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05-09 08:21 | 來源:河北文明網 2010-05-04 11:30:00 | 查看:1746次
四月的雨淅淅瀝瀝下著,雨水不停地匯到地上,流淌著。在這個仍透著寒氣的春季午后,位于清苑縣城老城區(qū)的三合園小區(qū)顯得格外安靜。一個瘦瘦高高的身影撐把大傘拐進巷子,在愈下愈緊的雨地里邁著大步。一輛三馬車從他身邊駛過,把積了一巷的水碾得四濺?!按髠恪痹谌R車旁閃身頓了一下,拐進了巷東6號居民樓。
眨眼的空兒,“大傘”又轉了回來,傘下多了根米長的鐵鉤,順著雨水熟稔地摸索,在水里輕輕一挑,把堵在下水口的塑料袋“釣”了上來,瞬時,嘩嘩的水流歡暢地打著旋奔流而下,在“大傘”的注視下,平整的巷路一點點露出它本來的模樣。
這位手撐大傘的大個子,正是三合園小區(qū)6號樓的樓長“助理”陳振栓。去年才從縣物資局退休的老陳,已經在三合園小區(qū)住了十幾年。因為一副熱心腸,他在老4號樓當樓長一干就是十來年,搬到6號樓后,因為樓里已有個挺負責任的樓長,于是老陳被大伙兒封了個新“官”——“樓長助理”。
老陳不善言辭,可是卻把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燒得夠旺。起先,他跟開發(fā)商溝通,將通往地下室的樓道改造成了一半斜坡一半樓梯,這樣推車上下就方便多了。后來,他又跟大伙合計著集資在樓院大門口安上了鐵藝大門。這下子,院里安全了,老陳的事兒可多了:晚上惦記著上鎖、鎖銹了及時灌鉛、插銷不靈了趕緊換上……老伴兒說他“閑”的,他只氣定神閑地答:“大伙兒都忙著呢,我順手就干了?!?
就為著給大伙兒干事“順手”,老陳攢下了一套“家當”:笤帚、掃帚、鐵锨、鋤頭一應俱全,鐵锨有圓頭的、方頭的,分別用于挖土、鏟雪;鋤頭有長把的、短把的,方便整理花池內外;還有捅排水管用的自制鐵鉤、做衛(wèi)生時穿的軍綠膠鞋,甚至還有一套辦白事用的家什。家住一單元的崔玉婷說:“老陳這個人可真是好。平??粗豪锬膬号K了就掃掃,哪兒壞了就修修,花池里的冬青和紅葉小檗,修剪、澆水,都是老陳主動就干了,從來不攀不靠。每回冬天下雪,他都拿出自備的掃帚、鐵锨及時清掃,院子里的路面從來沒有因為下雪變得難走過。其實人家家里頭事也挺多,還有80多的老母親,可他就是常年這么堅持。一個院里多兩個這樣的人就都好咧。”
說到掃雪,6號樓的鄰居們發(fā)現老陳還有個講究。按說一般人掃雪,習慣都是從自家門前掃起,要不就是從院里向外趕著掃,可老陳住在二單元,回回卻總是從院門口的三單元掃起,為啥?住在三單元的史新慧心里最清楚:“我母親和一樓的阿姨歲數都大了,腿腳不靈便,這是老陳叔怕她們出門早滑呀。其實,老陳叔對大伙兒的事都特別上心,除了衛(wèi)生和安全,哪家有個大事小情的,他都帶頭張羅,有時甚至比主家想得還周全。在他的帶領下,我們整棟樓就是一個團結和睦的大家庭。誰家有婚喪嫁娶的,街坊鄰居都過去幫忙,相互幫襯著把事情辦圓滿?!?
老陳的圓滿可不止一棟樓。他以前住的老4號樓西頭有個污水井,井蓋是長方的,蓋不嚴,一到夏天臭味四溢。為這事他可沒少發(fā)愁,總琢磨著找個井蓋換上。一回縣里修路,淘汰了些圓井蓋,他趕緊撿回來一個。不成想,換井蓋的時候他卻砸傷了手指,縫了4針還輸了幾天液,可老陳說:“當過兵的人,這點傷,沒事兒?!?
不把自己當回事的老陳每年入冬前都要惹老伴生回氣。因為三合園小區(qū)是個混合小區(qū),舊樓里的很多設施都老化了,每年到供暖期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組織供暖商和小區(qū)居民代表進行溝通、收暖氣費早已成了老陳“分內”的事。老陳說:“大冬天的要是沒暖氣,這日子可沒法過。新樓設施好,好辦,那邊老樓就得想轍,可不能讓大伙兒凍著?!比ツ甓?,為盡快收齊費用讓大伙兒供上暖,他先后組織居民代表和供暖商協商了7次。為和一位不愿交費的住戶溝通,60多歲的老陳顧不上大夫讓“少走動”的囑咐,拖著靜脈炎發(fā)作的病腿,爬了5趟4樓。老伴又心疼又生氣,老陳卻還是那句話:“大伙兒都忙,咱順手就干了?!?
到地下室時順手給走廊拖拖地,接送孩子時順手掃掃大院衛(wèi)生,整理后院時順手埋好井蓋防止雨水灌了地下室……十幾年來,老陳“順手”把街坊鄰里的心聚在了一起,讓整棟樓、整個小區(qū)氣氛更加和諧,人們生活得其樂融融。
(責任編輯:盧亞飛)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