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05-02 20:10 |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9年4月 | 查看:1073次
人物故事:
人物簡介:張黎明,男,出生于1962年9月,柘皋中心衛(wèi)生院一名推拿醫(yī)生。
事跡簡介:張黎明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是醫(yī)生,我不帶頭獻血叫誰獻?”反映一個平凡推拿醫(yī)生的崇高境界。他熱愛公益事業(yè),熱衷參加無償獻血,從1989年開始第一次獻血,至今獻血總量超過3萬毫升,捐獻血小板三十多次。他也是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2003年3月3日,他與安醫(yī)大解剖試驗室簽定協(xié)議,死后將無償捐獻自己的遺體及一對眼角膜,用于臨床科學研究和治療。
初次獻血 開啟志愿服務之門
1989年,張黎明第一次在大學獻血時,當時也沒想那么多,只是同學們都獻,他也就獻了。后來,獻著獻著就“上癮”了。30年間,他共無償獻血90次、3萬余毫升,無償獻血小板33次。
張黎明說,作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特別是一名共產黨員,不僅要起到先鋒模范作用,還要帶著大家共同參加志愿活動。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他感覺自己獻血還遠遠不夠,所以就鼓勵身邊人參與無償獻血,在他的影響下,女兒張倩文也走上了無償獻血的道路。張倩文也成為合肥市中心血站巢湖分站A型血庫應急隊伍的一員。
2015年,他組建成立了一支由12人組成的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號召大家獻血。服務隊秉承“用專業(yè)知識服務人,用奉獻精神感染人”宗旨,以“團結、友愛、奉獻、互動、進步”理念奔波城鎮(zhèn)角落和田埂村頭為群眾服務。每年服務隊都在鎮(zhèn)農貿南路文化廣場進行義診及宣傳無償獻血知識,每次活動他都不厭其煩地把獻血的好處說給別人聽,號召大家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在他的影響下,志愿服務隊中無償獻血最少的兩次,年齡最大的隊員詹榮政,獻血4500ML,捐獻血小板三十五次。志愿服務隊中還有不少是獻血“夫妻檔”,無償獻血的志愿服務的文明之花在他們每一個人的心中美麗綻放。
服務老人 守護百姓健康
作為一名基層醫(yī)務工作者,張黎明堅持做好群眾健康的“守門人”。由于農村中青年外出務工,留守的多是老年人和兒童,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張黎明志愿服務隊經常到周邊村莊開展志愿服務,為60歲以上留守老人免費測血壓、測血糖、推拿頸椎病,老百姓很是感動。
志愿服務隊了解到河東程家英老人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子女在外工作,行動不便,主動來到老人家中,為她量血壓,詢問身體情況。由于程家英老人老伴走了幾年,她很是孤獨、心理壓抑,服務隊隊員不時寬慰老人,經常來看望她,老人非常高興。柘皋鎮(zhèn)周國才、杜干英老夫婦,年近90,行走很不方便,倆人血壓都不正常,服務隊幫老人量血壓。天氣轉涼,杜奶奶的肩周炎復發(fā)了,他們就為她做推拿,杜奶奶豎起大拇指,嘖嘖的稱贊他們是“愛心服務隊……”
用心用情 守衛(wèi)“母親河”的美麗
張黎明和他的志愿服務隊也是柘皋鎮(zhèn)“母親河”—柘皋河的鐵桿衛(wèi)士。他和他的服務隊隊員們時刻關注著“母親河”的“健康”。幾年前有人把垃圾傾于河中,他組織清理河淤,向群眾宣傳守衛(wèi)母親河;有居民生活用水等污水直接流入河中,他及時向鎮(zhèn)政府反映,積極宣傳勸阻。如今“母親河”的河水變清了、污水排口看不到了、傾倒垃圾的人沒有了,老百姓用水也更加放心了。近期,他和一名志愿者在石梁街發(fā)現(xiàn)多處路面邊上、下水塑料蓋破損嚴重,及時上報柘皋鎮(zhèn)城管隊,隱患很快消除。
無私奉獻 詮釋志愿服務真諦
2004年3月3日,張黎明與安徽醫(yī)科大學解剖實驗室簽訂了協(xié)議,死后將無償捐獻遺體和眼角膜,供科學研究和教學,2004年6月,他報名參加了“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活動”,成為了中華骨髓庫的一員。
多年來,張黎明也獲得了多項榮譽。先后被衛(wèi)生部、中國紅十字總會、總后勤部授予“2001-2003”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2004-2005”年度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 2014年被評為“安徽省無償獻血公益之星”;2017年3月被評為助人為樂類“安徽好人”。
2019年,他和他的服務隊將繼續(xù)在志愿服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來源:安徽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