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6-25 18:13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7年9月 | 查看:1423次
?
人物故事:
龔隆壽,男,1958年出生,贛州安遠縣三百山鎮(zhèn)虎崗村村民,1979年5月退伍返鄉(xiāng)后當上了護林員,一當就是37年。37年的巡山護林生涯,他像愛護孩子一樣看護著三百山上的一草一木,跟青山綠樹結(jié)下了深厚感情。
地處贛南安遠的三百山是700萬香港同胞飲用水東江的源頭,也是全國唯一對香港同胞具有飲水思源特殊意義的旅游勝地。上個世紀60年代,為確保香港同胞喝上放心水,周恩來總理曾囑托,一定要保護好東江源。40多年來,安遠人民牢記周總理囑托,傾心保護東江源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護水必先護林,為了保護水源,安遠縣將水源區(qū)域林場劃為重點保護區(qū)域,建立起嚴格的森林保護制度,并強化了護林員配備工作。生活在三百山鎮(zhèn)虎崗村的龔隆壽就是當?shù)刈o林員中資歷最老的一員,當?shù)匕傩斩加H切的稱他為老龔叔。
一場大火與護林結(jié)緣
站在東江源頭重要水源保護區(qū)三百山腳下,護林員龔隆壽指著山上一片茁壯挺拔的林子說,那是他剛栽下的。37年的護林生涯,他像愛護孩子一樣看護著山上的一草一木,跟青山綠樹結(jié)下了深厚感情。1979年5月,龔隆壽退伍返鄉(xiāng),當?shù)卮甯刹靠此眢w素質(zhì)好,就動員他當護林員。龔隆壽滿口答應下來,但父母卻極力反對,想讓他趁年輕學門手藝。通過軟磨硬泡,龔隆壽最終還是說服了父母。龔隆壽告訴記者,他之所以如此堅決的要當護林員,源于他在當兵時發(fā)生的一個小插曲。1978年龔隆壽在丹東市當兵時,當?shù)匾晃晦r(nóng)民不小心點燃了作為當?shù)厝私?jīng)濟來源的蘆葦蕩。為了救火,他和戰(zhàn)友們幾天幾夜沒休息,但最終還是燒毀了幾百畝。那次之后,山林防火的重要性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龔隆壽便下定決心,做一名守護山林的護林員。
護林員一干就是37年
一套迷彩服、一雙解放鞋、一只電喇叭,這便是龔隆壽巡山護林的全部行頭。每天早上6點多,龔隆壽便帶上干糧向深山進發(fā)。中午餓了就在山上吃自己帶來的干糧,渴了就捧一把山溪水喝。晴天的時候,每到晚上8點半他還要巡山一次。這樣的巡山護林路,他走了10多萬公里,走壞了100多雙鞋。回憶起第一次巡山的經(jīng)歷,龔隆壽記憶猶新?!暗谝淮窝采降臅r候,山路顯得特別漫長。一天幾十里山路下來,雙腳都磨出了水泡,但為了做好護林工作,還得忍痛繼續(xù)巡山。”龔隆壽告訴記者。當時龔隆壽的父親看著心疼,就湊錢給他買了一輛自行車用來代步巡山。但龔隆壽卻舍不得把自行車拿出來用。龔隆壽說:“每天走的都是山路,根本舍不得騎自行車,怕把車騎壞了?!弊詮挠辛思胰说闹С?,龔隆壽巡山護林的動力更足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林區(qū)人戶少,山里毒蛇、蚊蟲多,通信手段落后,在山里不管發(fā)生什么事都要靠自己,處處都得小心翼翼。即使到了現(xiàn)在,龔隆壽的摩托車還是只能停在山頭入口處,然后拿著柴刀開路深入山林,查看情況。“一年至少300天都要上山,摩托車騎壞了3輛?!饼徛壅f,過年過節(jié)時放煙花的人多,容易引起火災,巡山護林要比平時更勤快。在龔隆壽的守護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三百山的公益林區(qū)偷盜木材的現(xiàn)象少有發(fā)生,且至今沒有發(fā)生過火災。龔隆壽告訴記者,一開始還有人上山去砍林、偷偷采礦。他發(fā)現(xiàn)后告訴他們:“山砍禿了、挖爛了,下游就喝不到好水了。砍樹能掙幾個錢,給子孫留點好山好水吧?!?/p>
只要走得動就繼續(xù)堅守
“習主席提出要脫貧攻堅,才有了如今的綠水青山。”聊起這幾年護林工作的變化,龔隆壽臉上洋溢著喜悅,“時代變了,人也變了,家家戶戶都燒煤氣,建房子也不用木頭了,加上黨和政府的政策引導,老百姓再不用到山上砍木頭了,護林工作也輕松了?!比缃颀徛郯压ぷ髦攸c放到了植樹、防火和幫助村民上?;彺逍搌P圍村小組殘疾人龔享洪告訴記者,附近村里的困難人群需要幫助時,一般都會找老龔叔,因為他是有求必應的熱心人?!皭圩o樹木,人人有責;濫砍濫伐,禍及子孫?!饼徛鄣碾娎嚷曇呀?jīng)成了當?shù)卮迕竦摹鞍残臒峋€電臺”。這些年下來,當年與龔隆壽一起工作的七八名護林員中,只有他仍在堅守。他說:“只要能走得動,就要繼續(xù)把東江源頭的山林保護好?!?/p>
來源:江西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