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04-08 21:49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9年3月29日 | 查看:1378次
人物故事:
陳言人,男,1949年出生,退休教師;伍學花,女,1955年生,退休職工;夫妻二人均為南昌市西湖區(qū)南浦街道象山社區(qū)居民,8年前陳言人退休后和一直熱心公益的妻子一起出錢出力幫助貧困學子。他們的家庭曾先后獲評全國最美家庭、江西省最美家庭,他們資助36名學子的先事跡被《中國婦女報》、《江西日報》、江西教育電視臺、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等幾十家新聞媒體宣傳報導。
他們資助36名學子
1975年,在九江六中教書的陳言人和當業(yè)務員的妻子伍學花幫助了第一個大學生。當時在九江師范??茖W校讀書的張良(化名)因家庭貧困,便利用暑假到伍學花所在的供銷社打工。伍學花發(fā)現(xiàn)張良吃飯沒菜,洗衣服沒肥皂,便想資助他。那時伍學花每月只有17元錢工資,陳言人工資也不高,兒子才剛出生,還要照顧伍學花患病的母親和兩個殘疾的妹妹,家庭壓力很大。思前想后,伍學花將自己獲評縣勞模獎得的筆記本和鋼筆送給了張良,并告知了他陳言人的地址及聯(lián)系方式。
回到學校后,張良開始尋求陳言人的幫助。之后,夫妻兩人賣掉了家里唯一的一頭豬,資助張良讀書,還幫他買“的確良”外套。
時至今日,夫妻兩人資助了36名學子,其中14人已大學畢業(yè)。每年7月,夫妻倆都會在街道舉辦的“金秋助學”活動中捐款。僅去年一年,夫妻倆為貧困學子捐款近1.4萬元。
據(jù)了解,在陳言人還是一名普通的數(shù)學教師時已義務輔導過上百名學子,他們大多是陳言人鄰居或同事的孩子,其中不少是家庭困難、力求上進的學生。每到晚上和周末,陳言人都抽時間輔導他們功課。
其中一名學生李飛(化名)的一句話讓陳言人至今難忘。
從初中到高中,陳言人一直在幫李飛補習。期間,陳言人曾和李飛的伯父有過誤會,兩家不再來往。李飛知道后對家人說:“你們大人的事情我不管,但我要跟著陳老師補習?!标愌匀酥篮笊钍芨袆?,他認為這是對他教學最好的認可。
被妻子感化投身公益
陳言人坦言,此前從未想過會在退休后投入到公益事業(yè)中來,因家境不好,他首先想的是要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但妻子對公益事業(yè)的付出徹底感化了他。
伍學花出生于貧寒家庭,只讀了兩年書,這成為她心中永遠的遺憾,于是她將自己的上學夢寄托在了一個個家境貧寒卻奮發(fā)上進的孩子身上。她每年幫人織毛衣近30件,在自己遭遇嚴重車禍尚未完全恢復之時,當義工幫助“帶父上學”的大學學子照顧父親……
伍學花下崗8年后才領到每月900塊的退休工資,即便現(xiàn)在,全年的退休金也就2萬多元。可她每年捐資1萬多元,占退休金的一半。新余貧困學子汪永生,背著腦癱的父親上大學,伍學花為了幫助這個充滿孝心的大學生,帶上女兒及孫女,祖孫三代承擔起了照顧他父親的重擔。從此,她不嫌臟不顧累,送水送飯,洗刷縫補。為了解決大小便失禁的問題,伍學花買來毛線,為其編織了開襠褲。伍學花所做的一切既不為名,也不為利,只為了自己童年的悲劇不在別人身上重演。
這些事慢慢地影響了陳言人,退休后,陳言人開始幫助妻子做義工,一起照顧殘疾人。在妻子巡回演講時幫忙寫演講稿,在妻子打毛衣時幫忙團毛線……
問及現(xiàn)在幫助貧苦學子和之前在學校教書有何不同,陳言人說:“以前教書更多的是職責所在,而現(xiàn)在自己還能發(fā)揮余熱,為社會服務,幫孩子們走出困境,這提升了我的思想境界?!?/p>
免費輔導貧困孩子
如今,退休的陳言人和妻子每周日一起在西湖區(qū)南浦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義務幫家庭困難的孩子們補習數(shù)學和物理。
陳言人告訴記者:“南浦街道部分孩子生活比較貧困,有不少是初中的學生,而初中是孩子關鍵時期,所以我們打算輔導這些孩子3年,直到初中畢業(yè)?!?/p>
陳言人說:“這么些年來,看到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輔導,學業(yè)上有了進步,心里感到非常高興。只要孩子們需要,自己身體允許,這個輔導班我要長期堅持辦下去” 淦紫芊是南昌一中的一名學生,她說:“陳老師講課很有趣,會針對我們的問題一一講解,鞏固了我在學校學的知識?!?/p>
來源:江西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