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12-19 21:45 | 來源:遼沈晚報 2018年12月10日 03版 | 查看:6221次
12月8日,多名嘉賓和市民到現(xiàn)場參加了“溫暖2018·見證遼寧文明的力量”十大暖心人物評選頒獎典禮,暖心人物的故事通過視頻進行回放,暖心人物上臺發(fā)表獲獎感言,一個個暖心事件被復原被重現(xiàn),嘉賓和市民在現(xiàn)場再次感受溫暖的力量,“以前在報紙上看過這些暖心故事,但在現(xiàn)場聽他們親自講述、觀看視頻短片,讓我感受到發(fā)自心底的震撼、感動和佩服。”沈陽市委辦公廳營商環(huán)境建設處處長黃赫說。
遼寧人的愛心從未缺席
遼寧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曹文彬
20年綠化荒山260公頃,15年義務修路13公里,作為一位耄耋老人,退休后還能如此心系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甚至舉債為家鄉(xiāng)修路,讓青山綠水重現(xiàn),這種精神讓我們?yōu)橹袆印?/p>
當看見這篇報道后,省交通運輸廳高度重視,相關廳領導第一時間做出批示,啟動相關政策支持措施,保證這條路順利修通。
劉中華老人的善舉,是大愛。修一條路、富一方人是他的心愿,也是我們每一個交通人的心愿。我們會繼續(xù)努力為全省百姓修路架橋,提供便捷、安全、舒適的交通出行條件。
這次頒獎典禮,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遼寧人的愛心,無論是近百車輛讓出生命通道還是大學生火車站成功救下老人,都是遼寧文明的進步,也是遼寧人愛心的發(fā)揚光大。
把大愛精神注入打造營商環(huán)境中去
沈陽市委辦公廳營商環(huán)境建設處處長 黃赫
其實沒來之前,我通過報紙已經看到過這些人物的故事,但是今天在現(xiàn)場再次觀看他們救人、助人的短片之后,仍然再次被深深感動,他們有的是警察,有的是醫(yī)生,有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是他們都有相同的本質,相同的樂于助人,勇于助人的精神,在別人危險,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都是第一個沖上去伸出援手,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別人。
我本身是從事打造沈陽營商環(huán)境工作的,今天參加了這個頒獎活動后,我感觸挺深,我準備把今天這些人物精神帶到今后的工作中去,打造營商環(huán)境是社會關注熱點,我們要提高認識,轉變思想,增強中心意識,服務意識,讓這種大愛精神成為遼寧精神,為遼寧創(chuàng)造更好的營商環(huán)境。
應急救助體現(xiàn)了沈陽司機的素養(yǎng)
沈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副局長 俞紅梅
在那應急救助過程中,我們沈城人民的文明程度、交警部門的快速反應以及廣大司機的一個素養(yǎng)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原本一個半小時的路,21分鐘到達,為病人爭取了一個多小時的搶救時間。這是我們一起努力的結果,也是開通應急救助“綠色通道”意義所在。
在沈陽,這種應急救助綠色通道每天都會上演,但是引起這么廣泛的社會關注,與媒體的廣泛式報道是分不開的,才使“讓出生命通道”成為沈城所有駕駛人的一種自主意識。
這個活動特別好,通過宣傳生命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講述身邊人故事,讓更多的市民了解文明駕駛或許就是在挽救生命,應急救助綠色通道就是一條生命通道。
丁慧的愛心精神正在延續(xù)
錦州醫(yī)科大學醫(yī)療學院黨委書記 牛玉伏
當我們學院得知丁慧所做的事時,我們很欣慰。作為當代大學生、未來的醫(yī)護工作者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在獲得這份殊榮的同時我們也會再接再厲,培養(yǎng)出更多的“丁慧”。
其實,丁慧精神已經延續(xù),9月份,我們就成立了丁慧愛心團隊,她帶著團隊里的同學們多次去幫助留守兒童。在國慶節(jié)放假期間,丁慧一直沒休息,帶著愛心團隊的成員來到郊區(qū)的小學,給留守兒童送去禮物,陪伴孩子度過一個不一樣的國慶節(jié)。
丁慧又將自己獲得的一萬元獎學金全部捐獻出來,用于愛心活動善款,其實丁慧一直在書寫著愛心故事,丁慧這種愛心精神在遼寧還在不斷發(fā)揚光大。
傳播正能量是媒體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沈陽廣播電視臺總監(jiān) 楊曼
遼沈晚報堅持一年時間報道暖心人物,將正能量持續(xù)不斷傳遞給整個社會,讓我們感受到人心溫暖,感受到遼寧人這種勇敢,正義,擔當,助人的精神,真的是非常可貴的。
作為媒體,大家有責任共同去傳遞正能量,“近幾年不斷涌現(xiàn)出各種暖心事跡,消防員為救出被困群眾,將自身安危置之度外的犧牲精神屢見不鮮。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洗禮下,正能量已經悄然滲透人們的一言一行。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tǒng)媒體,都在影響著當今網絡輿論格局,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采寫、傳播正能量是我們每個媒體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要堅持把遼寧人的這種精氣神傳遞出去。
不求回報的精神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
沈陽市皇姑區(qū)珠江五校黨委書記 魏勁松
回憶起當時的捐款過程,可謂“激動、感動”,當?shù)弥i鵬的家里情況后,我們想,“我們的學生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們要盡最大努力給孩子一次能再求學的機會?!?/p>
這件事讓我切身感受到沈陽的好心人熱心人還是很多,也就是這份熱情和愛心,讓我們沈陽人文明之路走得越來越遠。
《溫暖2018見證遼寧力量》這個策劃在宣揚正能量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沈陽人的熱心。很多人不求回報,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愛心,就是這種不求回報的精神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遼寧人的形象越來越高大。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會把這份愛心發(fā)揚光大。
樂于助人的精神溫暖著每個人
遼寧省體育局全民健身俱樂部辦公室主任 高鴻雁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今天,這些可愛的沈陽市民樂于助人的精神和勇于擔當?shù)呢熑胃袨闀r代交上一份優(yōu)秀答卷。這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力量,在傳遞并溫暖著我們。遼沈晚報報道的10位暖心人物事跡,用行動說明沈陽人有大愛,他們弘揚和堅守善良友愛、樂于助人的傳統(tǒng)美德,打破了社會長期冷漠的死水,顛覆了人們認為的人心冷漠消極心態(tài),在不斷凈化著社會風氣,我們要向這些人物學習,我們要共同傳遞這份愛。
愛在彼此間傳遞,愛能創(chuàng)造奇跡。對于這些真人真事,自己和自己的團隊將以謙虛的心態(tài)來學習他們的高尚思想。同時,應當發(fā)揮自身的積極作用,積極弘揚正能量,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點滴愛心之舉折射遼寧人的大愛
郭明義愛心團隊孫寶江志愿者團隊 焦玉平
這些暖心人物的身上閃爍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光芒。
參加這次活動受益匪淺,我們在今后的志愿者活動中將會把這種大愛傳遞下去。志愿者精神就是友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尊老愛幼。今天通過遼沈晚報報道的這些暖心人物故事,我發(fā)現(xiàn)志愿者精神一直活躍于我們身邊每個人身上,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點滴,比如停下急匆匆的腳步扶老奶奶過馬路的年輕人;看到地鐵車廂里有嘔吐物,蹲下來用紙擦掉的中學生;私家車遇到有急救車呼嘯著趕往醫(yī)院主動讓行等等,這些點點滴滴的愛心之舉,都折射出了我們遼寧人身上的大愛。從我做起,從我們大家做起,讓大家都看到這個社會始終是溫暖的。
本版稿件均由遼沈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 劉冬梅 靳丹 采寫
本版圖片均由遼沈晚報、聊沈客戶端首席記者 查金輝 攝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