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04-02 19:40 | 來源:法制日報 2021年03月30日 第06版 | 查看:1802次
開常態(tài)化之方守護“少年的你”
□ 本報記者 朱寧寧
“我的女兒,只要她健康快樂就行了?!逼狈客黄?0億元的熱門電影《你好,李煥英》中的這一金句,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
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靈,不但是父母的最大心愿,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然而,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現狀并不讓人樂觀,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fā)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
究竟該如何守護孩子的心靈家園?在不久前結束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不少全國人大代表都關注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一些業(yè)內人士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護與教育工作沒有一蹴而就,也沒有一勞永逸,更不應是重大事件下的“應急式”或媒體輿論下的“應付式”,應將青少年心理健康保護與教育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出常態(tài)化之策、開常態(tài)化之方,才能標本兼治,取得長久之效。
學校心理危機干預主動性不強
9歲的北京男孩明明(化名)聰明機靈,可以說是一個標準“學霸”。各科成績十分出色,小小年紀就已經拿下各種考級證書。然而,讓明明媽媽沒有想到的是,入學一年多后,班主任主動找到她,說孩子在校的人際交往方面似乎出了點兒問題。由于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自我訴求,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明明不善于跟外界交往,在班里跟老師同學們的相處并不融洽,甚至幾度當眾情緒失控,在課堂上大吵大鬧。明明所在的學校,配有專職的心理老師以及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在班主任的建議下,明明報名參加了心理輔導課程。但是半個學期過去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我們平時對孩子是有些溺愛,而且之前并沒有太過于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覺得孩子學習能力較強,不會有其他什么大問題?!币庾R到問題的嚴重性后,明明媽媽開始在社會上尋找專門針對青少年的心理輔導機構。但是她發(fā)現,找到一家放心靠譜的專業(yè)機構并非易事。市面上各種機構良莠不齊資質混亂,收費水平高低皆有。最終,在朋友的推薦下,幾經考察,她選擇了一家專門一對一對孩子進行“情商”培訓的機構。
每周一次、一個半小時,堅持了半年之后,明明媽媽發(fā)現,孩子開始有了轉變,在學??梢愿蠋熗瑢W們愉快相處,臉上也恢復了笑容。雖然“情商課”的費用不菲,高達每小時900元,但是明明媽媽告訴記者,還會再堅持一段時間,畢竟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小事情,甚至會影響終生。
明明媽媽面臨的境遇和困惑并非個例。在今年全國人大會議召開前夕,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成都市政協(xié)副主席、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里贊專門就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表明,學校未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主戰(zhàn)場”作用,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突出表現為:學校實施心理危機干預的主動性不強,大多數學校將主要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不夠。不少學校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落實不到位,心理健康咨詢室設置不健全或形同虛設,負責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員工作動力不強、專業(yè)化水平較低等問題。
“由于缺少常態(tài)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往往在學生心理健康出現較為明顯的偏差和嚴重不良后果后,學校才被動進行干預甚至補救,加之應急處置能力不足,因此常常收效甚微?!崩镔澱f。
把心理健康課程作為常規(guī)課程
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里贊專門提出了關于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保護與教育常態(tài)化機制的建議,進一步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日常工作,將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納入校長考核范疇。
“學校應把心理健康課程作為常規(guī)課程,同時打造專業(yè)化隊伍,教育部門在編制、經費上支持學校健全心理教師隊伍。此外,還可以建立學生心理動態(tài)研判分析機制,明確和細化心理危機處置干預措施和對心理異常學生的走訪慰問程序,確保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有可靠求助渠道?!崩镔澱f。
在里贊看來,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建立長效救助機制。
“現在,社會力量調動不足,尚未形成針對未成年人心理問題的社會——學校聯(lián)動機制,針對未成年人的社會公益性心理援助機制較少,使未成年人出現心理問題時很難獲得幫助?!崩镔澩瑫r建議,積極探索教育與衛(wèi)生健康部門以及其他多部門協(xié)同聯(lián)動機制,依托就近的醫(yī)院,建立學?!t(yī)療機構危機干預綠色轉介通道。同時鼓勵增設心理救助機構,開通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建立線上青少年心理健康自評和建設專區(qū)。此外,還可以積極引入社會力量,鼓勵有專業(yè)資質的民間專門性機構進社區(qū)開展公益性心理服務,輸送科學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等內容,示范、傳授基本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技能和技巧。
完善精神衛(wèi)生法強化各方責任
“青少年心理健康涉及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媒體等多個方面,需要全社會綜合治理?!敝袊l(wèi)生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醫(yī)科院信息所醫(yī)療衛(wèi)生法制研究室主任曹艷林說。
據曹艷林介紹,目前我國精神衛(wèi)生法、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都有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的規(guī)定或表述,《“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等規(guī)范性文件也作了要求。
“但這些法律系統(tǒng)性還不夠,未能形成合力,而相關規(guī)劃和行動計劃的強制力不夠,操作性也有待加強。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立法?!辈芷G林認為,可以通過完善精神衛(wèi)生法,補充和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的規(guī)定,或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專門行政法規(guī)或規(guī)章,通過法治手段,強化各方主體在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責任,引導和規(guī)范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的各種政策與服務,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進一步凈化未成年人社會環(huán)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兩部事關未成年人的重要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繼完成修訂。兩部修訂后的法律都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作出了相應規(guī)定。此外,正在制定的家庭教育法草案也明確,父母在對孩子實施家庭教育過程當中應當注重使用科學的方法加強引導,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注重未成年人均衡發(fā)展。
“可以說,這些規(guī)定都是以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在監(jiān)護過程當中的特殊注意義務的方式,讓監(jiān)護人在發(fā)現苗頭性問題時就注重進行疏導解決,從家庭教育根源去避免出現心理問題?!敝袊ù髮W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寧寧指出,未成年人的成長是一個心理發(fā)展不斷健全的過程,如果出現問題,一定是其所處環(huán)境包括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環(huán)境存在諸多負面影響因素,出現了一系列隱患。所以,立法更多地就是從這三方面入手,增加保護性因素,消除風險性因素。
談及如何讓這些法律規(guī)定真正落地,苑寧寧認為,首要關鍵因素就是提高未成年人父母及其他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護能力和意識,使其能夠第一時間發(fā)現問題、正視問題,同時還有能力去解決問題。
“但這種對家庭監(jiān)護能力的考驗,很多時候是沒有辦法完全靠家庭自身來解決的。所以,由政府來提供相應的公共產品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可能是預防、發(fā)現未成年人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個根本解決措施。”苑寧寧認為,政府應當從普惠性、可及性、專業(yè)性以及分布均衡性角度出發(fā),發(fā)展和健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只有提高家庭監(jiān)護的意識和能力,才能為預防未成年人心理問題打下良好的家庭基礎?!?/p>
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均明確規(guī)定,學校應當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納入教育體系當中。苑寧寧建議,學??梢源竽懙靥剿鲀炔啃睦斫】岛Y查機制,形成定期排查制度,在發(fā)現學生有心理問題的時候,及時與父母和其他監(jiān)護人進行溝通。
此外,苑寧寧認為,從社會環(huán)境層面來看,雖然未成年人產生心理問題大部分源于家庭,但未成年人在進行網絡社交過程當中也會受到一些影響,由于自身的自制力、辨別力不足,有可能受到很大的沖擊。因此,必須要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社會環(huán)境的凈化和治理,特別是要在網絡空間內最大程度消除導致未成年人出現問題的社會隱患。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