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6-23 15:11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7年7月 | 查看:1528次
?
人物故事:
沈鳳娟,女,1963年8月生,家住海寧市紫薇花園,海寧皮影藝術團團長。她為搶救“非遺”皮影,毅然放棄原有工作,一手撐起皮影劇團,決心不讓海寧皮影戲失傳。
海寧皮影戲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2011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皮影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海寧皮影戲是此次中國皮影戲申報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這一切,離不開一位海寧皮影藝人——沈鳳娟的傳承和堅守。
來到海寧市區(qū)南關廂老街,走進皮影戲演藝中心后臺,只見幾位演員正在忙活著:有操控音響的,有傳遞皮影人的,井然有序。三名演員用竹簽挑著緊貼在幕布上的皮影人熟練地表演著,在燈光照射之下,色彩絢麗、造型逼真的人物便躍然屏幕之上。
不遠處的工作室內(nèi),海寧皮影藝術團團長沈鳳娟也在一旁忙碌,她正認真指導地幾位工作人員制作一套新皮影,人物造型各異,劇團正在創(chuàng)作一出新戲,那流淌著南宋遺韻的彩繪平涂,精致細膩的眉毛發(fā)絲及少量鏤刻,比工筆畫更精致。
我不辦工廠別人會辦,我不辦劇團皮影失傳
沈鳳娟的另一個身份,是海寧皮影戲國家級傳承人沈圣標的大女兒。
“爸爸活著的時候說,‘我的兩個女兒很孝順,但是不明白我的心?!鄙蝤P娟回憶起父親對于皮影戲的熱愛,眼睛濕潤了,“他以前身體不好,我們陪著他到處求醫(yī),但是并不關注皮影戲。”
此前,沈鳳娟自己辦企業(yè),沒有太關注父親的事業(yè)。沈圣標老先生從病重到過世的六年時間里,心心念念都是皮影戲。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父親留下的大量皮影戲的資料,“父親在資料中提到,如果他沒有把皮影戲傳承下去,那就是歷史的罪人。”沈鳳娟想到父親生前的愿望很受觸動,他下決心要挽救這門快要失傳的古老藝術,毅然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è),棄商從“影”,搶救“非遺”。
“我不辦工廠別人會辦,我不辦皮影沒人會辦,皮影戲沒人學就失傳了?!鄙蝤P娟說道。
因為沈圣標的病重,原江南皮影劇團一度處于半歇業(yè)狀態(tài)。2009年9月,沈鳳娟正式接手父親創(chuàng)建的劇團。她立即提出要求,要排新戲。兩個多月時間,他們拿出了《鬧龍宮》等4部新戲。“要出去表演,必須要有新的東西。”她說。
在相關部門的幫扶下,作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基地,劇團上下一心,先后改編排練了《大鬧龍宮》《人蛇千古情》《水漫金山》《最美小黑兔》,以及《背著婆婆去改嫁》《青娃王子》《小貓釣魚》等一大批精彩紛呈、通俗易通的劇目,先后榮獲了3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獎項。
拿起簽子棒,手握千斤重
“起初我是帶著一種情感來做的。慢慢的才發(fā)現(xiàn),做皮影戲,于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種責任?!鄙蝤P娟說道。
在沈鳳娟來到劇團之前,用一張紙,就可以寫下整個皮影戲演出班子的完整名單。他們的平均年齡70歲,前輩已經(jīng)逝去,同輩也已凋零。像沈圣標這樣的傳承人,在當?shù)貎H有三四個,其中鹽官的徐二男老人,年逾八旬。好在這些老藝人的堅持,伴著咿咿呀呀的唱腔,才讓江南皮影這縷余輝踉蹌前行著。
剛開始接手劇團時,沈鳳娟代表父親接過國家級傳承人和省級非遺傳承基地,心里沉甸甸的,其實她自己對皮影戲也是一知半解。于是沈鳳娟把張老師等老藝人接回皮影戲劇團,焚膏繼晷地跟著老藝人們學習皮影知識,整個過程都不落下。她從劇本醞釀就積極參與,然后群策群力改編,劇本大綱出臺后和演員們一起開會討論題材是否可行,再創(chuàng)作設計人物,給演員分發(fā)劇本、彩排,直至最后上演。
在改編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慢慢地,她感覺到自己也融入到角色里。每一部新戲誕生,都會由衷地開心,每一戲排練,都也會親自到場,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第八個年頭了。
在經(jīng)營上,沈鳳娟真正“當家”后發(fā)現(xiàn),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剛開始劇團演出少,收入比較低,留不住年輕人,這門古老的藝術也就傳承不下去了。
為了開拓市場,沈鳳娟跑部門、跑企業(yè)、跑村鎮(zhèn)、跑社區(qū)、跑外地,不知跑了多少地方,不知磨了多少嘴皮?!艾F(xiàn)在連電影都在受冷,你這皮影還有誰要看”。這樣的冷言冷語,沈鳳娟聽了不知多少,但她從不氣餒,依然懷著對傳統(tǒng)文化堅定信仰,用執(zhí)著去感動身邊的人。
通過努力,她成功地將海寧皮革城內(nèi)的皮影戲展示館的演出合同談了下來,承接政府送戲下鄉(xiāng)的演出一年巡演有近百場,再加上南關廂歷史街區(qū)免費給劇團使用場地,每周進行公益性演出,劇團日常的開銷也得以維持。
“地方政府對我們越來越重視,皮影戲展示館的經(jīng)費由皮革城支付,鹽官那邊的經(jīng)費由景點支付。隨著整個社會生活水平提高,皮影戲表演的市場還很大,所以我們在積極地聯(lián)系,爭取演出任務,提高大家的收入。”沈鳳娟說。
弘揚最美精神,打造文藝精品
傳承經(jīng)典,皮影戲劇團對老戲進行挖掘,復排復錄老的經(jīng)典劇目,每年就有十幾部當資料搶救下來。
同時,劇團還不斷創(chuàng)新,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最美精神。海寧黃灣鎮(zhèn)有位外來媳婦曹偉麗,在丈夫和公公接連遭受意外去世后,依然帶著殘疾婆婆改嫁,演繹著感動潮鄉(xiāng)的大愛故事。沈鳳娟被這位孝媳婦的事跡深深感動,決心創(chuàng)作一部皮影戲,來弘揚身邊的好人好事。經(jīng)過努力,成功創(chuàng)作出一部《背著婆婆去改嫁》。這部講述身邊最美,符合時代精神的新劇目,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016年12月,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現(xiàn)場觀看了這部皮影戲后,高度贊賞沈鳳娟堅守傳統(tǒng)文化,弘揚最美精神的做法,并勉勵她繼續(xù)前進、開拓創(chuàng)新?,F(xiàn)在,劇團每年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chuàng)作新戲二十幾部。
在沈鳳娟等皮影戲藝人的堅守下,新創(chuàng)作的皮影劇《人蛇千古情》榮獲“金獅獎?第四屆全國木偶皮影劇(節(jié))目展演”優(yōu)秀節(jié)目獎和舞臺舞美獎,改編經(jīng)典劇目《水漫金山》榮獲第十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藝術表演獎。在傳統(tǒng)藝術困境重重甚至出現(xiàn)衰落的今天,海寧皮影戲劇團走出了一條“傳承傳統(tǒng)皮影戲,創(chuàng)新皮影表演形式”的新道路。
不斷創(chuàng)作精品的同時,劇團還積極地下村(社區(qū))進學校,每年在海寧全市各村(社區(qū))、學校舉行的演出就有100多場,既有效傳承了皮影戲,也極大豐富了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據(jù)統(tǒng)計,每年有超過十萬人次的觀眾觀看過海寧皮影戲演出。
此外,終止了60多年的海寧皮影祭拜皮影戲祖師習俗重新得到恢復。作為浙江省唯一的皮影戲劇團,沈鳳娟率團積極承擔起對外演出與交流任務,時常出訪國外。
從接手之初的6位老人,劇團現(xiàn)在已有新老藝人28人,最年輕的只有22歲。除了將劇團進行商業(yè)化運作,她一直想把皮影戲的產(chǎn)業(yè)化做起來。
在沈鳳娟的努力下,皮影戲這門古老藝術重新煥發(fā)生機,中國皮影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海寧皮影戲是重要一部分,這離不開沈鳳娟的敬業(yè)堅守。
“海寧皮影保留了很多南宋的遺音,除了繼承“弋陽腔”等古典聲腔,更重要的是將唱詞和道白改成為海寧方言,迅速消除了和本地百姓之間溝通上的障礙,得以迅速發(fā)展……”如今談起皮影戲,沈鳳娟如數(shù)家珍,“海寧皮影戲至今已流傳一千多年,我們要將這項古老傳統(tǒng)文化代代傳下去,我的一生也將伴隨皮影度過”
來源:浙江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