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04-28 00:32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0-04-27 | 查看:12355次
川藏歸鐵漢 大愛暖鄉(xiāng)鄰——記安徽省岳西縣退伍軍人劉磊
菜花沁香,溪水鳴嚶,勤勞的農民在地里點豆種瓜。仲春的板舍村清幽秀美,是一幅和諧怡人的田園風光畫。
整個上午,村莊里只聞書聲瑯瑯,村里的孩子們在村小里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的蜜糖。與村小隔著一條水泥馬路的敬老院里,老人們坐在太陽底下悠閑地曬著暖陽,拉呱著閑話。
敬老院樓下的兒童服務中心里,高高大大的劉磊一大早就來到辦公室,批改好孩子們的作業(yè),上岳西留守兒童網(wǎng)發(fā)布了幾條留守兒童求助信息,與兩個留守兒童的父母上網(wǎng)交流了一會兒,去隔壁的春苗書屋把翻亂了的書一本本擺放好,看了看時間,又急忙跑到樓上的敬老院里,給89歲的儲秀英老人喂藥。
自2007年至今4年來,劉磊的每一天,都是在為老人和孩子服務中充實地度過的。
留守兒童的“男媽媽”
1997年12月,25歲的劉磊因患高原綜合不全癥,聽從部隊黨組織的安排,光榮病退回到地方。退伍后,他沒有找民政部門安排就業(yè),或者要錢,而是決定自食其力,不給國家增添負擔。他在老家岳西縣來榜鎮(zhèn)楓樹村開了一年車,到福建打過3年工,后來入贅毛尖山鄉(xiāng)板舍村,并在當?shù)匦W里當過4年代課教師。
板舍村地理位置偏僻,當?shù)爻赡耆舜蠖嘣谕獾卮蚬?,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代課的幾年中,劉磊與孩子們朝夕相處,與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同時,他注意到,不少留守兒童存在生活自理困難、心理孤僻、行為缺乏約束等諸多問題。這讓他萌生了用自己積攢的錢,成立一個為留守兒童解決問題的公益性組織的想法。
2007年,經過一年的籌備,毛尖山鄉(xiāng)留守兒童服務中心正式運行了。最初,沒有辦公場所,劉磊就把服務中心設在自己家里。中心供留守兒童免費借閱圖書,免費拔打親情電話,免費讓留守兒童與在外打工的父母視頻聊天,同時,劉磊還免費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輔導、心理咨詢。后來,村里創(chuàng)辦了敬老院,村“兩委”安排劉磊將服務中心搬進敬老院一樓。
兒童服務中心有兩間房子,一間是辦公室,一間是春苗書屋。辦公室里只有兩臺舊電腦,幾張舊桌子,電腦是用來與外界聯(lián)絡的,桌子是給孩子們寫作業(yè)的。春苗書屋里有8000冊兒童圖書,其中1500冊是劉磊個人掏錢購買的,1500冊是上舍小學提供的,岳西縣委宣傳部支持了1000冊,另外的是社會各界近幾年捐獻的。
4月13日中午,村小下課鈴聲剛剛響起,孩子們就朝服務中心涌來,有的到書屋里看書,有的到辦公室里與劉磊談心,向他請教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他們快快樂樂的,像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鳥。有的說:“劉磊大哥哥,我跟你說一個小秘密?!庇械恼f:“劉磊大哥哥,這個題目我做不來,你教教我。”有的問:“劉磊老師,我家的小狗感冒了,該吃什么藥?”一臉陽光帥氣的大男孩劉磊,樂呵呵地,在孩子們的包圍下,逐一耐心解答他們的問題。對留守兒童們來說,劉磊不僅是他們的父母、大哥哥、好老師,還是他們最要好的知心朋友。
服務中心運行以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許多留守兒童在劉磊的幫助下,走出了心理陰影,擺脫了孤獨感,改正了不良行為習慣,提高了學習興趣和成績,解決了生活上的困難。3年級小男生劉奇瑞,由于母親早逝,性格十分孤僻,劉磊經常和他談心,現(xiàn)在小奇瑞變得非?;顫?,成天開開心心,與正常孩子毫無區(qū)別。5年級小女生儲蕾,父親去世了,母親在外地打工,以前性格特別內向,不愿意和別人交流,劉磊每天都找她交流,和她做無話不談的朋友,終于取得了她的信任,如今她也變得活潑開朗。6年級小女生儲婷婷,父母在浙江打工,家里只有年邁的奶奶,不能照料小孫女,婷婷的父母把孩子委托給了劉磊,劉磊把她安排與敬老院的老人一起吃飯,不僅為她輔導功課,還給她洗衣服,負責所有的生活起居,讓她擁有了一年快樂美好的童年。
2009年3月,劉磊建立了岳西留守兒童網(wǎng),通過網(wǎng)站發(fā)帖,請求網(wǎng)友支援板舍村和毛尖山鄉(xiāng)的留守兒童。網(wǎng)站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僅去年一年,外地網(wǎng)友就與11位留守兒童成助學對子。劉磊還通過網(wǎng)站,爭取日本斯巴魯公司和這家公司的車隊,為上舍小學捐獻了價值10萬元的體育器材、價值3萬元的學習用品和衣物。幾年來,通過網(wǎng)站,前后有70多名省內外大學生在暑期來毛尖山鄉(xiāng)支教。
為了留守兒童,劉磊把多年積蓄的幾萬塊錢全部投入到了中心,幾年來沒有拿過一分錢工資。反倒是在村衛(wèi)生室當醫(yī)生的妻子儲芳以及岳父,把他們的工資貼了不少到中心的運行里。
孤寡老人的“親兒子”
2007年11月,板舍村敬老院正式創(chuàng)辦了。村里要聘一個有愛心、善待老人、善于管理、沒有貪心的人來管理敬老院,劉磊毛遂自薦,當上了院長。這樣,劉磊就不再只是孩子們的“男媽媽”了,還成了老人們沒有血緣關系的“親兒子”。
“劉院長比我的親生兒女還親。他人好,耐心好,對我們這些老頭子老太太關心照顧,我們非常喜歡他?!?89歲的老人儲秀英說,“有一次,我們院里的儲誠漢生大病,屎尿都在床上,劉院長一點都不嫌他,幫他洗澡,有一次洗了4盆水。那個臟,那個臭,我這個老太婆都怕,劉院長不怕。有一次,儲西元開刀,前前后后都是劉院長服侍,要不是他,早就沒儲西元這個人了?!?
59歲的老人儲南焰說:“我們敬老院里的伙食不錯,雞、鴨、魚、肉、豆腐、千張、粉絲、青菜,樣樣都有。吃的油水重,原來在家沒油水,一餐要吃兩大碗,現(xiàn)在只一碗飯都吃不下。穿的,用的,也都有,院長還每個月給我們零花錢,比我原先在家里過的日子強多了。要是上級想把劉院長調走,我們就是搶也把他搶回來?!?
在敬老院采訪,老人們爭先恐后向記者訴說劉磊對他們的好,有的說著說著,就用袖子揩眼淚。那場面,真的讓人好感動。
在敬老院,劉磊不僅是院長,還是20多個院民的服務員、衛(wèi)生員,以前沒請人燒飯,他還兼了炊事員。劉磊給老人們洗衣服、洗被子、服侍一應起居。老人們有個頭疼腦熱的,他立即請醫(yī)生,給老人買藥,并按時督促老人吃藥。每天深夜,他都要到各個房間轉一遍,給老人們蓋被子。
為了改善老人們的生活,劉磊還在敬老院周圍開辟了菜園子,吃不掉的菜就賣給附近的小店。天氣晴好時,他還帶領身體健康的老人上山打柴,省下柴火費。這幾年,院里在這方面創(chuàng)收了2萬多元。這些錢除了給老人們買好吃的、買衣服、買藥品,多余的他還每個月按時給老人們發(fā)零花錢。
而他自己,一個高中文化水平的壯年勞力,前幾年每個月的報酬只有300元,現(xiàn)在加了一些,也不過50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頭挑著老人,做他們貼心貼肺的好兒子,一頭挑著孩子,做他們知己知彼的好媽媽。不了解他的人,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在名聞鄉(xiāng)里古道熱腸的小伙子,曾經是一名優(yōu)秀的軍人,曾經開著給沿途兵站運送軍用物資的東風大貨,在有“生命禁區(qū)”之稱的“川藏線”上整整跋涉4年。
“川藏線”上的鐵漢
1992年11月的一天,19歲的農家小伙子劉磊夢想成真,穿上一身嶄新的草綠色軍裝,告別父母和家鄉(xiāng),坐上部隊接新兵的軍車,開往昆明35207部隊。這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tǒng)和輝煌戰(zhàn)功的部隊,曾在1979年和1984年兩次老山戰(zhàn)役中立下汗馬功勞。
臨行前,祖父劉欽臣拉著孫子的手,一再叮囑:“孩子,無論你到了哪里,都要記住爹爹(爺爺,岳西方言)的話,多做好事多積德?!眲⒗卩嵵氐攸c著頭說:“爹,您老人家放心吧,我不會忘記的?!?
多年以后,面對記者,劉磊動情地說:“當兵前,我的家庭,尤其是我爹爹,對我的成長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影響最大。爹爹從我小時起就教育我說,人活在世上,一定要做點事、做好事,不求回報,這樣才不枉來世上走一遭?!眲⒗谟终f,到了部隊,看了戰(zhàn)爭展覽館、讀了團史、接受了奉獻精神教育,這一切對我的震撼非常大,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此深深烙在我的心上。
在新兵連訓練3個月后,由于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表現(xiàn)和訓練成績特別優(yōu)異,他從800名新兵中脫穎而出,被挑選到成都軍區(qū)司令部,給其時任軍區(qū)后勤部部長、軍區(qū)顧問的楊以山將軍當警衛(wèi)員。
楊以山將軍是安徽六安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后來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一個老革命家。將軍戎馬一生,身上留下好多個彈片,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當時70多歲的老將軍性格和藹,生活十分節(jié)儉,并且非常關心群眾疾苦,經常向希望工程、慈善機構捐款捐物。在給楊以山將軍當警衛(wèi)員的一年中,將軍的日常生活都由劉磊打理,將軍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他的奉獻精神,給了劉磊深遠的影響。
1994年3月,劉磊被部隊分配到川藏兵站部56229部隊,開車跑“川藏線”,運輸軍用物資。
“川藏線”即川藏公路,是連通四川成都與西藏拉薩之間汽車通行的第一條公路。這條路九曲十八彎,有“生命禁區(qū)”之稱。在10多年前,路只有一車寬,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間有32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14條江河,最出名的是金沙江、瀾滄江和大渡河,路上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頻發(fā)生。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十八軍躍進“川藏線”時起到現(xiàn)在,這條路上已經犧牲了3000多名軍人。也就是說,整個“川藏線”,3000里路程,每一個里程碑下都有一名烈士的英魂。就是在這條路上,劉磊和戰(zhàn)友們一樣,把生命系在方向盤上,整整跑了4年,隨時都有可能犧牲。
劉磊說,每次部隊運輸連進藏,每輛車上都有3個軍人,一個師傅兩個徒弟。剛開始兩年,劉磊當徒弟,第3年開始當師傅。在高原上行駛,每一天都要經歷春夏秋冬。早上氣溫非常低,最低時零下20度。正午氣溫很高,在30度以上。到了晚上氣溫又驟降到零下。常常是上山下雨,山頂下雪。但這些,與途中的雪崩、泥石流、塌方區(qū)相比,都還算不了什么。
從成都出發(fā),到新都橋兵站,進入藏區(qū),翻越雪山,開始高原之行,一路上,要翻雪山、過江河、穿越泥石流區(qū)和塌方區(qū)。海拔最高的東達雪山海拔有5008米,最低的巴塘兵站也有2000多米,其間的道路結著冰,足足有10公分厚,車輪時常打滑,而路邊就是萬丈深淵。過金沙江、瀾滄江和大渡河時,但見江水拍岸,令人頭暈目眩。在泥石流區(qū),由于冰雪消融,造成山體松動,時不時像洪水一樣沖下山腳,稍有不慎,車子就會被卷入其中,粉身碎骨。而在幾條大江河邊,由于江水沖涮,路基經常被沖壞,形成塌方區(qū)。過塌方區(qū)時,要自己砍大樹搭到塌方缺口上通過,非常危險,出事的很多。
劉磊說,在運輸連,沒有軍官和士兵之分,只有師傅和徒弟,走這條線,每一次,對駕駛員的駕駛技術、駕駛經驗和心理素質,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當年,有一個叫徐思平的戰(zhàn)友,就因為車輪打滑,犧牲在川藏線上。而劉磊這個鐵打的漢子,憑著過硬的技術、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積累的豐富經驗,4年中,數(shù)十次穿越“川藏線”,從未出過安全事故,榮立三等功一次,評為優(yōu)秀士兵3次,受嘉獎10多次。
“生命禁區(qū)”的生死考驗
在“川藏線”開車,劉磊記憶最深的一次是“處女行”。
那是1994年5月,在經過強化訓練后,劉磊跟著師傅上路了。沒想到,第一次出車,車子就出了大故障,在“川藏線”白馬段,發(fā)動機被泥石流砸壞了,沒有配件維修,必須等到連隊40多天后再次進藏才能更換發(fā)動機。連部臨時開會決定,留一名戰(zhàn)士值守軍車,防止軍用物資受損。劉磊主動要求留了下來。
部隊開走了,留下劉磊一個人面對茫茫雪山。那40多天里,他吃的是方便面,喝的是雪水,沒有蔬菜,沒有熱飯熱水。沒有人和他說話,周圍人煙全無,強烈的孤獨感幾乎讓他發(fā)瘋,有時,他實在太想說話了,就自言自語,或者跟路過的藏羚羊說話。嚴重的高原反應讓他呼吸困難,胃痛,流鼻血,身體迅速消瘦。冷,要命的冷,而且一個人值守,還時時存在生命危險,不僅怕野牦牛攻擊,還怕有壞人襲擊。但部隊教育他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一直支撐著他,鼓舞著他。
40多天后,終于盼來了再次進藏的連隊。這時候,劉磊已經瘦得不成人形,體重銳減20公斤。回到成都,部隊立即把劉磊送進醫(yī)院,住了一個月,劉磊的身體健康才基本恢復。
那次,連長見到他,心疼得不行,和劉磊抱頭痛哭,說:“我的兵,真優(yōu)秀!”
(責任編輯:孫賓)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第1樓 安徽省安慶市2010-05-03 10:40:14 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