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6-27 19:58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7年10月 | 查看:926次
?
人物故事:
田妹,惠州市太湖汽運集團一名普通的保潔員。從2005年加入太湖至今,已有十余年光景。在這11年的時光里,她勤勤懇懇,愛業(yè)敬業(yè),多年來拾金不昧、敬業(yè)愛崗的事跡為人所傳頌。11年里,她在清潔車廂過程中拾到并歸還乘客的物品價值遠超20萬元。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田妹從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在短短兩年多時間里就幫乘客拾回了63部手機,1臺電腦,現(xiàn)金14000多元,眼鏡、電器、保養(yǎng)品、禮品、衣服等物品,總價值超10萬元,為不少乘客挽回了財產損失,著實令人欽佩。她的感人事跡多次被《惠州日報》采訪報道,高度贊揚了她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精神。
敬業(yè)奉獻,用心擦亮文明城市窗口
營運大巴是城市的一張名片,展示著一個城市的文明風貌,而無論是酷暑的三伏天還是寒冷的三九天,在惠州汽車總站總有一群身穿灰色上衣的車輛保潔員,他們用自己的艱辛,換來車輛整潔的衛(wèi)生環(huán)境,用自己的汗水擦亮惠州文明城市的名片。而田妹就是其中的一員。
田妹,河南人,今年已滿50歲。她每天來回穿梭在惠州汽車總站的停車場,清洗40多輛大巴。每當車輛一到汽車總站,乘客都下車后,田妹立馬拿著拖把、掃把、抹布和掃帚,清理車廂各個角落的垃圾,把地板打掃干凈,擦拭座位和行李架。打掃一輛車輛往往要快速并保證干凈,才不會耽誤車輛正常發(fā)班。她經(jīng)常匆匆忙忙地從這輛車跑到那輛車,來回穿梭在站場,務必把每輛車都打掃得一干二凈。11年里無論刮風下大雨,還是烈日炎炎,她都照常進行打掃工作。她說:“太湖公司最注重車容車貌,作為一名保潔員,一定要用心把車廂打掃干凈,做到一塵不染,讓乘客坐得舒心。”
拾金不昧,最美雷鋒精神的踐行者
田妹是平凡的,做著保潔員的辛苦工作,收入低微,經(jīng)常面對手機、錢財?shù)荣F重物品誘惑,相當于幾個月的工資時,卻沒有一點點的心動或猶疑。保潔員田妹以她樸素的美德、堅決的行動給出了一次又一次雷鋒式的回答。田妹家境并不寬裕,和丈夫一起在公司做著保潔員工作。2014年更慘遭打劫,積蓄多年的錢財被洗劫一空,家里還有身患重病的老母親等著醫(yī)治。但他們依舊勤懇工作,面對乘客落下的錢財,一如往日上交給公司,歸還給乘客。
在公司每月拾金不昧及先進好人好事獎勵通告欄里,我們總是能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保潔員田妹。電腦、蘋果手機、眼鏡、書籍、鞋子、奶粉……田妹拾到的物品無數(shù),卻都能一一上交給公司歸還乘客。
2016年2月22日,田妹和往常一樣,看到機場線車輛到站,她就上車在打掃車廂衛(wèi)生。在清理垃圾時,在座位縫隙里看到一錢包,打開一看,里面有一疊現(xiàn)金和幾張證件,還有一部手機。正準備上交給公司歸還乘客,這時兩位乘客匆忙跑回來,聲稱那是他們的錢包。田妹細心和他們核對,確定錢包是他們后,帶著他們來到總站辦公室,經(jīng)工作人員清點,現(xiàn)金有2000元,最終將錢包歸還了乘客。兩位乘客連聲道謝。
2016年的春運剛剛結束,而在去年春運的一天,田妹撿到一位乘客的不平常的行李包,將其上交到了公司調度室。
一位從深圳東湖工作回來惠州過年的小伙子施先生歸心似箭,下車時不小心把行李包遺落在車上,里面有6500元現(xiàn)金,一下子急得滿頭大汗。得知他的行李包被保潔阿姨拾到,趕到公司的調度室認領。
當時,深圳東湖線進站下客完畢后,田妹就上車打掃衛(wèi)生,收拾車里的垃圾,看到行李架上有一黑包,沒有打開查看,打掃完畢后就上交到了公司,等待乘客認領。過了十幾分鐘后,施先生趕了過來,找到了田妹。田妹看到他滿頭大汗,一副心急如火的樣子。小伙子喃喃自語說:“里面有錢包啊!”田妹進一步查問,才得知原來行李包內有6500元的現(xiàn)金,負責登記的工作人員也嚇了一跳。經(jīng)過一番查證,行李包里的現(xiàn)金6500元、一部手機和充電寶完畢歸趙。施先生拿回行李包后,一再感謝田妹。田妹囑咐他以后坐車下車時不要那么急,不要忘記行李,被其他人撿到就難找回了。
田妹在公司工作了十多年,拾到的貴重物品無數(shù),都悉數(shù)歸還了乘客。不少人說她太傻,撿到什么東西都上交,就不會假裝沒撿到嗎?田妹從不把這些人的話放在心上,她說:“我是個老實人,不能捂著良心做人。做人要將心比心,每每看到失主心急的樣子,更堅信物歸原主是多么的重要!”
她是平凡的,和丈夫一起做著不起眼的保潔員工作,早出晚歸、勤勤懇懇。但是,樸實的外表下面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靈,是金子總會發(fā)光,面對著一個個金錢誘惑,即使車上沒有監(jiān)控,即使家境清苦,她也毫不猶豫地上交,她的話樸實無華但擲地有聲:“雖然我賺的錢不多,但不是自己的東西,再貴重的也不能要。”
來源:廣東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