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0-02-10 00:33 | 來源: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 2020-02-06 | 查看:3134次
禽流感、豬流感、非典、埃博拉,再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也許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感受到流行病毒如此巨大的威脅。千百年來,人類與流行病毒的戰(zhàn)斗從未停止,而“病毒的變種幾乎無窮無盡”。今天,小編精選出四本有關人類抗擊疫情的書,希望能提高我們對流行病毒的認知和警惕,并由此思考人類該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
1.
逼近的瘟疫
逼近的瘟疫
(美) 勞里?加勒特著 楊岐鳴,楊寧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7
索書號:D58/28A
館藏地:育才圖書借閱區(qū)/雁山圖書借閱區(qū)
內(nèi)容簡介:
在這本如驚悚小說一般讓人緊張不已的紀實作品中,作者以令人信服的口吻告訴大家:人類在與瘟疫的戰(zhàn)爭中打了敗仗。
反觀此書問世的幾十年間,艾滋病已從非洲和美國爆發(fā),逐步蔓延到全世界;一度被消滅的瘧疾又在熱帶地區(qū)死灰復燃,殺傷力超過以往;具有抗藥性的病菌卷土重來,以驚人的速度感染新的人群;SA RS曾在幾個月間肆虐于中國大地,吞噬了許多鮮活的生命;禽流感連續(xù)多年在世界各地此伏彼起,不斷傳來死人的消息……事實說明,作者并不是在危言聳聽。
假如你熱愛生活,珍惜健康,你應該讀一讀這本書。畢竟,生命對于人只有一次,人命關天。
作者簡介:
勞里·加勒特(Laurie Garrett),美國著名女記者,是獲得皮博迪獎(The Peabody Award)、喬治·伯克獎(George Polk Award)和普利策獎(Pulitzer Award)三大著名新聞獎的第一人。曾就讀于加州大學,攻讀公共衛(wèi)生,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后先后到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進修。在校期間即對新聞事業(yè)產(chǎn)生濃厚興趣,后來成為專業(yè)記者,在全美公共廣播電臺、《新聞日報》等單位就職?,F(xiàn)為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全球衛(wèi)生高級研究員。著述頗多, 除本書外, 另有《失信:全球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之癱瘓》《流行天下!傳染病的世界》等, 并且經(jīng)常為各大報刊及通訊社撰稿。文字細膩生動,頗受好評。
2.
病毒來襲:
如何應對下一場流行病的暴發(fā)
病毒來襲:如何應對下一場流行病的暴發(fā)
(美) 內(nèi)森·沃爾夫著 沈捷譯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索書號:R373/2
館藏地:育才圖書借閱區(qū)/雁山圖書借閱區(qū)
內(nèi)容簡介:
從非洲叢林的黑猩猩,到婆羅洲雨林的獵人追蹤,作者將自己研究的親身體驗寫成文字,帶領讀者一起踏上科學探索之旅。途中充滿生物學奧秘,又常常險象環(huán)生,不僅逐層揭開醫(yī)學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紗,而且從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類進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會史研究為我們揭開了醫(yī)學史的另一個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難以置信的方式干預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本書從物種進化的角度整體觀測人與病毒的關系,尤其是病毒在動物和人之間的傳播,包括艾滋病的靈長類動物起源;審視當今社會經(jīng)濟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的變遷對新發(fā)再發(fā)傳染病流行的影響。作者適時地提出公眾對加強公共衛(wèi)生能夠做出貢獻,每個人都可以從小做起。書中作者還指出媒體報道對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重要影響。媒體報道可保障公眾的知情權,也能告知公眾采取必要的自我防護。
作者在本書最后樂觀的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來。但是,鑒于人類與病毒的共存關系,只要有人類存在,病毒末日就永遠不會來臨。如同地球自然風暴永遠存在,病毒風暴也將永遠存在。但是,隨著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對傳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斷增加,防治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進步,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背景下,人類應對病毒風暴的前景是樂觀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專家邵一鳴指出,只要政府、公共衛(wèi)生機構和民間科學組織通力合作,尤其是得到公眾的鼎力合作,人類完全有能力抵御各類病毒風暴的侵襲。
作者簡介:
內(nèi)森?沃爾夫是哈佛大學免疫學和傳染病學博士,現(xiàn)任斯坦福大學人類生物學專業(yè)客座教授,全球知名的獨立研究機構Global Viral創(chuàng)始人和CEO,該組織致力于流行病的早期檢測和控制。著名TED演講人,曾獲得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主任先驅(qū)獎,被評為世界經(jīng)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
入選美國《國家地理》“十大新興探險家”、《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多次被《自然》、《科學》、《紐約時報》、《紐約客》、《經(jīng)濟學人》、《連線》、《環(huán)球科學》、《福布斯》、Discovery探索頻道、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等知名媒體報道。
3.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美]理查德·普雷斯頓著 姚向輝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03
索書號:I712.55/203
館藏地:育才圖書借閱區(qū)/雁山圖書借閱區(qū)/王城圖書借閱區(qū)
內(nèi)容簡介:
在《血疫:埃博拉的故事》一書中,美國非虛構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頓看到,在“人定勝天”等豪言壯語的蠱惑之下,人類不斷侵蝕著大自然的空間,艾滋病毒就是從熱帶雨林當中順著人類建造的公路蔓延開來的,接著,埃博拉也從沉睡中蘇醒,以猙獰的面龐撲向人類。
“從一定意義上說,地球正在啟動對人類的免疫反應。它開始對人類這種寄生生物做出反應,人類的泛濫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壞死點遍布全球,歐洲、日本和美國猶如癌癥的爛肉,擠滿了不停復制的靈長類動物,人類群落無限擴張和蔓延,很可能會給生物圈帶來大滅絕。也許生物圈并不‘喜歡’容納五十億人類。”
理查德認為,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護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統(tǒng)察覺了人類的活動,開始發(fā)揮作用?!按笞匀辉谠噲D除掉人類這種寄生生物的感染?!比藗儠l(fā)現(xiàn),在把其他物種推向滅絕的過程中,人類也在忙著鋸斷自己棲息的那根樹枝。
作者簡介:
理查德?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1954— ),美國非虛構作家,《紐約客》撰稿人。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了英文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的非虛構作家約翰?麥克菲。普雷斯頓擅長以非虛構手法,處理科學題材。1984年,他出版了首部非虛構作品《第一道光》,這本天文學題材的書獲得了美國物理學學會的科學寫作獎。十年后,普雷斯頓推出了另一部科學寫作經(jīng)典《血疫》,這本描寫埃博拉病毒緣起的作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長踞《紐約時報》非虛構類暢銷書榜首達61周。普雷斯頓因此獲得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頒發(fā)的防疫斗士獎,他也是有史以來唯一以非醫(yī)師身分獲獎的得主。
4.
疫苗的史詩
疫苗的史詩
[法] 讓-弗朗索瓦·薩呂佐 宋碧珺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01
閱讀方式:京東讀書
下載安裝說明:http://222.203.10.152/dbnav/131
內(nèi)容簡介:
當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肆虐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后,當?shù)鼐用竦钠骄鶋勖陆盗苏?0年。直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研制出艾滋病的相關疫苗……在這個時代,疫苗常常成為公眾輿論撻伐的箭靶,上面的例子也許能提醒大家,在20世紀人類平均壽命的巨大增長中,疫苗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
疫苗的研制與改進是一部人類的史詩,也是科學與工業(yè)的傳奇。人類一步步攻克了狂犬病、脊髓灰質(zhì)炎、乙肝、黃熱病……作者娓娓道來的筆法不僅引人入勝,還回答了關于疫苗制造、疫苗成分與艾滋病疫苗研制等相關問題。當然,書里也沒有回避疫苗引起的爭議,例如乙肝與麻疹疫苗被認為可能導致多發(fā)性硬化癥與自閉癥。然而事實當真如此嗎?
作者簡介:
讓-弗朗索瓦·薩呂佐(Jean-Fran?ois Saluzzo),病毒學專家,曾供職于巴斯德研究所,后于賽諾菲巴斯德公司工作并主持該處抗病毒疫苗的生產(chǎn)。作者現(xiàn)任世衛(wèi)組織顧問,負責向新興國家傳播疫苗研發(fā)技術。著有《征服病毒之路》等。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