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人人妻人人爽,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

《學習時報》整版: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保持著強大生命力 ——石仲泉訪談錄(圖)

發(fā)布時間:2021-05-09 18:17 | 來源:學習時報 2021年05月05日 A5版 | 查看:1467次

石仲泉,1938年5月生,湖北紅安人。曾任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參加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工作。

采訪組:您一直提倡“走走黨史”,從考察中央蘇區(qū)開始基本走完了長征路。請談談一路走來的感悟。

石仲泉:“走走黨史”是我調(diào)到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后提倡的。那時胡喬木提出黨史編寫要有生動的場景描寫,把歷史過程寫生動,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一要求做到很難,原因之一是黨史工作者缺乏對黨史的實際體驗。我逐漸萌生了這樣的理念:黨史工作者應有一個由概念黨史經(jīng)過體驗黨史,形成形象黨史,再來敘述和理論黨史的過程;黨史工作者要搞好黨史的研究和寫作,應盡量走出書齋,去感受和體驗某些重要的黨史現(xiàn)場,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一般地說,經(jīng)歷了一番體驗而寫的黨史、軍史、革命史,不會是文山會海,而是有具體材料、生動情節(jié)的;不會是概念化的,而是有血有肉的;不會是干巴的,而是鮮活的,讓人喜聞樂見的。

為什么“走走黨史”要從走長征路開始?這和我的長征情結(jié)有關。在中學時代,就愛聽老師講長征故事。在研究生期間,當看了《長征組歌》演出,對紅軍長征異常神往。我沒想到后來會在黨史部門工作,將來會走長征路。既然研究黨史,而且有了“走走黨史”的想法,就有了怎么走的問題。如果說青年時代對長征的向往是感性的,那么研究黨史以后,對長征的理性認識就對我“走走黨史”從何走起的選擇起了決定性作用。

紅軍長征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華民族史上和世界戰(zhàn)爭史上創(chuàng)造的一個奇跡,是百年黨史最驚心動魄、最精彩感人的篇章。紅軍長征是對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空前考驗。這段歷史不能忘卻,還應大書特書,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因此,在當年“走走黨史”時,我決定首先要走走長征路。

在2003年至2005年間,基本走完了中央紅軍長征路,還有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以及紅二十五軍的部分長征路段。2013年還專門考察了西路軍血戰(zhàn)河西的悲壯歷程。這樣,我就基本實地考察了紅軍長征全過程。由此在宏觀上構建起了比較完整的紅軍長征的生動圖譜,對長征歷史和長征精神有了許多在“書齋”里不可能得到的新認知。

采訪組:您曾講述過黨史上的三次“重要對談”,并由此談到“兩個務必”思想的提出。請您談一談具體情況。

石仲泉:這是黨的建設的一段重要佳話。我在2010年發(fā)表的《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一文中,形成三次“重要對談”的認識。提出三個“對談”概念,則是在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調(diào)研之后??倳浀轿靼仄驴疾鞎r指出:所有領導干部和全體黨員要深刻領會“兩個務必”,繼續(xù)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jīng)受和將要經(jīng)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yōu)異的答卷。受此啟發(fā),我寫了篇《“兩個務必”與“三個對談”》時評,將毛澤東與郭沫若關于《甲申三百年祭》信函往來的筆談稱作“甲申對”,與此前的“窯洞對”“趕考對”,合稱為三個“對談”。

先講“甲申對”。20世紀40年代,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中國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進入重要歷史關頭,勝利的大勢已趨明朗。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在重慶的郭沫若應中共中央南方局主辦的《新華日報》和《群眾》雜志之約,撰寫了紀念大明王朝和大順王朝滅亡300年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于1944年3月發(fā)表。郭文著重論述了300年前的甲申年,艱辛奮戰(zhàn)18個春秋打天下的李自成農(nóng)民軍在攻陷北京城滅亡大明王朝后,花天酒地,沉淪享樂,結(jié)果坐天下不到一個半月就倉惶離京,敗逃南去,剛剛宣告成立的大順王朝灰飛煙滅。

文章發(fā)表時,延安整風運動進入后期。毛澤東在4月對整風運動作總結(jié)的《學習和時局》中說:我們黨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幾次表現(xiàn)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全黨同志對于這幾次驕傲,幾次錯誤,都要引為鑒戒。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一個星期后,延安《解放日報》全文轉(zhuǎn)載《甲申三百年祭》,將它作為整風文獻推薦全黨干部學習。這年11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七中全會總結(jié)黨的歷史經(jīng)驗期間再函郭沫若,感謝此前郭沫若來信對黨的抗戰(zhàn)路線和延安成為民主圣地的夸獎。他寫道:大示讀悉。獎飾過分,十分不敢當……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我雖然兢兢業(yè)業(yè),生怕出岔子,但說不定岔子從什么地方跑來;你看到了什么錯誤缺點,希望隨時示知。毛澤東與郭沫若的這次筆談,我將其稱之為“甲申對”。

再談談“窯洞對”。1945年7月初,黨的七大閉幕20天后,代表中間勢力的國民參政員褚輔成、黃炎培、冷遹、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鈞等6人從重慶飛抵延安訪問。他們走訪了延安新市場和光華農(nóng)場,會見了丁玲、陳毅、范文瀾等朋友,考察了延安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民主政治建設、社會治理和軍民關系等方面的情況,感受到延安由最初2000人發(fā)展到5萬人的巨大變化。其間,毛澤東同黃炎培有一次長談。毛主席問他訪問后有何感想?黃炎培說,我生60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xiàn)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毛澤東稍作思考后明確回答:我們已經(jīng)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這次著名對談,史稱“窯洞對”。

毛澤東為什么明確回答中國共產(chǎn)黨能跳出“周期率”呢?一是我們黨的先進性使然,就是堅持黨的初心,初心變恒心,就有這個可能;二是延安整風和黨的七大對黨的建設所發(fā)生的決定性影響,特別是黨的七大表現(xiàn)的高度民主活潑氛圍和團結(jié)友愛真情,使毛主席很受感動。一些犯過錯誤的領導同志主動作自我批評,博古的發(fā)言還博得大會熱烈鼓掌。最后選舉中央委員會,毛主席多次講話,要選幾位犯了錯誤的同志,包括王明。許多代表想不通,毛主席讓各代表團做工作。在唱票時,直聽到王明的得票超過半數(shù),他才離開會場。七大這樣廣泛地大團結(jié),獲得空前成功。所以,毛主席回答黃炎培的“周期率”問題,信心滿滿地說:我們找到了能跳出“周期率”的新路,就是民主。

毛澤東與郭沫若的“甲申對”和他與黃炎培的“窯洞對”,實際上是一個主題,即如何防治腐敗,保持共產(chǎn)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甲申對”深刻揭示了李自成大順農(nóng)民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李自成農(nóng)民軍打天下18年,坐天下42天,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典型表現(xiàn)。李自成農(nóng)民軍為什么滅亡得這樣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驕傲腐敗。共產(chǎn)黨的成分也有很多農(nóng)民,黃炎培在延安考察后對共產(chǎn)黨佩服,但仍然擔心能否跳出“周期率”。黃炎培提出問題是善意的,毛澤東充滿底氣的回答令他信服。他在回重慶后寫的《延安歸來》中說:“我認為中共朋友最可貴的精神,倒是不斷的要好,不斷地求進步,這種精神充分發(fā)揮出來,前途希望是無限的?!闭驗樗嘈殴伯a(chǎn)黨能跳出“周期率”,這也是他后來參加新政協(xié),并在新中國成立后應邀出任政務院副總理的一個重要考量。

毛澤東關于“趕考對”與“兩個務必”是同時提出的。從前述可以看到,習近平總書記也是將兩者放在一起講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趕考問題講的較多,“趕考對”成了熱門話題。70多年前,毛澤東和周恩來“趕考對”的大背景,是中共中央正在籌建新中國?;I建新中國主要是通過兩個會進行的,即1948年9月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九月會議)和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中央在九月會議上決定從1946年7月算起的大約5年左右時間,摧毀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立即進行三大戰(zhàn)役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消滅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邀請民主黨派代表人物到解放區(qū)共商國是,準備于1949年內(nèi)召開新政協(xié),成立新中國臨時中央政府,取代國民黨反動政府。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作主題報告。根據(jù)這個報告,全會著重討論了四個問題:一是關于黨的工作重心實行由鄉(xiāng)村到城市的戰(zhàn)略轉(zhuǎn)移,要求全黨學會管理城市,將恢復和發(fā)展城市中的生產(chǎn)作為中心任務。二是關于經(jīng)濟政策,明確建國后有五種經(jīng)濟成分,對待不同經(jīng)濟成分采取不同政策。三是關于在全國解決土地問題后的兩種基本矛盾問題(即國內(nèi)的工人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的矛盾,國外的為中國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四是關于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提醒全黨要警惕驕傲自滿、以功臣自居情緒的滋長,警惕資產(chǎn)階級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務必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這次全會對籌建新中國的大政方針基本安排就緒。會后,中共中央及其所屬機構由西柏坡遷往北平。在出發(fā)作準備時,毛澤東對周圍同志說:我們就要進北平了。我們進北平,可不是李自成進北平,他們進了北平就變了。我們共產(chǎn)黨人進北平,是要繼續(xù)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直到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3月23日啟程進京,毛主席只睡了四五個小時,他興奮地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啊。今天是進京“趕考”嘛。進京“趕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來笑著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主席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這段對話,現(xiàn)在稱“趕考對”。

“趕考對”顯然是回應“甲申對”的。從“甲申對”到“窯洞對”,再到“趕考對”,討論的問題是一個,以李自成農(nóng)民軍“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典型“周期率”為史鏡,共產(chǎn)黨絕不能再重蹈覆轍,成為20世紀的李自成。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不能說沒有。不僅黃炎培擔心,其他人也在擔心。1948年12月,遼沈戰(zhàn)役已結(jié)束,淮海、平津兩大戰(zhàn)役大局已定,中國革命勝利在即。劉少奇對馬列學院第一班學員講:得了天下,要能守住,不容易。很多人擔心,我們未得天下時艱苦奮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國民黨一樣腐化。他們這種擔心有點理由。在中國這個落后的農(nóng)業(yè)國家,一個村長,一個縣委書記,可以稱王稱霸。勝利后,一定會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如果我們黨注意到這一方面,加強思想教育,提高紀律性,就會好一些。他還指出:我們打倒蔣介石、打倒舊政權后,要領導全國人民組織國家,如果搞得不好,別人也能推翻我們的。劉少奇非常尖銳講的這個問題,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討論了。毛主席講的“兩個務必”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兩個務必”也是回答三次“重要對談”所提出的問題的。

三次“重要對談”和“兩個務必”思想,雖然是70多年前的往事,但具有永不過時的警示和啟迪意義。腐敗亡黨亡國,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歷史規(guī)律。凡被推翻的政權,無不是腐敗使民心喪失殆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許多政黨由盛而衰,腐敗是致命之根。共產(chǎn)黨會不會重蹈覆轍,成為李自成呢?這始終需要我們黨高度警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實際上就是在新時代條件下來回答三次“重要對談”提出的問題。怎樣防治腐?。恐辽儆兴狞c:一是始終不渝地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煉就共產(chǎn)黨人的“金剛不壞之身”;二是始終不渝地堅持“兩個務必”思想,牢記驕躁非敗即挫,誠恐戒懼永不松懈;三是始終不渝地堅持走民主新路,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四是始終不渝地堅持反腐敗斗爭,不斷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使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成為有口皆碑的常態(tài)。

(采訪組成員:儲 峰 陳 思 李軍輝尹曉徽)

用戶名: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如果看不清驗證碼,請點擊驗證碼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