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6-28 21:08 |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7年11月 | 查看:1188次
人物故事:
一、人物簡介
陳明億,男,漢族,1987年8月5日,出生在重慶市武隆區(qū)鳳來鄉(xiāng)高壽村,本科,現任重慶市武隆區(qū)電商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武隆區(qū)比豐水產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武隆區(qū)電子商務行業(yè)協會會長;是武隆區(qū)第十八屆人大常務會委員,2016年被評為“武隆區(qū)感動人物”;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評為“2016年度電商風云人物獎”;第五屆“重慶市勞動模范” 等榮譽。
二、事跡概述
陳明億創(chuàng)立了“鰍田稻”、“尋味武隆”品牌,成立了武隆區(qū)電商運營服務有限公司,將互聯網觸角從農產品銷售延伸到前端生產,致力于搭建全區(qū)農村電商運營服務孵化平臺。
三、詳細內容
身材修長,精神抖擻,第一眼看上去,很難把眼前這個文質彬彬的80后小伙同稻田聯系起來,但他卻在家鄉(xiāng)的田間地頭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就是鳳來鄉(xiāng)“鰍田稻”創(chuàng)始人,也是武隆電商運營服務公司的負責人,他就是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帶領村民一起致富的陳明億。
逆反 他不當“白領”當農民
陳明億本在城里開了一家電腦店,吃的是“技術飯”,收入也比一般“白領”可觀。但風箏飛得再高再遠,始終還牽著線,而陳明億心中所系的,正是家鄉(xiāng)。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我一直都想回農村去?!痹捳Z真摯,陳明億說,其實每次回鄉(xiāng),都伴隨著強烈的歸屬感,也許家鄉(xiāng)才更能讓他找到人生方向。
2011年11月,陳明億的女兒呱呱墜地?!澳嵌螘r間,國內食品安全事故頻出?!标惷鲀|說,從看到女兒的那刻起,他就有一個心愿,要讓家人吃上綠色安全的食品。這也更加堅定了他回到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決心。
家鄉(xiāng)鳳來有“稻米之鄉(xiāng)”的美稱,一番考察后,陳明億了解到稻田養(yǎng)鰍這種模式,在同一片稻田里,既能種稻,又能養(yǎng)鰍,形成“水稻護鰍,鰍食蟲餌,鰍糞肥田”的天然食物鏈,綠色又生態(tài),于是他決定在水稻上面“做文章”。
說干就干,流轉土地、買種子、買鰍苗……一切都進行得熱火朝天。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雖然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但是從小到大,還真沒怎么干過農活?!标惷鲀|笑笑說,這的的確確給他上了無比深刻的一課。
沒有經驗,沒有技術,加上后來突襲的一場大雨讓陳明億幾乎前功盡棄,秧苗、泥鰍全都“打了水漂”。
創(chuàng)新 他用互聯網“+”出金
“其實失敗并不可怕,只要你不缺少從頭再來的勇氣。”說起當初的失敗,陳明億顯得淡然而堅定。
從那之后,陳明億加大了技術力量投入,并時常關注著變化的天氣,同時,也注重了洪水防控。
終于,一年后迎來“鰍田稻”問世。但沒用農藥和肥料的稻谷,按照市場價出售,根本就是虧本買賣。
生產過程的艱辛讓陳明億領悟到,綠色和生態(tài)就是“鰍田稻”最大的競爭力,隨即,他注冊了商標“鳳來谷”,還加工設計了“鰍田稻”的包裝。
第一批“鰍田稻”,5萬斤,一售而空,收入42萬元。這讓陳明億滿心歡喜,也讓他堅定了繼續(xù)干下去的信心。
在“鰍田稻”成績喜人的背景下,鳳來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也接二連三加入陳明億的種植隊伍,“鰍田稻”的種植規(guī)模也在不斷拓展。
同時,陳明億也在積極建立團隊,專注網絡銷售。貨好不愁銷,2013年,通過京東、淘寶、蘇寧等各個網絡銷售平臺,賣出“鰍田稻”近25萬斤,銷售總收入實現370多萬元。
2014年,稻谷產量達到43萬斤,泥鰍繁育技術也獲得成功,收獲了2萬多斤泥鰍,截至2015年2月,總銷售額達1173萬元。
不僅是“鰍田稻”熱銷,同期,周邊農戶的稻谷也都賣了個好價錢。互聯網,讓陳明億嘗到了甜頭,也讓他看到了契機。
回饋 他變身電商“引路人”
土雞蛋、腎豆、香腸、臘肉……鄉(xiāng)親們的各種自家土貨,通過陳明億搭建起來的互聯網平臺都源源不斷“飛”到了全國各地。
“把最地道的山里土貨帶到城里,讓城里人嘗到這份最樸實的‘土’味,同時,讓家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收益更多,生活更好,這是我認為電商最大的意義,一加一的價值遠遠大于二。”陳明億說,我們武隆的資源條件相當稟賦,電商發(fā)展的前景十分廣闊。
不僅是家鄉(xiāng)鳳來,如今,陳明億打造的電商平臺已經逐漸涵蓋了武隆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特色農產品,包括羊角豆干、土坎苕粉、大洞河蜂蜜、仙女山紅茶、后坪雪蓮果……在推廣的同時,他還根據產品的特點,分別做了不同的包裝設計,讓每一份來自武隆山里的土貨都更具新意,也更具“心意”。
目前,陳明億團隊打造“尋味武隆”孵化平臺,上線京東商城“中國特產·武隆館”和蘇寧易購“中國特產·武隆館”共上線鄉(xiāng)村館26個,整合京東、蘇寧等成熟的第三方交易平臺資源,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農戶也可通過它直接下單自己需要的生產農資,并由平臺統(tǒng)一配送,也可通過它獲得貸款,提供在線農業(yè)技術學習,農業(yè)專家在線服務達52項便民服務功能,構建了“1+10+X”的模式,全面推進完善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三級服務體系。建設完成5個鎮(zhèn)級片區(qū)電商服務站,192個村級電商服務網點,圍繞“您的產品我來銷,您的需要我來幫”,集聚農產品采集、代購、代銷、繳費、取送貨等業(yè)務服務功能,培育201人鄉(xiāng)村推廣員;建成尋味武隆020相融合的線上線交易平臺,構建眾創(chuàng)孵化空間,著力培育優(yōu)化適應本土電子商務的“一縣一品”模式,通過直采、直營、直銷的自營基地建設和扶貧結對的明星農戶培育,入駐商家208家,整合品牌78個,上線銷售單品1743個。截至2017年8月30日,實現農特產品線上交易額2.1億元,交易訂單300萬余單。成功探索出了一條“供銷社+農戶+基地+合作社+生產企業(yè)+電商公司+眾創(chuàng)孵化”的路子。
“接下來,我打算進一步整合農村資源,擴大發(fā)展規(guī)模,讓更多的農特產品搭上電商這列快車,走得更遠。”對于陳明億來說,這又是一個新的開始。(華龍網)
來源:重慶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