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6-25 16:12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7年9月 | 查看:3697次
?
人物故事:
王恒,荔灣區(qū)政協(xié)委員、廣州市迪士普音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大學客座教授,廣州市十三行博物館名譽館長。
廣州人熟知的王恒,是一名在改革開放30年里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yè)家,是一位十分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廣彩收藏家,是以粵商之名為歲月留聲并分享十三行城市記憶的文物捐獻者,但對于那些依靠王恒的資助和支持撐過了人生艱難時刻的人們來說,王恒是他們心中再親切不過的善良人,他曾因知曉偏遠山區(qū)窮苦人家吃不飽飯而哽咽,他曾因目睹鄉(xiāng)人在泥濘不堪的機耕路上寸步難行而難眠,他也曾因一封滿懷崇敬和充滿恩情的感謝信而欣慰不已。
王恒在經(jīng)商的二十多年里把公益當成了一種習慣,前后共捐贈物資高達9千萬元。在河源,他捐建了教學樓、圖書館,修建了通往學校的水泥路,進入山區(qū)的山路,架在河流上的橋梁,資助了100多個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在廣州,他帶領員工做公益行善念,成立“愛我廣州白云山環(huán)衛(wèi)隊”、看望孤寡老人,還毅然將十幾年來淘回并收藏的千余件“廣州十三行”文物無償捐獻給了廣州十三行歷史博物館。
一、樂善好施心系故鄉(xiāng)貧苦
你很難想象,一個地方,十幾條路,都與同一個人有關??墒窃诤釉春推娇h熱水鎮(zhèn),十幾條村道水泥路的修建歷史,都寫上了王恒的名字。王恒在廣州出世,但對祖籍河源卻充滿了感恩之情。“以前家鄉(xiāng)人走的是機耕路,要找人來拓寬,然后打水泥,我就參與了?!痹?jīng),熱水鎮(zhèn)的村道都是機耕路,只能人通行,車過不了,而鎮(zhèn)里的很多橋梁,也都年久失修?!澳莻€地方真的很窮,橋塌了,被水沖走了,村民沒有錢重建,就沒辦法過橋,他們自己也募集資金,我能幫也盡量幫?!闭f到這些,王恒很是難過,口頭說是“能幫就幫”,但其實他為家鄉(xiāng)貢獻了不少修路修橋資金。至今,王恒在熱水鎮(zhèn)先后捐資修建了兩座教學樓、一座圖書館,總面積近6000平方米,還修建了4座橋梁,并將所有通往學校的山區(qū)道路都修成了馬路。在前后十幾年間,他還資助了100多名貧困學生完成了學業(yè),這項資助到目前仍在繼續(xù)。
“印象很深刻,在遙遠的粵北山區(qū),很多人小時候飯都吃不飽,一年才吃兩次肉?!蓖鹾慊貞?,他第一次回去,是1978年,之后每隔五六年都回去一次?!昂髞砦易约撼鰜韯?chuàng)業(yè)了,鄉(xiāng)下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就過來我公司打工?!甭?,從故鄉(xiāng)人口中,王恒得知很多人沒有錢讀書,就專門成立了一個基金,只要有人讀上高中、大學,就給一筆獎學金?!熬攀甏臅r候,也就幾百塊幾百塊地捐助,能幫一點是一點?!?事實上,那時候?qū)τ趧辙r(nóng)的老鄉(xiāng)來說,幾百元已經(jīng)幫助很大。有一些孩子在王恒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學業(yè),大學畢業(yè)后還寫信給他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
王恒也很關注當?shù)貙W校的教學設備,前前后后捐贈了價值七八十萬的音響、監(jiān)控等教學設備。此外,王恒也給和平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捐贈了250萬的音響和監(jiān)控設備。
二、公益帶動公益影響團隊
漸漸把付出當成習慣的王恒,自始至終崇尚善良,他說:“要發(fā)自內(nèi)心,能夠幫得他人就幫,不要計較那么多?!?有人把公益當成一種事業(yè),而王恒,則用公益精神去管理團隊和運營企業(yè)。王恒說,“公益能影響很多人,使得企業(yè)良性發(fā)展,而公益也是我打造的企業(yè)文化?!?/p>
從創(chuàng)業(yè)初期開始,王恒先生就堅持一種信條:“除了自己做好事,還要帶動他人做好事,只要員工有愛心,整個企業(yè)的氛圍、文化會不同,他們不會那么計較,同事之間會相互幫助,氣氛也會團結和諧?!币虼怂约鹤①Y成立了“企業(yè)愛心基金會”,用于幫扶遇到重大疾病和災難的貧困員工及家屬,并親自推動企業(yè)內(nèi)部每個大部門推選一名敢擔當、有愛心的員工出來做家庭委員,再在每個小團隊中推選一名做小家委,負責關注和照顧本團隊的全體成員生活和工作,家庭和健康等細節(jié)。只要本團隊中某個成員遇到困難或重大疾病,本團隊家庭委員負責向企業(yè)愛心基金會申請幫扶,目前該舉措實施了三年多時間。今年年初,在企業(yè)工作了20年、但已在去年8月份離職了的一名員工不幸離世,扔下兩個正在上初中的孩子和從來不工作的妻子,還有房貸沒人還。王恒先生不僅主動提出撫養(yǎng)兩個孩子到大學畢業(yè),還幫他還了全部剩下的房貸。
王恒的公益精神影響了他的員工和市民。在他的企業(yè),員工每個月都會以自己的小團隊為單位開展一次公益活動,并且?guī)恿松鐣耸繀⑴c其中,有的部門員工每個月到老人院慰問老人,為老人清理內(nèi)務打掃衛(wèi)生,修剪指甲,做特色飯菜,陪伴老人過節(jié)等,有的部門員工自發(fā)成立了“愛我廣州白云山環(huán)衛(wèi)隊”等自發(fā)的公益組織,每個月上白云山撿拾垃圾,還有部分員工在王恒先生的影響下自行組織公益團隊,籌集資金幫助孤兒和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
三、無償捐獻分享廣州歷史
一個人能夠把愛好和事業(yè)融合在一起,就是最成功的。如果說樂善好施、踐行公益對王恒來說是一種習慣,那么愛收藏,愛廣州,并把這種愛好分享與眾,則是王恒最成功的地方。
2003年,一個偶然的機遇讓王恒碰到了當年從十三行出口到歐洲的一件廣彩,他為古人的智慧嘆服,也為廣州驕傲。因此他決定收購這些流失在世界各地的十三行文物,想盡辦法把他們帶回廣州。剛開始只收購廣彩、廣繡,后來發(fā)現(xiàn)還有好多十三行出去的文物,例如通草畫,精致的原木家具等等,越收品種越多,一發(fā)不可收拾,十多年來王恒先生投入了巨資,收回了一件又一件,并細心珍藏。
2013年4月13日,廣州市政府為建設十三行博物館,特向海內(nèi)外征集與十三行有關的實物、圖片和史料?!耙黄鹦蕾p,一起研究,并且分享屬于廣州的這段歷史,才能體現(xiàn)文物的價值?!?王恒先生得知此事后毫不猶豫的將自己收藏的,包括廣彩瓷器、玉器制品、象牙制品、廣繡、優(yōu)質(zhì)原木家具、銀器、銅器等1500多件文物無償捐獻給了當時正在籌建的十三行歷史博物館。消息傳開后,各路媒體蜂擁而至,面對紛至沓來的贊譽,王恒先生卻平靜地說:“我把它們捐出來,就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十三行時期的歷史和文化,只為了紀念和追溯這段屬于我們廣州人的輝煌歷史,歷史應該被敬畏,我們廣州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輝煌歷史更應該被敬畏,這些文物本就該屬于十三行,屬于廣州,我只是盡了一個廣州人該盡的義務?!比缃?,王恒捐贈的1500多件文物陳列在十三行歷史博物館,這段佳話也將成為十三行文化的一個后續(xù)部分被寫進廣州歷史。
此外,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近代世界音響發(fā)展的歷史,讓科技飛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能更多的感受體驗到古董音響發(fā)出的原始純真、美妙動聽的聲音,讓自己的古董藏品給社會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他決定建一個音響博物館,讓更多人能看到這些古代音響,感受古人智慧。2016年,他花了兩年時間投入巨資建成了“迪士普音響博物館”并免費向公眾開放。不僅如此,在博物館建成后王恒先生還與廣州大學簽約,將迪士普音響博物館向廣州大學開放,免費做音響科普教育基地,更將博物館開放為免費的廣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為廣州留下有價值的記憶。
來源:廣東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