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6-25 16:45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7年9月 | 查看:1363次
?
人物故事:
劉麗新,1967年7月出生,哈爾濱市第四醫(yī)院泌尿外科護士長。
認識劉立新的人都說,她是一位優(yōu)雅、善良,有著一顆水晶般純凈心靈的好人。工作三十多年來,她始終勤懇認真地工作,是同事的好伙伴、年輕人的好榜樣。然而在單位,劉麗新被稱道的原因不僅僅是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踏踏實實的處事作風,還因為她堅持二十四年如一日,侍奉丈夫前妻的養(yǎng)父母如親生父母一般。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中華名族是一個有著諸多傳統(tǒng)美德的民族。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觀念足可見人們對孝道的尊崇。相比血濃于水的親情孝道之下,堅持二十多年侍奉與自己無血緣關(guān)系的老人,又該用怎樣的詞語來贊美?
事情要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說起。劉麗新丈夫的前妻在婚后不久因病去世。后來,在本單位工作的劉麗新的公公相中了當時還是護士的劉麗新,托人說媒,促成了好事。1994年劉麗新和丈夫正式結(jié)為夫妻,也從此開始了這四個人四個姓氏特殊家庭的不解情緣。
當時僅僅是因為二位老人別無子女,無依無靠,劉麗新和丈夫達成共識,主動承擔起了兒女的義務(wù),慢慢地,他們之間產(chǎn)生了濃濃的感情,暖暖的牽掛……每當有好吃的,總想著給這對特殊的父母送過去;每當季節(jié)更替,總是惦記著二位老人的冷暖;每當有好看的電影,總是陪著二位老人一起看;每當二老生病住院,總是床前陪護,不分晝夜。
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會被人稱道,一輩子做好事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在劉麗新的科室乃至整個醫(yī)院,都為她們夫妻豎起大拇指的時候,她卻沒有任何的驕傲,她覺得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自己只不過是做了一件應(yīng)該做的事……
劉麗新夫妻照顧這二位老人如同親生父母,親生兒女都做不到的,她做到了;親生兒女能做到的,她做的更貼心細致。周圍不了解情況的人,都以為這是親生的女兒和女婿呢!
開始,二位老人的身體狀況還不錯,劉麗新每周去探望幾次,后來二老年紀大了,她們就天天下班過去,買菜,做飯,直到老人睡覺她們才回到自己家。每當老人生病,就在老人家住下……在這二十多年中,僅僅有一年是因為二位老人同時生病,需要有人時刻照顧,才請了保姆,此外,無論是端湯送水、洗衣做飯,還是灑掃庭除、保健護理,都由劉麗新夫婦親力親為。包括父親臥床6年,都是由劉麗新夫婦親自照顧,直至老人于2016年1月6日去世,享年91歲;母親周純潔于2017年3月9日逝世,享年88歲。
在二位老人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旅程中,如果沒有劉麗新夫婦在精神上的陪伴、撫慰,如果沒有劉麗新夫婦在情感世界里的溝通、守護,如果沒有劉麗新夫婦在生活中無微不至的照顧,又如何能在晚年喪女的情況下安度余生?又怎么能如此高壽?
孝順,以孝敬為基礎(chǔ),以順從為要義。劉麗新這樣的侍奉雙親、養(yǎng)老送終,就是中國傳統(tǒng)美德中孝老愛親的杰出代表!
早些年的時候,劉麗新曾跟母親開玩笑說:“媽媽,等你老了,糊涂的時候,我就不給你飯吃!”母親笑著說:“你呀,別嚇唬我,你不是那樣的人,你比我女兒還親吶!”是啊,如果不是善良的人,當初又因何牽手這非親非故的老人呢?如果不是是心存大愛,又如何能視若親生父母呢?簡短的一句話,是老人對劉麗新最厚重的肯定,最大的信任,讓劉麗新一直感動著。劉麗新覺得,母親如此了解自己,做什么都是值得的,而母親也是真的將劉麗新當做是自己的女兒了!后來,母親在和親人修訂家譜的時候,將劉麗新夫婦排了進去。家譜,不是福布斯排行榜,不能證明金錢和地位,但能證明母女情;家譜,不是名人榜,不能帶來名譽和熱度,但能表明這是世界上最高的獎勵!這舉動,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接納和認可,讓人動容。
劉麗新夫婦多年來這樣默默無聞地做著,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親人。2016年夏天,劉麗新的兄弟姐妹還帶著老人家外出旅游;2017年大年初六,劉氏家族的兄弟姐妹還聚在一起給老人拜年賀歲。其實這樣的事情還有許多,逢年過節(jié)一起吃飯,去洗浴,總是用各種方法帶老人家享受,哄老人開心。血緣,也許只是親情的一種,生活中,有更多超越了血緣的感情濃厚成親情,成為道德榜樣的力量,感動這個世界,感召身邊的人。
劉麗新夫婦這些年一共送走了六位老人:劉麗新的父母、公婆,還有這二位老人。每一位老人都是劉麗新的摯愛親人,她都細心以待,溫柔相隨,唯有這二位老人得到的照顧最多,陪伴的歲月最久。
在母親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劉麗新是這樣說的:幾十年來,在二老的教導(dǎo)和影響下,我們懂得了社會生活、學(xué)會了為人處事、掌握了必備的技能、守住了道德底線,而這一切都是以二老為榜樣楷模的。
一千余年前,孟子是這樣描繪他的理想社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今,這樣的美好愿景在劉麗新身上呈現(xiàn)了。我們應(yīng)該向她學(xué)習(xí),因為她詮釋了什么是孝道;我們應(yīng)該向她致敬,因為她告訴了我們什么是至愛至善。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劉麗新這樣孝老愛親的模范事跡影響下,會有更多人的從善、向善,這個社會將更加溫暖和諧。
來源:黑龍江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