機的轟鳴聲,解放軍官兵人手一把鐵鍬挖,在數(shù)米之深的淤泥上拼命挖掘,淤泥下,是上千名沒頂?shù)氖й櫿摺?/P>
8月7日晚上11點,兩百多萬立方米的泥石流,沿著舟曲縣北山的三眼峪溝和羅家峪溝直流而下,越過十幾道攔渣壩后,一路在黑夜里咆哮了40分鐘,最終戛然而止于瓦廠村附近的白龍江。
新華社報道稱,截至8月10日17時,泥石流導致702人死亡,1042人失蹤,42人重傷。
據(jù)新華社報道,災害發(fā)生后,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高度重視。在第一時間,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作出明確指示:要求甘肅省和有關部門當前要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計救人,組織群眾避險,確保群眾生命。
8月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抵達舟曲部署救災。9日,溫家寶臨時改變返京計劃,再次深入很可能發(fā)生二次災害的重災區(qū)指揮救援。溫家寶在受災現(xiàn)場數(shù)度向廢墟下的被困群眾高聲喊話:“老鄉(xiāng),要堅持,子弟兵正在救你們?!?/P>
8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全面部署當前舟曲縣災害搶險救援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會議強調(diào),目前仍處于主汛期,各地區(qū)、各部門要毫不松懈地繼續(xù)抓好防汛抗洪救災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災,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切實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綿延5公里長的泥石流一眼看不到盡頭,沿著淤泥緩慢而上,如果不是矗立其間的幾塊巨石,很難想象就在腳下,許多村莊曾存在過這個世界。
越往上走,大災難的痕跡就越來越淡,灰白的泥石流與群山的顏色融為一體,直到在三眼峪溝入口處,一小段殘存的攔渣壩才在淤泥中隱現(xiàn)。
這條3米寬、50米長的攔渣壩本是阻擋泥石流的最后一道防線,剛剛新建不久,卻被洶涌的泥石流撕開了一個40米長的豁口。
未完工的攔渣壩
由于后續(xù)資金不足,三眼村防治工程1999年一期完工時,只修建了10座攔渣壩,而排導工程一直未能實施。而8月7日的泥石流正是從這里傾瀉而下。
舟曲縣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nèi),是中國四大泥石流災害頻發(fā)地之一,作為人口密度最高的區(qū)域,只有2.2平方公里的縣城裝下了4.5萬人,一旦發(fā)生泥石流,將是毀滅性的災難,而位于舟曲北部的三眼峪溝一直是懸在舟曲頭頂?shù)囊活w定時炸彈。
舟曲人上一次關于三眼峪溝最慘痛的記憶還停留在1992年。公開資料顯示,當時倒塌房屋344間,死傷87人,政府吸取教訓,開始了攔渣壩工程規(guī)劃。
1996年,中科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研究人員獲邀參與調(diào)研,他們在后來的調(diào)查報告中提出了治理建議:在大峪溝和小峪溝中共修建攔渣壩13道,停淤場一個,排導溝1.2公里,防沖檻24道,整個工程總投資929.59萬元,計劃3年時間完成。
但由于后續(xù)資金不足,1999年一期工程完工時,只修建了10道攔渣壩,大峪溝和小峪溝一邊7道,一邊3道,而排導工程一直未能實施,這埋下了第一顆隱患的種子。
曾參與工程建設的三眼村村支書馮虎林記得,當時方案中還寫明,其中3道堤壩最初設計是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但因為沒錢,只好改成石塊混凝土?!懊康缐我?0萬元的價格承包出去,加上跑項目的開支,總共就花了100多萬?!瘪T回憶,原來的計劃是國家給一部分,縣里出一部分,但舟曲根本掏不出一分錢。
沒錢是舟曲這個國家級貧困縣一直面臨的困境。一位要求匿名的舟曲官員說,在上世紀90年代,經(jīng)常好幾個月發(fā)不出干部工資。
在三眼峪溝入口處,右側(cè)峪溝的攔渣壩雖然尚未被沖毀,但泥石流已經(jīng)沒過頂端,左側(cè)的攔渣壩已經(jīng)不見蹤影。
據(jù)馮虎林介紹,攔擋壩一般最高10米,底部最厚10米,越往上越薄,頂端厚3米。
最初幾年,攔渣壩的確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在2004年的一次探訪中,馮驚訝地發(fā)現(xiàn),泥石流已經(jīng)淹到了三道攔渣壩的頂部,當務之急就是修建新的攔渣壩,可當馮虎林將這次預警向有關部門反映時,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也重視不過來。在舟曲多達159個泥石流重點區(qū)域,三峽峪不過是其中一個,而一年不過幾十萬的水保經(jīng)費,農(nóng)村比縣城更需要這筆錢。舟曲縣水土保持局工程師尹成戌說,就在7月底,在舟曲磨溝曾發(fā)過一次小的泥石流,縣城到磨溝的公路全部中斷。
即便因為“5·12”地震后獲得了九百多萬的專項資金,但面對403個自然村,堤防改造工作也無法全面鋪開。“一年只能推進13-14個自然村,投入70萬-100萬用于基礎設施、堤防改造?!敝矍h常務副縣長楊學鋒介紹說。
2008年“5·12”大地震后,北京國土局專家曾來舟曲勘測過,他們告訴楊學鋒,舟曲1平方公里,泥石流滑坡密度達到0.37,需要投入2.6億才能完全治理。而2009年舟曲縣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才1800萬元?!斑@也只夠發(fā)干部一個月的工資,我們是吃飯財政,根本沒有多余的錢用于環(huán)境治理?!睏钫f。
8月9日,失去親人的老人和小孩在廢墟上痛哭。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被嚼干的“甘蔗”
先是森林,再是水利,最后是礦產(chǎn),對于自然資源的掠奪就像嚼甘蔗一樣,一節(jié)一節(jié)地把舟曲嚼干。
開車沿著白龍江進入舟曲縣城的路上,舉目四望,幾乎所有山的石巖都裸露在外,像是一個沒衣服穿的貧苦老人,這還是造林20年后的結(jié)果。很難想象,解放前,這里的泥土曾孕育過舉世聞名的原始森林。
在舟曲老一輩人印象中,森林茂密的舟曲常被冠以“不二揚州”、“甘肅江南”的美譽。48歲的馮虎林從小在三眼峪看到的也都是一片林子,“最大的樹,一個人抱都抱不住”。
1950年代,舟曲以豐富的森林資源支持國家建設,由此,一場長達半個世紀的林業(yè)開發(fā)拉開了帷幕。
舟曲林業(yè)局下屬的923林廠承擔了這一政治使命,舟曲縣林業(yè)局副局長姜海紅記得,最鼎盛的時期林廠有六百多個工人,光育苗工就有兩百多。而在上世紀70年代公路未通之前,經(jīng)常可以看到白龍江上幾百個木筏漂流而下的壯觀場面。
在那個“大干快上”的計劃經(jīng)濟時代,沒有誰會意識到這么做的后果意味著什么。由于是按件計酬,又沒有砍伐限額,對于林業(yè)局的工人來說,當然砍得越多越好。姜海紅回憶,每年的砍伐量最多的時候有25萬立方米?!暗胶髞?,大樹都砍沒了,就砍防風林,而這些用于保護新苗生長的防風林原本是禁止砍伐的。”姜說。
貧窮的舟曲政府更是相當支持這項事業(yè),楊學鋒說,在1998年國家禁止砍伐前,95%的縣財政收入來自林業(yè)。
與無節(jié)制砍伐相伴而生的是,外來木頭販子的大量涌入,以及老百姓的亂砍亂伐?!傲值靥?,什么人都不管不住,砍就砍點吧?!苯<t說。就這樣,舟曲的森林覆蓋率一路從最初的67%,下降到現(xiàn)在的20%。
1981年的一場特大泥石流災害讓舟曲人第一次品嘗到了掠奪資源的苦果。舟曲縣水保局官員謝強回憶,當時5000萬立方米的泥石流傾瀉而下堵塞了白龍江,主要城區(qū)被淹,幸運的是,除了農(nóng)田房屋被淹外,人員傷亡不多。
1985年開始,林業(yè)局的發(fā)展思路發(fā)生轉(zhuǎn)變,砍伐數(shù)量開始逐年遞減,并加強造林計劃。
但可惜的是,由于常年干旱,土層又不厚,加上許多防風林被砍光,至今二十多年的造林工程收效甚微?!吧L率很低,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小老樹’。”在舟曲縣林業(yè)局工作了20年的工程師王了德說,1998年停伐后種的樹苗,許多都只是種下去的時候澆過一次水?!爸荒茏屗钪托辛?,讓它好好長就沒辦法了?!?/P>
一個根本的原因在于造林費太低。王了德算了一筆賬,中央每畝地給100元的造林費,而按照今年每株樹苗1塊多的價格,100元連買苗都不夠,“因為每畝地至少要栽200株,更別奢談灌溉蓄水工程了?!?/P>
1998年的停伐,等于掐斷了舟曲縣的經(jīng)濟命脈,2001年,舟曲縣找到一個新的生財之道——在白龍江及其支流上大興水電站。
短短十年間,舟曲縣獲得審批的大小水電站55座,共54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目前建成的有27座,僅在拱壩河上就聚集了大小水電站十多座,幾乎每隔10公里就有一座。水電已然替代林業(yè)成為舟曲的經(jīng)濟支柱,“爭取在2012年稅收過億?!敝矍笨h長楊學鋒說。
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種重走資源掠奪經(jīng)濟的老路,可能會帶來短期的經(jīng)濟效益,但對環(huán)境的破壞卻跟砍伐森林一樣致命?!靶匏娬疽ㄉ秸鞯兀瑤r體被松動,植被被破壞,會引起新的滑坡,棄渣堵塞河道,在溝道中胡亂堆積也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松散固體物質(zhì)?!币晃恢矍賳T說,高懸的水庫還威脅下游群眾的安全?!?007年,拱壩河有一處水電站曾發(fā)生過水庫潰堤事故,農(nóng)田被淹,下游的一座橋也被沖垮?!?/P>
對于水電站的大肆擴張,本應是監(jiān)管水電站的舟曲縣水電局作用卻相當有限。該局局長李云鵬稱,只有1千千瓦以下裝機容量的水電站,水電局才有權(quán)力批復,而這樣的電站只有兩個,1千千瓦以上的必須由甘南州發(fā)改委批,而一份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整個甘南州已經(jīng)建成水電站156個。
水利并非舟曲可以用來招商引資惟一法寶?!爸矍慕鸬V是小而富?!眮碇矍_金礦的陜西老板王濤已有十多年的金礦開采經(jīng)驗,今年4月剛到舟曲投資,“一下子可能挖到幾十克、上百克金子,其他地方還很少見。”據(jù)楊學鋒介紹,到去年為止,獲得礦產(chǎn)開采權(quán)資質(zhì)的企業(yè)已有29家,不過已經(jīng)開工的僅有甘肅盛達集團一家國有金礦企業(yè)。
舟曲的努力與苦衷
對于有著二十多個滑坡預警點的舟曲,一年的水土保持項目經(jīng)費不到300萬元;對于水電站大量開工后的舟曲人,電費卻上漲了一倍。
盡管按照合同規(guī)定,水電站占用一平米土地要繳5元的水土保持費,一度電要繳3-5厘的資源補償費,但這樣的補償對于龐大的水保開支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在“吃飯財政”的大背景下,舟曲縣的泥石流保護基本上是靠外援。
在森林禁伐之前的1991年,長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員會(下稱長保委)就已經(jīng)在舟曲成立了一個二級站,負責泥石流滑坡的預警工作。二級站站長謝強回憶,當時舟曲上報了十幾處泥石流多發(fā)區(qū)域,但最終只有泄流坡、鎖兒頭這兩個地方被選作預警試點。
泄流坡、鎖兒頭分列舟曲縣城東西兩側(cè),在縣城周圍十多個規(guī)模巨大的泥石流多發(fā)區(qū)域中,它們被認為威脅最大。
預警網(wǎng)絡在兩年之后開始密布鄉(xiāng)村。1994年,舟曲縣群防群測管理站成立,在已構(gòu)成危脅的二十多個滑坡點,都設有預警員。
效果有目共睹。根據(jù)舟曲縣水保局工程師韓林宏的統(tǒng)計,已成功預報了南山、兩河口、云臺等7處滑坡,確保了五千多人的傷亡和一千多萬元的財產(chǎn)損失。
不過,即便如此,舟曲縣水保局仍然只能勉力維持。從1991年開始,長保委每年給舟曲水保局14萬元的工作經(jīng)費,群測群防管理站站長張曉紅說,2008年這部分資金中斷,他們不得不解聘了幾個臨時工。
項目經(jīng)費維持在每年200萬-300萬元,這部分錢只夠用于一些農(nóng)村基礎堤壩的修建。水保局不止一次向反映過費用緊張的問題,希望能多向舟曲傾斜,但長保委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位水保局官員轉(zhuǎn)述了長保委的答復:“總盤子就那么大,你多了,別人就少了。”
州級政府雖然沒有太多的財力支持,但卻在每年夏季汛期來臨前,發(fā)出預警信號。從現(xiàn)在能搜集到的資料看來,甘南州國土資源局至少從2007年就開始每年制定《甘南州年度地質(zhì)災害防治方案》,其中舟曲的預警點最多,有二十多個,在2008年4月的預警點中,這次發(fā)生災害的寨子溝、硝子溝均在名單之列。
水土保持只是預警,但如果是砍伐森林將遭到重罰。兼任舟曲森林公安局局長的姜海紅說,只要非法砍伐運輸收購1立方米木材就會拘留,并以市場價格的1-3倍給予賠償,此外,還要種下10株新苗,并進行灌護。而如果達到3立方米,就會追究刑事責任。
只是在昂貴的電費面前,零星的偷伐樹木的事情還是時有發(fā)生。盡管十年來水電站興建了不少,電費卻不降反升?!霸瓉硪欢戎灰獌擅?,現(xiàn)在要五毛二?!币晃豢h城居民抱怨,水電站的發(fā)展都是政府得利,老百姓一點好處都沒有,這些電站的技術(shù)員都是外地人。
這位居民有所不知的是,在一些偏遠的鄉(xiāng)村,由于運輸管道太長,電費最高達到七毛。
但政府似乎也有自己的苦衷。楊學鋒說,過去電費便宜是因為縣里所有的水電站發(fā)展,現(xiàn)在水電站多了不少,但都必須歸入國家電網(wǎng),縣政府無權(quán)干涉電價?!拔业脑O想是,國家能不能補貼電費,老百姓總要把生飯煮熟吧。一度電能不能補貼1-2毛呢?”
最后的趕工
地震重建給舟曲帶來了最后的防治資金。在8月7日深夜的泥石流傾瀉之前一個小時,工人們還在三眼峪攔渣壩外的腳手架上趕工。
隨著新的水電站和礦場的陸續(xù)上馬,舟曲縣的財政由此增加,但公共治理的投入?yún)s未見上漲,與此同時,一個致命的危險正一步步向舟曲逼近。
三年前,供應縣城居民飲用水的水庫遷至三眼峪下方時,馮虎林就意識到了這一點。馮的愛人王素琴是人大代表,從2007年開始,每年都向縣人大提交議案:三眼峪是縣城居民用水及校場壩農(nóng)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地,長期以來由于人為砍伐,植被破壞嚴重,不盡快恢復植被,縣城的供水和校場壩灌溉矛盾將繼續(xù)惡化。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2009年,當時因為“5·12”地震重建,縣里的資金略微寬裕了些。是年10月20日,舟曲縣環(huán)保局給王素琴答復如下:中央重建資金安排969萬元,分兩年實施這個工程,2009年實施生態(tài)保護工程,建設6處攔渣壩,投資140多萬元,10月25日全面動工,12月底竣工。2010年建設修復工程,投資680多萬元。包括擋土墻、圍欄、旱廁等。
在三眼峪,最外邊那段殘存攔渣壩外的腳手架上尚存著工人的體溫,8月7日晚上11點,四十多名工人有的在緊急趕工,有的在帳篷里休息,此時,黑云壓頂,電閃雷鳴,離這不遠的北部山脈上下起了一場暴雨,官方數(shù)據(jù)稱當時的降雨量有97毫米。
住在山下三眼村的預警員楊景朝感受不到這猛烈的暴雨,當天的天氣預報里并沒有發(fā)布暴雨警報,而這時在縣城多數(shù)地帶,雨量只維持在10毫米上下。按照規(guī)定,如果發(fā)現(xiàn)有暴雨,必須在第一時間電話通知縣水保局,水保局再向縣委縣政府反映。但當泥石流咆哮而下時,一切通知都來不及了——電力通訊全部中斷。
晚上11點30分左右,在東街的竇芳聽到有人喊:“發(fā)洪水啦!”她叫醒熟睡中的奶奶趕緊沖出門外拼命地跟著人群往高處跑。事后,她認為泥石流爆發(fā)已有先兆。今年6月,縣城里好多人都拉肚子,有人去醫(yī)院檢查時發(fā)現(xiàn)了大腸桿菌,“水庫恰好就修在泥石流多發(fā)區(qū)的下方,懷疑是水庫里混入了泥石流。”
原本孕育過茂密森林的泥土在暴雨的沖刷下,成了奪命泥漿,沖垮舟曲縣城人口最密集的村莊和街道?!澳抢?-6層的高樓就有二十多幢,全部被淹沒?!?/P>
“光月圓村就有八百多戶人家,最后沒被淹的房子就那么幾棟。東街南門三百多人失蹤,東街村三百多戶中有三分之二的房屋被埋?!币晃划?shù)馗刹拷榻B。“最根本的問題還是50年的森林砍伐造成了今天的惡果,大自然現(xiàn)在終于在報復我們了。”一位從事水利工作多年的舟曲官員說。
在災難后第三天,人們終于盼到了第一個好消息。8月10日11點30分,在現(xiàn)場的新華社記者報道,救援人員將被困60小時的老人劉馬勝代救出。而《解放軍報》的8月10日的一篇報道披露了許多令人感動而振奮的搶先救災細節(jié):8月10日上午,新疆軍區(qū)某陸航旅4架直升機,克服雷暴等惡劣天候影響,將救災指揮人員投送到救災現(xiàn)場,搭起空中生命救援通道,確保重傷員及時后送;在堰塞湖爆破現(xiàn)場,布線和裝藥都是由某集團軍“黨員突擊隊”負責驗收,突擊隊員冒著生命危險跳進水里認真檢查,確保爆破萬無一失;蘭州軍區(qū)某舟橋團官兵連續(xù)奮戰(zhàn)15個小時,深入堰塞湖災區(qū)救人,當天共救出8名被困群眾。
但更多的人還在幾乎徒勞的尋找自己的親人。這天下午,三眼峪溝入口,許多家屬們自發(fā)展開了尋親行動,事發(fā)當晚,四十多名工人中有8人因躲避不及而被泥石流沖走。他們手拿一根根長長的鐵棍,看蒼蠅聚集的地方就往下探兩下,然后一遍遍開挖,可偌大的山谷,到哪里去找呢?
中新社報道,8月12-13日,舟曲縣及白龍江流域上游將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降雨量一般有30~60毫米,局部地區(qū)有70~90毫米。險情仍未解除,泥石流的陰影依然籠罩在舟曲的頭頂。(南方周末記者 劉俊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周仙姿)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