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6-16 10:13 |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6年10月 | 查看:1465次
?
人物故事:
時軍霞,女,1962年4月出生,河南省許昌縣椹澗鄉(xiāng)前宋小學的教師。
一身樸素得體的衣著,一雙行動不便的病腿,一副支撐身體的拐杖,一截常握在手里的粉筆,一群乖巧可愛的鄉(xiāng)村孩子……組成了時軍霞日常工作的場景。從教30多年,她一直默默無聞地在三尺講臺上辛勤“耕耘”著,敬業(yè)精神讓人感動。
堅守山村 她把學生當孩子看待
前宋小學位于蜿蜒曲折的潁河東岸,地處禹州、襄城、許昌縣三縣交界,距離市區(qū)近30公里,離鄉(xiāng)里也有十幾里地。因為偏僻,不少教師不愿來這里。
1983年春,高中畢業(yè)的時軍霞滿懷著人生憧憬,走上了鄉(xiāng)村教師的崗位。第一次的試講課,讓她深深喜歡上了這里的孩子。為了能更好的把知識傳授給孩子們,時軍霞刻苦進修,取得了語文教育大專學歷,而且她還結合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由于學校位置偏,條件苦,教師薪水少。親朋好友也沒少勸她,身體殘疾不便,別在這里長干,碰上時機調到鄉(xiāng)里或者縣里更好的學校,也可以更好地照顧家里。特別是她的幾個妹妹,在平頂山工作,她一度也有到城市學校工作的機會。經過考慮,她還是婉拒了妹妹們的邀請。
學校距離時軍霞家3公里,途中還需經過幾道山崗。冬天下雪時,道路泥濘難行,但時軍霞從來沒有因為天氣原因耽誤孩子們的課。她的學生中有不少是留守兒童,對于他們,時軍霞付出了更多的愛心。
2013年的一天,正在上課的時軍霞忽然發(fā)現學生宋新棋神情有點兒不對勁,就上前詢問情況。了解到宋新棋肚子疼后,時軍霞立刻讓別的老師幫她照看其他學生,然后,不顧自己腿有殘疾,騎上電動車,帶著宋新棋往診所趕。路上,宋新棋忍不住嘔吐了,把時軍霞的身上都弄臟了。時軍霞替宋新棋擦掉嘔吐物后,顧不得清理自己的衣物,就第一時間把宋新棋送到了醫(yī)院,經過治療,孩子的急性腸胃炎得以控制。一切處置結束后,宋新棋的爺爺急匆匆地趕到了診所。他激動地說:“多虧了時老師墊錢幫孩子治病。要是耽誤了,我們真不知道該怎么向孩子的父母交代?!毕襁@樣的事,時軍霞做了很多。她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只要學生健康成長,她就無比高興。
對于孩子們遇到的難題,課堂時間不夠,她就利用午飯后學生休息的時間進行輔導。遇到有的孩子突發(fā)病癥,自己第一時間幫他們送醫(yī)治療,墊付醫(yī)藥費。這樣的事情,可以說每個學期都有。
接連兩次受傷 她依然堅守講臺
時軍霞的左腿自幼殘疾。2015年國慶節(jié),她趁假期到醫(yī)院看病,但在臺階上不慎滑倒,導致右腿嚴重骨折。兩條腿一傷一殘,時軍霞不得不臥床養(yǎng)傷,可她心里丟不下朝夕相處的孩子們。在住院治療期間,時軍霞多次向探望她的同事們打聽:“學生們表現怎么樣?有沒有進步?……”
3個月后,腿傷尚未痊愈的時軍霞要求重返講臺。學??紤]到她的腿傷未完全康復,勸她再休養(yǎng)一段時間。時軍霞不肯,學校只好答應了她的要求。就這樣,時軍霞用自制的拐杖支撐著傷殘的身體重新站在了講臺上。
命運對時軍霞的考驗并未就此結束。2016年3月16日,正拄著拐杖講課的她不慎摔倒在課桌旁,未痊愈的腿傷又加重了。怎么辦?是離開講臺在家里休養(yǎng),還是堅持工作?時軍霞坦言,那幾天,她的內心很矛盾,離開講臺,怕耽誤孩子們學習,怕給領導和同事們添麻煩;不離開吧,傷痛實在難以忍受。慎重考慮后,她決定,為了孩子們咬牙堅持下去。
第二次受傷后,時軍霞的家人每天用三輪車把她送到教室門口。學生們看到后,會不約而同地跑過去,攙扶著她走進教室。許多家長被時軍霞的精神感動,對她說:“孩子交給你,我們放心!”家長和學生們的信任,更加堅定了時軍霞堅守講臺的信心。
默默奉獻 弘揚正能量
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和學生特點,學校讓她負責教一年級的語文。剛剛入校的娃娃們懵懂無知,常常說上好幾遍,還不知道是咋回事兒。她耐著性子,不厭其煩地反復講,直到孩子們明白為止。經常一站就是大半節(jié)課,就是這樣時軍霞也沒有坐下歇會,常??肯轮v臺走動來緩解腳部的疼痛。
由于平時工作量大,時軍霞用嗓過度,她的聲帶上長了息肉,講課時聲音沙啞,特別難受。為了不影響孩子們學習,她利用假期做了手術。開學后,尚未完全康復的時軍霞為了減輕同事們的負擔,主動教三年級和五年級的數學。在講課中,她沒有因為嗓子不舒服而減少授課時間,也沒有降低講解的音量,而是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對于學生,她是一個好老師,而對于自己的孩子,她卻是一位不太“稱職”的母親。2011年,時軍霞的兒媳婦懷孕待產。然而入院生產的當天,她要去參加鄉(xiāng)里組織的教學培訓會,沒辦法,她讓媳婦和兒子自己叫來救護車去了醫(yī)院。
寒來暑往,歲月更替,時軍霞默默無聞地在三尺講臺上“耕耘”了30多年。時光在她的額頭刻下細密的皺紋,歲月染白了她的頭發(fā),但唯一不變的是她對教育事業(yè)的追求與執(zhí)著。
時軍霞說:“我對講臺有難以割舍的情感,一轉眼就快到退休的年齡了,但覺得還有很多東西沒來得及教給孩子們。今后,我會克服困難,站好最后一班崗,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知識?!?/p>
來源:河南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